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为本 法治为要——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为例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统一的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认知向行为的转化,以德性为本,以法治为要,能够有效地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建构有道德、有智慧的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提出,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将"德性"和"法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两个核心元素,其目的是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蓝本,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综合性、一体化的熏陶和教育。"德性"与"法治"两个元素只有双向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敬畏法律、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公民。
其他文献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需要有效的方法与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是编著读物,还需要进行“文本转化”“内容转化”和“教学转化”,因此,“三个转化”是其切入点。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国民教育体系、宣传文化体系、实践养成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等四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指导,但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让人们在实践中感
在班级心理活动课上进行活动体验之后,学生被触发的思考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时候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要认真回应,力求提升、点拨,不能忽视或篡改学生的回答。  一节班级心理活动课一般为35分钟或45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仅仅依靠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心理学的知识是不行的,还需要准确把握上好班级心理活动课的几个关键点。  一、要巧妙地营造氛围  班级心理活动课与
从个体层面的价值涵养,到人际层面的价值对话,再到社会的价值整合,这既是一个从个体到他人再到社会层面的价值建构过程,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逻辑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贵在落地生根,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学生个体价值涵养机制的把握不够深入,二是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沟通机制不够多元,三是社会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儒学有诸多继承,这是由于二者都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之中,都是这个民族的重要思想者基于时代实践提出的重要理念,都使用汉语这一独特的语言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重要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和社会意识论,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对我国现实进程的理论归纳。所以,它是多种思想资源和当代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儒学在长期的演化过
本教学实录系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感激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
“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意味着父母不仅要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也要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校教育,也要关心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最重要的关键人。家校合作是家庭(家长)和学校(教师)为了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过程。“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
中国德育:薛书记,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定州市德育工作的整体情况。薛平芝: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育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这是
教师之所以感受不到教育的温馨、浪漫、美好、幸福,那是因为面临一个个教育难题而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一言以蔽之,当一个教育者拥有了强大的教育能力的时候,他才会拥有教育幸福!  思想家卢梭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不禁让人脱口而问:“难道就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比如写便条和学生进行沟通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第1张便条  小展同学,你好!
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秘密,尤其是颠覆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那些观点,值得各位家长关注。  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给零花钱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双亲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家人间良好的情绪理解與反馈。比如说,面对教育分歧时,父母选择“私下
摘 要  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学生的价值观表现首次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评价,虽然错综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是否真实报告内心想法成为价值观评价的重点。由此来看,在群体水平上监测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则有可能获得良好的评价效度。在学校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采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