从“冷逸之韵”到“热烈之象”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之佛(1896—1962)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先驱,上世纪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之一。他的花鸟画继承了宋、元以来工笔画优秀传统,将西画方法与图案规律融会贯通,形成了既有民族传统又不落窠臼的独特风格。傅抱石曾为陈之佛的画题:“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意即自从八大山人朱耷及恽南田逝去以后,这三百年来花鸟工笔画的创作大概就算得上陈之佛了。
  实际上自1931年始,陈之佛才将创作的重点转向工笔花鸟。1934年,他才正式以“雪翁”题款的工笔花鸟画,参加中国美术协会举办的第一次美展。纵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陈之佛的作品,其以唯美情调的成分居多,多为淡泊宁静、冷落寂寞和典雅清逸、深致静穆意境的抒写,有着浓郁的文人画的精神气质,用笔均匀工细、滋润厚实,在笔墨中透出阴柔秀逸的精神气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陈之佛心境的舒畅和时代精神氛围的变化,其画风随即出现新变化。正如罗叔子《画幅上的两个时代、两种感情》中对陈之佛的创作所述:“这一阶段的作品给我们一个鲜明的印象,是明快、开朗、繁荣、健壮,一扫过去那种沉郁的调子,创造了安详、静谧、喜悦、和谐的意境,给观众以乐观的情绪和强烈的美的感受,创造了崭新的意境和表现形式。”这一时期的创作,陈之佛不再仅关注个人的主观精神世界,而将笔锋转向了客觀世界,开始将发生变化的新社会的真切感受纳入画面,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其画面鲜明绚烂、活泼开朗、繁荣健壮、和谐温暖,给人乐观向上的热烈之象,有欣欣向荣、生趣盎然之意。用笔更加注意工整凝重、简练细密,呈现出雄健挺拔的精神气象,绘画风格也从阴柔秀美转向雍容大度、壮丽恢弘的壮美格调。
   1941—1945年:笔墨精练 耳目一新
  早年怀揣“振兴实业”之心的陈之佛,曾致力于工艺图案的设计和创作,兼及中国画的研习;中年之后,则专攻工笔花鸟一路。他曾精心研究过黄荃、徐熙、崔白等人的大量作品,于五代、宋、元写生花鸟之意境、气势、章法、造型、笔墨、设色极为用心;对写生的注重,使其所绘的工笔花鸟,形象逼真而富有质感;生前曾专辟小圃家中,种花养草,饲雀喂兔,生态神情了然于心。陈之佛画面设色,尤其别致,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精华;技法上,所作花鸟在吸收图案装饰元素的同时,勾勒皴染兼运,并不拘泥传统的“三矾九染”,常常根据艺术效果的需要,或层层洗染,或轻施薄染,或勾线,或墨渍,或色染,有时还采用冲水、撞粉诸法,笔墨精练而极尽变化。
  抗战时期的1942年,陈之佛在大后方的山城重庆,将其入川后五年来所画的作品第一次展出。崭新的工笔花鸟画使观众耳目一新,在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梅花宿鸟》(图1)就是其中的一幅。梅花性耐寒、傲霜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作为坚强、刚毅、不畏强暴、清高自洁的象征。这幅画仅画梅花,画面的梅树布局,树干呈“人”字形张开,在树干分叉处的小枝上放置一只小鸟,无疑这里是观赏者视线集中的—个焦点。鸟是背影,全用曲弧线组成,收拢的两翅用一圈一圈的弧线重叠,有些装饰性的夸张,这样全身几乎成了一个圆球形。收颈缩脑,强化了小鸟的畏寒身态,与冒寒开放的梅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而为了突出秋天效果,陈之佛在他的《鹰雀图》(图2)绘制中,选用了一张灰黄色仿古宣纸。山鹰则用白粉洗染羽毛,一片一片染出,根部留纸的本色。鹰爪用橘黄铺底,干后用粉黄色平涂一节节鳞节并均匀地点出鳞节边的疙瘩。爪指用灰色画出,下端加一笔墨色表现出立体感。用朱红画鹰啄有微弱的明暗变化。等鹰身躯的羽毛白色均干透,再用白粉丝毛剔羽脉。最后画山鹰的眼睛,用墨色染眼底,粉绿色画眼球,焦墨画瞳孔,米黄色点眼球外眶,再用白粉勾瞳孔外缘,使黑色瞳孔更加明亮,最后用较厚的白粉点出瞳孔的高光,一只凶猛的白鹰便跃然纸上。
  1946—1949年:淡逸沉厚 工而不俗
  当时,陈之佛认为“随类赋彩”决不是依样画葫芦,而要妙超自然,进入“神似”的境地。一幅画的设色,忌枯、火、俗,忌主辅不分、交错凌乱,忌深浅模糊、平淡无味。要求“艳而不俗,淡而不枯”。如他的《梅花鹦鹉图》(图3),画中金刚鹦鹉的羽毛,用朱砂、石青矿物质颜料,一层一层地分片渲染;色彩由浅至深,由明至暗,十分和谐;每片羽毛都一丝不苟地空出墨线,显得艳丽而又凝重。对每一幅画的色彩处理,陈之佛都以精深的色彩知识与娴熟的赋色技巧,做到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浅薄,沉厚而不流于鄙滞恶俗。
  陈之佛此时还多描绘寒梅、冻雀、秋菊、残荷、沙汀、凫雁等题材,无论大幅还是小品,皆笔墨精妙、刻画入微、真切感人。由于他沉湎于绘画技法的钻研,不太表达对时局政治的看法,故所作多为萧疏清冷之情调、孤寂忧伤之表达,以求独善其身,但仍会委婉表达他对国家、民族的思虑和担忧。像《芦雁图》(图4),就以精微细腻的笔墨,描绘了苇塘冬日落雪一片萧瑟的情景。其笔墨与色彩淡雅冷逸,对大雁的形貌、神态、动作和芦苇的姿态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生动传神,充满诗意。图中雪景的技法是用笔蘸白粉弹落在画中需要之处。他喜用带有淡雅色调的熟宣,一般为浅灰、米黄、次青、淡赭等,这样便于统一画面的色调,同时还可起到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此作他将工笔的沉静、细致与写意的灵动、夸张,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画面既显张力又不失内涵,物与象同在,工与逸共存。
