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捷 活力 和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宁波市江北区教研室邀请了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来到江北中心小学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浓浓的数学探究味,让我们领略了朱老师的教学艺术与风采。现将教学片断简要描述如下:
  片断一:引导探索
  上课一开始,朱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接着指着黑板上画好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生回答后,朱老师指着平行四边形外面的一圈,问:“老师指的是——”“周长。”生齐答。
  1.尝试
  师:怎么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纸上写一写算式和答案。
  请一学生上前板书算式:5×7=35(平方厘米)。
  师:哪些同学跟他是一样的?(大部分学生举手,只有个别学生未举手)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1: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邻边。
  师:为什么想到长方形的面积?
  生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怎么变成长方形的?
  生3:可以拉一拉。
  这时,朱老师拿出一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从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的过程。结合演示,朱老师适时地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2.质疑
  师:到底这样做对不对呢?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讨论片刻后,一生上前画出图形,如图2。
  
  师:这样一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4:平行四边形拉成了长方形,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大。
  师:底乘邻边求出来的是什么?
  生5:移动后长方形的面积。
  师:不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应该怎样做才对?
  3.矫正
  学生思考片刻,一生上前板演:7×3=21(平方厘米)(如图3)。
  师:这样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请同桌讨论。
  ……
  师: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现在怎么做呢?
  师:为什么刚才拉不可以,现在可以了呢?
  生6:因为拉成的面积比原来的大。
  生7:现在拼成的长方形等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师:是啊,转化时有个重要的条件——面积不能变。这样剪拼有个什么条件?沿着高剪。高画在这里可以吗?也是可以的。
  片断二:练习拓展
  1.基本练习
  师(出示一底6厘米、高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你能把它剪拼成怎样的图形?说得具体些。
  生1:转化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师:你求出的是什么面积?
  师(再出示底和高都是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你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生2: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
  2.变式练习
  (1)出示: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师: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想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生3: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生4: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师: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这样面积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2)反馈:展示学生画的几个图形。
  师(指学生画的图形):这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补过去一块,拼成长方形。
  师(出示形状不一的4个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面积不变?
  生:因为底和高没变。
  媒体出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师: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生: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
  师: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生6:面积是24,底和高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你能找到面积是12,底和高不是4、3的吗?
  生7:底6高2或底12高1。
  (师出示这样的图形验证)
  师:是啊,数学中有时正着说对的,反过来就错了。
  3.回顾反思
  师(指着黑板上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刚才,拉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有没有不变的?(周长不变!)
  师:转化后,面积没有变,有没有变了的东西?
  生:形状!
  师:现在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求它的面积了吗?
  生:能!
  4.拓展
  (1)出示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怎么想到的?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吗?
  评析:
  曾听过许多名师有关本节内容的精彩课堂教学,但把一节数学课演绎得如此简捷,如此生动有效,如此令人耳目一新,还是第一次。课后,与浙江省小数研究会秘书长、北仑区教研室主任任瑞申老师交流,达成一些共识。这节课的特色可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
  1.简捷
  即材料和过程的简捷。首先是教学材料的简捷。一般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朱老师没有让学生带剪刀,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手头上也只有一个没有任何数据的平行四边形图。老师的准备也很简单,既没复杂的课件,也没有各种各样的教具,只准备了一个可以粘贴的平行四边形木框架。简简单单的教学材料却演绎出一节生动的课,不简单!
