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初中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普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教学理论的弊端日益明显,已不能满足现代初中教学的需要。在新旧交替的教学变革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G633.6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所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要提高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寓教于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同时,数学又高于生活,它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复制,而是对生活的提炼、总结和升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介绍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指导,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耐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效果。
2、在讲解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景
在新课程普及、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类型的学习课、观摩课应运而生,这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但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凑,将一些毫无关联或者了然无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不仅不能调动课堂氛围,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近,即所举的实例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不能举一些凭空设想、不着边际的例子;二是实,所举实例不能拐弯抹角、藏头藏尾,要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三是巧,即问题要切合教学实际,举得恰到好处,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启发学生们主动思考。例如在中位数与众数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雅典奥运会50米步枪射击比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与美国选手埃文斯对决,埃文斯在前九枪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第十枪大失水准,进而将金牌拱手让给中国选手贾占波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和探讨用埃文斯的平均成绩来衡量他的实际水平是否合理。这是学生们都很关注的话题,可以迅速调动学生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紧接着,再次评价他的射击水准是否合理,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之间自由讨论,不同的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3、精心设问、巧妙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问某道题怎么做,该怎么想,从哪里着手?这其实就体现了一个问题,不仅是学生知识点的欠缺,更深层的则是其思维、思考能力的不足。说明我们平常多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思维方法、思考方式的传授。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探索的欲望,调动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进而培养其思维探索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不是告诉孩子们怎样去做,更不是让他们完全没有头绪,它应该像设置数学情境一样,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如同让孩子们摘苹果一样,太高或太低了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应该设置一个高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摘到,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有导向性、有层次感,以解决某个问题为主线,环环相扣地设置问题,只有解决了上一个问题才能回答下一个问题,不能重复同样的问题,更不能生搬无关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探索谜底的欲望,积极地思考每个问题,如此方能取得最好效果。
只有及时总结解题思路,适时拓展相关内容,才能够真正“授之以渔”。例如,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讲解中,最终以内错角相等得到了验证。此时,老师应该据此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可证明直线平行,并分析证明思路。如此,学生才真正是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应用。
4、促进师生和谐,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思想更完整、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自主意识也更强。而老师也从以往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此形势下,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已成为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前提。只有在一个宽松融洽、热情洋溢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才会被打开,才会主动思考、畅所欲言,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长久的培养才能形成,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而耐心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能是老师的任务,而应该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使命。高质量的教学要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要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们多问“为什么”比告诉他们怎么做更重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其自由思考的兴趣。要及时了解不同水平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制定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挫败感,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6、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不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思考的能力,引领其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能力,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融会贯通,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学生才算是学得其“渔”,才是学得了真正有用的东西。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和教学实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当然,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机会肯定不多。唯有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锻炼,将其所学知识升华为一种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峰雷.探究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策略[J].
[2]陆艳.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有效性策略探析[J].
[3]杨红波.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浅析[J].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G633.6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所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要提高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寓教于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同时,数学又高于生活,它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复制,而是对生活的提炼、总结和升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介绍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指导,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耐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效果。
2、在讲解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景
在新课程普及、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类型的学习课、观摩课应运而生,这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但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凑,将一些毫无关联或者了然无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不仅不能调动课堂氛围,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近,即所举的实例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不能举一些凭空设想、不着边际的例子;二是实,所举实例不能拐弯抹角、藏头藏尾,要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三是巧,即问题要切合教学实际,举得恰到好处,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启发学生们主动思考。例如在中位数与众数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雅典奥运会50米步枪射击比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与美国选手埃文斯对决,埃文斯在前九枪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第十枪大失水准,进而将金牌拱手让给中国选手贾占波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和探讨用埃文斯的平均成绩来衡量他的实际水平是否合理。这是学生们都很关注的话题,可以迅速调动学生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紧接着,再次评价他的射击水准是否合理,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之间自由讨论,不同的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3、精心设问、巧妙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问某道题怎么做,该怎么想,从哪里着手?这其实就体现了一个问题,不仅是学生知识点的欠缺,更深层的则是其思维、思考能力的不足。说明我们平常多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思维方法、思考方式的传授。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探索的欲望,调动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进而培养其思维探索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不是告诉孩子们怎样去做,更不是让他们完全没有头绪,它应该像设置数学情境一样,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如同让孩子们摘苹果一样,太高或太低了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应该设置一个高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摘到,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有导向性、有层次感,以解决某个问题为主线,环环相扣地设置问题,只有解决了上一个问题才能回答下一个问题,不能重复同样的问题,更不能生搬无关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探索谜底的欲望,积极地思考每个问题,如此方能取得最好效果。
只有及时总结解题思路,适时拓展相关内容,才能够真正“授之以渔”。例如,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讲解中,最终以内错角相等得到了验证。此时,老师应该据此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可证明直线平行,并分析证明思路。如此,学生才真正是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应用。
4、促进师生和谐,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思想更完整、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自主意识也更强。而老师也从以往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此形势下,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已成为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前提。只有在一个宽松融洽、热情洋溢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才会被打开,才会主动思考、畅所欲言,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长久的培养才能形成,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而耐心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能是老师的任务,而应该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使命。高质量的教学要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要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们多问“为什么”比告诉他们怎么做更重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其自由思考的兴趣。要及时了解不同水平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制定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挫败感,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6、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不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思考的能力,引领其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能力,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融会贯通,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学生才算是学得其“渔”,才是学得了真正有用的东西。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和教学实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当然,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机会肯定不多。唯有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锻炼,将其所学知识升华为一种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峰雷.探究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策略[J].
[2]陆艳.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有效性策略探析[J].
[3]杨红波.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浅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