  绘画技法上,陈之佛则以写实为主,同时融入工艺图案的装饰性风格及日本绘画中玄幽柔美的设色特点。如此《秋菊白鸡》(图5),就以线描勾勒出树石、秋菊,树干和枝叶在淡墨平涂的基础上略施晕染,灵活飞动而又挺劲有力。山石以石青色作平涂,前景处双鸡刻画栩栩如生,羽毛以墨色或白粉点刷。整体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浓郁厚重,但毫无鄙滞艳俗,反而给人以典雅柔和的美感,流露出鲜明的装饰意味和洗练淡雅的色彩意境。而他所绘花鸟虽为工笔,但往往像《芙蓉临风》(图6)一般,于画面中流露出淡雅秀逸、清新宁静的风格,可谓工而不俗。   1950—1955年:韵致高雅 充满生机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时代的变化给陈之佛晚年花鸟画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一改往日孤寂清高的思想,在追求唯美的同时,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时代风貌,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审美情趣。他认为,花鸟画艺术虽不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但能以艺术美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愉快、舒畅、健康的美感陶冶中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他运用细腻的工笔手法,将审美意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以外,将图案的装饰手法融于画面,使作品平添了雍容华美的趣味。但因有了些许政治倾向,陈之佛晚年所作多了几分刻意与拘束,而少了几分随性与灵动。
  以工笔绢本画荷花,往往流入时俗。而陈之佛的《荷塘双鹭》(图7),却极其韵致高雅。他巧妙地以白鹭粉花与秋老之叶形成对比,全图色调处理极其高超,营造出一种俊逸、静谧的氛围。其绘荷花水草丛中的两只鹭鸶,一站立休憩,一斜蹲欲飞。画中有陈老莲风格,不过线条细瘦浅淡,非老莲的倔强方硬;设色清淡而显清雅素朴,非老莲气格的奇骇高古。但长长的荷杆非一笔而成,而是曲曲折折攀援而上,这就有另辟蹊径、独具特色之感,倒也颇有些别样的风致。
  “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陈之佛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藝术风格。其《春江水暖》(图8)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地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此作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陈之佛的《和平之春》(图9),则通过对碧桃等几种春天的花草和群鸽的描写,表现出一片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景象,创造出安详、静谧、喜悦、和谐的意境,给观赏者以乐观的情绪和强烈的美感。图中群鸽繁而不乱,显现了充满蓬勃生机的和平气息。这幅作品把春天、群鸽集于一体,营造出一派安静而和平的春回大地的意境,以此象征着人间和平的美好景象,讴歌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理想。这个时期的作品表现得更多的是陈之佛个人的风格和时代的气息。
  有人说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与传统绘画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应属于“新工笔画”的范畴。这是由于他精心研究临摹过古人的大量作品,熟悉各派的技法特点,对于传统绘画有着扎实的功力,又不一味地继承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发展。加之他早年曾留学日本,谙熟西方绘画中解剖、透视、色彩等知识,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兼融中西的独特风貌。
  1956—1962年:艳而不俗 朝气蓬勃
  时代与大环境的变化,给陈之佛的花鸟画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时他在追求唯美的同时,画面更多呈现出一种新精神。纵观这时期他的工笔花鸟画造型,在植物方面多以表现平面化的叶片和花瓣为主。禽鸟也只是通过将其羽毛分片染色来塑造。可以说“三矾九染”的绘画步骤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很少,这也正能够说明他将大量精力放在画面的构图和设色方面,淡化线的笔法,强调其装饰性功能。
  如陈之佛的《蕉荫藏鸟》(图10),是用平面线条勾勒出大片的芭蕉,平涂以草绿并用擦、洗等肌理制作营造了强烈的装饰性效果。在植物造型方面,最具有装饰性艺术特色的当属他所独创的“积水法”,是画家多年来从写意画的“水化墨”、没骨画的“撞粉法”中,探索、演变而成的一种独特技法。他用笔滴上清水或蘸上浓墨、石青、石绿点画,再用清水冲开,使聚积的饱和水色自然流淌、互相渗化,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肌理变化。用这种表现方法画出来的枝干既有树的肌理效果,又具有偶然性和装饰性效果。