  其次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十分简捷。首先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接着给学生一张练习纸(纸上画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自然出现用底乘邻边来求面积,也有用底乘高来求面积的。朱老师借助平行四边形框架,采用“证伪”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最后精心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基础练习,求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是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的不同平行四边形,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并让学生辨析: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吗?第三层次是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两个梯形,孕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整个过程浑然一体,简洁明快。
  2.活力
  即思维深度和活跃度。如此简捷的学习材料演绎的教学过程充满着思维的深度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首先,充分地发挥了材料的功能。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学生很容易看出拉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相等。同时,通过进一步“在脑中剪拼”,得出平行四边形可以采用剪拼的方法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自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操作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在操作中有思维的参与,是更高层次的“表象”操作,并将操作过程内化为语言表达,从而使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其次是练习设计有思维深度,充分发挥了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作用。如在上述第二层次练习中,让学生由题目想到图,由图再引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并想象各种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表象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思维异常活跃。最后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由平行四边形想到三角形和梯形,在联系和变化中为推导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铺垫,真正做到了前有孕伏,后有拓展。
  3.和谐
  即内容与情感的和谐。表现在处理学生生成性资源方面的和谐以及课堂上师生对话交流的和谐。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地驾驭课堂。首先是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当要求独立计算空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此内容,自然生成或错误或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抓住学生中“底×邻边”的错误进行辨析,同时发挥平行四边形“木框架”的直观形象作用,由学生自己感悟到正确的方法。这正是教师精心预设的结果,抓住了学生的原始认知起点,引发思维冲突,课堂显得更加真实、本色。其次,“转化”思想的渗透十分和谐。无论是“木框架”引起的强烈认知冲突,还是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回顾“转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的细节处理,都十分自然和谐。再次是课堂交流的和谐。朱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抓住学生的“心”,用数学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如在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后,朱老师先让学生把这句话反过来说,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反着说是不可以的,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和魅力。
  这一切,源于朱老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大量的思考研究,如此才演绎了一节近乎完美的课。我想:理想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不会终止的幸福追求。追寻理想课堂之路,需要不断地进行课前思考,磨炼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高有许多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强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2016年11月30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他又谆谆教导:“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在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
日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活动中,响水县张林林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实为本的教学作风,纯正精练的教学语言,尤其是那精彩有效的活动设计,令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几个精彩片断,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片断一:    (课始)师:小朋友们,想交新朋友吗?(想)这节课,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咱们一起来交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  目标预设:  1 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会计算的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3 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计算竞赛,设疑引知    1 出示第一组口算题:3×8,20÷4,50 15。  师:同
正方观点 爱更幸福  古人云“仁者爱人”,今人也说“助人为快乐之本”,推崇都是主动的爱。爱能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更本质的幸福,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人的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而真正的爱是付出和奉献,不以获得和索取作为前提,恰恰是这种无所求的价值趋向,让幸福在奉献中升华,从而得到更高的幸福境界。因此,我方认为爱更幸福。  爱与幸福的联系十分紧密,爱产生幸福,而被爱只是被动接受。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付出,可以自
印度前总理甘地有一次乘火车去外地,他的一只皮鞋不小心掉到了车窗外。这时火车已经开了,他索性脱下另一只鞋扔出车窗外。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被穷人拾到了,就能有一双鞋了。”  试想,要想把车外的那只鞋捡上来已经是办不到的了,这时,逆向思维、反向操作,立即将车内的那只鞋扔出去,尽可能使这两只鞋在一起,就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长沙一家电台因播出路况资讯很受司机欢迎,其收
在国外留学的安全问题  2019年7月19日22时许,一位20岁的中国籍男子浑身是血的躺在日本东京都西新井荣町一栋公寓的8楼阳台上,警方接报赶到时其已陷入昏迷,送医后不治身亡。警方事后将同样来自中国的嫌疑人——23岁留学生刘某逮捕。经查,被害者去年4月搬入涉事公寓与刘某一起租住。由于双方性格不合,关系一直不好,矛盾升级后,刘某将同胞室友刺死。  从去年开始住在横滨的中国籍两姐妹遇害案尚在调查,接着
案例背景:    “同课题,不同教法”的研讨,是我校教研工作的一项特色。面对旧教材,如何用新理念走出一条“新路”,一直是我们教学研讨所努力的目标。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我们五年段数学备课组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课题,以学校开展的赛课为契机,进行了“同课题,不同教法”的研讨,感触颇多。现将本次研讨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借以抛砖引玉。    案例一:  (一)实践操作。找出相等的分数  1、出示5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而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欣闻可可西里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笔者对可可西里的兴趣开始变得愈加浓厚……  走进可可
放学了。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瑞图站在学校大门口,和同学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她在等父亲开车来接她回家。她本来一脸灿烂的笑容,但当记者问起对数学课的感受时,她像是被蛇咬了一下,倒吸一口冷气,然后哆哆嗦嗦地说:“我最害怕数学课了!”她说话时,一脸的紧张和痛苦。她旁边的几个同学也都和她有同感,对数学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  像瑞图这样谈数学色变的印度学生并不少。新德里一名心理医生说,每到考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