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学生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操作、交流、总结、实践反思等形式,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大胆“创造”数学。[1]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起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伙伴,在这个伙伴的带动下,学生更容易主动地获取知识。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从学生爱好的游戏或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1、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要求一位学生写数字,另一位学生猜,游戏中其他同学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直到猜中。在游戏中学生乐意去探究,同时数感得到培养。
  在教学《十几减9》练习题时,组织学生玩点爆竹游戏,当一位小朋友点对时(回答正确),我们齐声说“啪”;当点错时(回答错误),我们轻轻说“嘶”,比一比哪个爆竹点得最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说得脸上笑开了花。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时,笔者给学生看梅花山的風景片段,并与学生一起背诵《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激起学生外出游玩的欲望。引导学生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其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二、留足“空间”,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
  教师作为学习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上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才能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笔者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笔者是这样设计的:1、在探究算法时提出:“你是怎样想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2、再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3、让学生从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4、指名学生反馈,全班交流。这样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另外,教师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教师自身要做到并且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掌握的事实材料作出判断和结论,不要盲从和轻信他人的传言和不实信息。
  三、动手实践,亲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学生的观察、操作、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开拓创新,设计自主探究的课外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内容单调、形式机械的硬性作业。学生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不仅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还占用了学生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沉重的课业负担还往往会把学生逼上“厌学”之路。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课外作业呢?
  1、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知实践的重要性。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3、设计具有创作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1]比如数学节主题设计、我的金点子、数学小故事、“我心中的数学”想象画比赛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引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长期以往,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教学要立足自主探究学习,着眼创新精神培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三种常见耳聋致病基因在近亲婚配家系先证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29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的后代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采取静脉血10m
目的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在新生儿听力评估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60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
心理学元认知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指导和训练,人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活动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控制。对学困生而言,引导学困生“学习如何学习”,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怎样指导学困生认知自己的认知特点,提高学习质量,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与学生将心比心,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多种手段去指导孩子掌握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识。但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学生在写作文时,也苦于无法入手,觉得不知道写什么好。即使写了,也只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生动,不能叙述出自己当时的所感所悟,因而學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枯燥乏味。作文课成了师生永远的“痛”。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表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评价中,致力于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便于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但资金与人力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已经成为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焦点矛盾。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后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能
目的探讨支持喉镜联合内镜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66例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息肉49例,声带小结14例,声带囊肿3例)患者采用支撑喉镜联合硬管喉内镜行病变摘除术,术
1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听力学是因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军人对听力康复待迫切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1]。在20世纪五六十年
新课程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注重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与合作的有效结合,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能有效的结合体育新课程精神,为学生创设一个释放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其在“故事” 情景角色演绎中,潜移默化下练习技术,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多元体验,达到以“身”促“心”,以“心”健“身”的全方面发展。  一、创
人和镇地处广州北郊,被划分的农田保护区依然碧绿苍翠。本地任教的教师基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但镇上的小学生家庭已少有从事耕种的了。在校内开展种植劳动,正好弥补了这份缺失,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本土的农作物,体会种植的艰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日常管理——体会劳作艰辛  种植是一项充满艰辛的劳动,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参与种蔬菜的日常管理,切身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