  而这个新时代里,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艺术特点主要有四:一是设色艳而不俗,同时重视色彩的主次关系,讲究设色的变化。二是技法上开创了“水渍法”(积水法)。三是意境喜庆吉祥和平,典雅宁静。如他的《鸣喜图》(图11),作品传达出既活泼生动又春意盎然、喜气洋洋的和谐景致,借喜鹊之喜表达了内心对祖国无限美好的赞美之情。四是重视形式美,构图奇正相依,疏密得宜,画面具有很强烈的装饰美,达到了“密不杂乱,疏不空虚”的艺术境界。同如《鸣喜图》,他采用传统的竖式构图,密的梅花穿插整幅画面,十只神态姿态各异的喜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前景配有坡石和月季花,描绘的物象内容很多,构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感觉。但他很巧妙地把十只神情迥异、扭转姿态各异的喜鹊参差错落地穿插、掩映、蹲卧在枝干、坡石上,画面处理得整体和谐,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在平和中求奇特的感觉。
  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陈之佛也不忘他的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如绘于1961年的《梅鹤迎春》(图12),时年陈之佛65岁。画面左边款署:“一九六一年陈之佛于香山”,此时陈之佛正应文化部的邀请,在北京主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工艺美术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江苏人民出版社特约他创作此图,作为第二年重点年画出版。此作打破了过去宋代传统院体画的折枝小品图式,尺寸巨大;而画面色彩朝气蓬勃,颜色对比非常强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6月10日,邮电部为了宣传保护珍禽的意义,发行一套3枚的《丹顶鹤》特种邮票,并采用中国花鸟画家陈之佛原画。其中编号243邮票(图13),画面以青翠的竹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对雌雄丹顶鹤优美潇洒的体态。编号244邮票(图14),画面以万里碧空和几朵祥云为背景,描绘了丹顶鹤凌空飞翔的勃勃英姿。编号245邮票(图15),画面以苍劲的古松为背景,描绘了一只独立岩石之上的丹顶鹤形象。邮票展现了陈之佛工笔花鸟画韵致隽永、清朗宜人的艺术立意,且用三种不同构图方法展现丹顶鹤的亭亭风采。1980年,该套邮票被评为“新中国成立30年以来最佳邮票”。
  陈之佛作画非常严谨,一生仅完成了500余幅工笔花鸟创作,以淡薄名利的心志终其一生。观、写、摹、读四字诀,是他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他的工笔花鸟创作,无论在构图上、线条上、设色上都别具一格。尤其他对色彩的运用,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精华,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有百看不厌的舒畅感。这从本文精选的馆藏陈之佛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足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二、制谜所忌  制作灯谜历来形成一些规矩,即制谜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循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忌谜面不成文。例如:木斤(打一二字词) 谜底:分析  此谜尽管面底扣合上没有问题,但谜面“木斤”不成文,其谜也不能成立。  二忌面底相撞。例如:基本相同(打一山西地名) 谜底:大同  此谜谜面、谜底中都有一“同”字,不合乎要求。如将谜面改为“基本一致”就好了。  三忌“倒吊”。是指制谜时谜面与
期刊
2021年春节后即进入辛丑年,即牛年。东汉王充《论衡》卷三《物势篇》载:“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中国是农业大国,牛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千百年来,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担负祭祀、镇水、负重、拉车、耕地等重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代文物中,与牛有关或以牛为造型的文物有很多,本文择几件介绍如下:  早在商周时期,牛为天子祭祀天地、社稷的牲品,牛羊豕三牲齐备即“
期刊
《饮马暴动》写意人物画,是画家孙敬会于1982年在昌邑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时,为纪念饮马暴动所牺牲的革命烈士所绘制的巨幅画作。  该画作为国画,纸质设色,横388、纵174厘米。画左上题:“星火燎原众志成,党人风格万年贞。血沃中华看来日,烈士旌旗后人擎。一九二八年秋冬,饮马农民起义是我省党组织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省委员于培绪烈士为省委特派到昌邑的主要領导人,以当地红枪会作武装基础成立贫民会,联合各
