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时期,正确的价值引导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历史教学具备了思政教育的某些功能。因此,发挥高中历史教学的思政因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对于历史教学提出的育人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改革 价值引导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对于学科教学当中的思想教育维度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即学科教学不仅要体现学科性,更要体现思想性,而这一要求也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因此,正确的价值引导对于高中教育中“育人”作用的发挥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将思政因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既是高中历史教改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思政因素进入高中历史教学是新时代的育人要求。高中阶段是个体成长发育尤其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则是成长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当中。这种多元而开放的环境,为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在诸多的价值选择中,既有积极地价值导向,同时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因素的存在。因此,在高中阶段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发挥高中教育的合力,才能够为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保障。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对于学生历史知识把握和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历史教学本身就有思政因素的存在。高中历史课本当中不仅有客观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有诸如我国近代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而这一类内容本身就内涵了价值引导的元素。这种客观史实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有很好的帮助。历史内涵的思政因素,为思政因素进入高中历史课堂提供了天然的契机,而这也是历史教学改革中历史学科“育人”的要求。
  第三,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是为学生成长提供价值保障的要求。个体成长不仅需要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我国的教育的五个维度当中,一直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也证明了思政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价值。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导,更需要其他学科作为必要的补充和支撑。而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也使其为个体提供价值引导提供了条件,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是为高中生提供价值保障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存在的问题
  1.高中历史教师缺乏思政意识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本身缺乏思政教育的意识。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较多高中历史教师将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考试做题的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关注于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而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因素则相对缺乏。
  例如,高中历史教学中针对古代历史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以牢记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意义等为主,而对于这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其中人物的具体情感等阐述较少,换言之,只是将历史当作是已然发生的事实进行描述,而没有鲜活的还原历史事件当中的具体的个体,也缺乏将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去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这一维度。
  2.学生自身的单视角历史学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是否具有思政的意识或者价值辨析的思维维度,对于其看待历史教学以及自身价值取向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是以高考为目标,从而就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关注更多的是考试因素而非思政因素。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是从考试的视角去理解或者记忆,从答题的维度进行学习,而对于其中内涵的价值因素则考虑较少。而历史学习的魅力也就在于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因素,而当受教育者缺乏这种价值思辨的意识时,历史教学也就成为了单纯的学科教育,其思政因素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3.历史教学内容缺乏显性的思政因素
  反观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自身,有其学科特点以及其教学目标。如对于中西方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客观的历史事实,同时,近代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我国由盛转衰然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过程的深刻感知;另一方面,历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的形成。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使得其中内涵的思政因素未能得到显性的呈现,更多的是内涵在历史教学内容当中,需要进行挖掘。另外,虽然历史内容自身有价值内涵,但是其中有些价值因素则具有时代特点,与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脱节,这也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当中的思政因素没有足够的重视。
  三、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的路径
  1.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思政意识
  将思政因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思政意识,即在历史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的布置当中有意识地发挥历史的价值引导功能。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价值引导,在历史的学科知识之外进行适当拓展,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展开对于价值取向的思考,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思政教育方向的价值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合理的价值形塑。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思政意识
  学生是受教育主体,高中阶段的学生关注的重心在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而这种以考试为最终的目的的学习则会让学生形成单向度的思维,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造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塑。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对于某些具有重点意义的内容,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此,既可以使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体会,并在其中去分辨不同的价值去向,进而去形成自身的合理价值观。
  3.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政因素
  高中历史教学自身具有学科属性,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但同时,高中历史同时兼具了思想教育的属性,即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塑以及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辨别。而高中历史所具备的思想教育属性属于隐含因素,其有效发挥则需要进行探索和挖掘。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甚至于思政教师共同备课等新式,发觉历史教学内容中内涵的思政因素,找到二者的逻辑关连,通过集体备课甚至多学科交叉备课等形式,发觉思政因素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传授。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同时兼具了学科属性以及思想属性,将思政因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既是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形塑高中阶段学生正确三观的需求。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思政因素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探索解决方案,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思政因素的发挥,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魏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2020,(2).
  [2]张双林.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
  [3]张进贤.浅谈高中历史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1).
  [4]刘强强.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20,(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坚持将育人作为媒体互动的最终目的,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步向“价值引导、习惯养成、方法示范、教育互动”转变,在核心价值观引领、儿童全面成长、家庭文明建设等多维度构建全媒体内容体系,创新使用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公共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坚持自有媒体、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和线下渠道等全媒体多渠道多平台聚集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校外教育全媒体育人新
期刊
摘 要:校外教育改革要注重未成年学生成长的内外因素,分析学生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现课程建设是决定学生发展和提升校外教育改革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课程建设角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校外教育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领导共同体建设和项目评价标准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够给北京乃至全国校外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校外教育改革;课程建设;领导共同体;评价标准  近年来,北京市进行了校外教育供给侧
期刊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活动内容以学生生活——外卖这一环节入手,以“外卖箱新设计”为项目(PBL)引领,融入STEAM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设计思维的逻辑结构,调查、研究、设计一款功能更全面、更符合现今外卖员需求的外卖箱。在解决生活中小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意识自己可以有益于社会、可以帮助他人。  一、活动
期刊
摘 要:儿童议事会可以在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中为儿童提供一个开放、友好的参与平台,能够促进儿童发展和表达自己对社会议题、社区建设以及与其自身密切相关事务等的观点,它是儿童社会参与、公共参与的一种新举措,旨在培养儿童的参与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归属感。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组建了区级儿童议事会,并开展实践项目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践项目的成效;用观察法分析探讨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在组
期刊
摘 要: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是基于科技馆展品,紧密结合学校科学课程标准而设计的一种学习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参观和自我学习,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实践性、过程性等特点。该文以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发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实践与经验为基础,对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目标、开发模式与步骤、素材任务设计以及素材应用形式等进行梳理与总结,探索科技馆在推进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辅助学校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尝试为推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大量出现、破坏良好教育环境的大潮下,作为“国字号”的当前校外教育的主体——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教育观;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  所谓大教育观,“是指对社会全体成员实施持久的、全过程的具有全面性教学内容的教育观”。在教育范围上强调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在教育性质与作用方面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可分性;在教
期刊
【摘要】最新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明确对数学学科的数学文化做了具体的说明,数学文化是让学习者可以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基础。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发展历史,经典的数学思想,还有常识性的数学名人和数学知识,只要这些数学文化被数学老师巧妙地渗透在常规的教学中,就可以从文化素养培育的角度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激活学生用数学文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将围绕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来全面培养初中生的数学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校在“创品牌学校,作品味教师,育品质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尝试李庚南教授“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打破学科成绩停滞不前的局面。此教学法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促进了优良教研氛围的形成,教育教学效
期刊
【摘要】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是西方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校本管理的核心在于致力推行以学校为本位的自主管理,将教育的责任与权力转移到学校层面上来,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学校资源,把学校视为“自行管理系统”(self-management system),从而使每所学校有自由度和灵活性,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对校本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了校本管
期刊
摘 要: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过切身地体验和动手做的行动,使得身体充当着调动体力、智力,协调感观、触觉以达到全身心投入的境地功用,形成“知识是行动的结果,身体是行动的主体”的定向循环,以“具身认知”学习方式对育人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以东方绿舟的学农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以课程设计思路、学生课后调查问卷反馈为分析对象,试图分析出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劳动育人与学农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