期刊
摘要:水月观音形象是佛教三十三种观音形象之一。据文献记载,水月观音样式出现于中唐时期,是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所创。当时佛教影响范围广泛,文人士大夫阶层也不例外,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很容易影响到佛教的艺术创作。本文即以宋代时期水月观音图像中观音坐姿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探究水月观音发展到宋代时期(包括西夏地区)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已不再是佛教刚刚传入时的端正、庄严,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宋代时期文人士
期刊
众所周知,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目前出土和存世的数量相比较于其他元青花瓷显得更加稀少,存世的仅为数十件,其中多数藏于博物院等,也有部分民间收藏。本文不就私人收藏作为探究对象,主要就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纹作为探究对象。  元青花人物故事纹产生的背景  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瓷器是一种釉下彩绘瓷器,其胎体厚重有质感,颜色上以蓝白色为主要颜色基调。因其使用特殊的钴土矿为着色剂,在13000摄氏度窑温下烧
期刊
摘要:元代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品种之一,无论是在民族内涵还是在艺术审美方面都极具研究价值。新州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元代青花瓷——龙纹高足杯和梨形壶,造型考究,纹饰素雅精美,风格明显,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互鉴的文化思想理念,为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宁昌路;民族内涵;艺术审美  元代青花瓷创烧于多民族融合的元代,它创新性地融入多元文化和宗教艺
期刊
老月份牌年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历史典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等包罗万象,以古装仕女、时装仕女和娃娃为大宗。然而,旗袍美女成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月份牌题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开创了月份牌年画的鼎盛时代,因而月份牌又称“美女月份牌”,素有“甜、糯、嗲、嫩”之标榜。  老月份牌年画的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柏生、周慕桥、杭穉英、谢之光、叶浅予、李慕白、徐咏青、郑曼陀、金
期刊
老月份牌画,融中国传统年画、日历、商品广告于一体,在民国时期随着洋商经济进入中国社会而逐步发展流行。20世纪初期的上海,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商品广告业的中心。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月份牌,作为商品广告业的精华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翔实记录了百年商业文化历程,还再现了十里洋场老上海滩特殊的时代风貌。  早期的月份牌是外资商人为了促销商品携带而来,其内容多以西方宗教、文化、建筑、风景
期刊
摘要:由于文物具备着唯一性特点以及不可再生特点,属于珍贵藏品,所以加大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力度,并且从整体上提升文物保护能效,是现代化博物馆建设中务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实际角度,对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案和未来管理趋势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供业界借鉴,共促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文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它对后人研究历史起到了重要作
期刊
摘要:1992年10月,芜湖市繁昌县启动芜繁公路拓宽改造,在位于三山镇南侧施工清理古河道淤泥时,发现一批文物,经繁昌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同时出土有24枚蚁鼻钱。这批蚁鼻钱形制大小不一,铸造不规整,质量较为轻薄,基本上失去了早期统一的成色和重量标准,是战国末期楚国通货膨胀、货币紊乱的充分反映。  关键词:芜湖三山;楚国;蚁鼻钱  三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至芜湖市区20公里,西至繁昌县城15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