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我国着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加大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力度。然而,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着力点不仅只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应当重视道德建设。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在道德建设层面,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限制了新型农村社区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础,结合当下新型社区道德建设现状,探讨了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与新型社区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新农村;新型社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在当前“新常态”环境下,三大产业的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相比较之下,农村经济处在一个劣势地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法治建设方面、教育方面、文化方面、道德建设方面,总之,问题日益尖锐,严重阻碍着新型农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弘扬传统道德,摒弃落后道德、腐朽主义,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可以改善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组织涣散、宗教势力抬头等不利形势。为此,本文结合当下农村社会发展现状,针对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与新型社区道德的关系来展开讨论。
一、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与发展概述
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蕴含着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源,这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挖掘、传承与重新利用。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智慧成就,是千百年来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其之所以存在,定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仍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在新时期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引导着社区居民消除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继续以淳朴的姿态展示于世,同时也能呼唤人们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所谓社区,它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类群落,即一定数量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活空间。在一定范围的共同区域空间内生活的居民及家庭,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社区各家庭之间,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当生活社区形成之后,地域内的居民,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自然而然确立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准则。在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来衡量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2014年10月20日, 党的十八大四次全体会议,重点提到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并且将道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当下我国大力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及其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势所趋、时代必然。新型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的“行政村”而言的,同时与城市居民社区有所不同。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形式,是由“行政村”建设而成,或者由多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我国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当前,在我国东部地区,比如山东东部地区、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正在积极筹措建设当中,比如在安徽、山西、河南、湖北等地,不少城市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之,加强新农村道德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改革的必然,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新型农业社区的内在诉求。
二、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新型农村社区是和谐社会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传统伦理道德自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因此,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对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具有同等功能,即积极引导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换言之,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可以为和谐新农村及新型社区的构建提供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具体可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可助推和谐新农村建设,助推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尤其是对广大农村而言,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全面落后于城市地区的状况下,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在和谐新农村体系构建过程中,既是核心也是最直接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村民道德建设,这也是实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建设就是其中一项前提条件。因此,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体系,先要全面理解新农村社区道德的内涵,“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这些都是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优秀文化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其定将成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道德与法治建设,离不开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离不开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千百年来大家一致遵循的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作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核心内容的农村法治内容建设,其与伦理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同时,两者之间本身有较大的关联性,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基准,而道德的底线则是法律。换言之,伦理道德影响着法律,法律体系内体现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各地区民族间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正所谓“法律无外乎人情”。农村社区的居民,相比较之下,他们更认同自己所生活环境的习惯,正是由于这些习惯(传统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农村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总之,农村法治建设虽是当务之急,但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不容忽视。
第三,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转变。在全新的现代化社会,要想真正适应与寻求农村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念必须更新。农村传统伦理道德是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的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但也需要与新型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简单一点讲,就是需要构建一套“新伦理”道德体系,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进行更新与重构。因此,在农村民主法治、新型社区及其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当代农民的实际出发,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就是说,需要在原有(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衍生。 三、新型社区道德建设中可借鉴农村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道德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国民经济环境愈发平稳,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因此,新型农村的建设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型社区道德建设应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型社区道德建设中,需要坚持“遵宪守法、爱社爱家”的基本原则,遵循“文明诚信、自强不息”的准则。以大家治小家,以小家衬大家,重塑“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家庭美德。在具体发展建设上,可以有层次、分轻重来进行。
第一,新型农业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公德。关于社会公德建设,它是指农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公共生活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农村社区公德建设的问题。以我国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一些地区为例,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缺乏公共道德的传统和内在机制。对此,要想在广大农村社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深入了解内外部各种因素,包括社会公德的内在体系、外部环境等,只有充分把握住了农村社会公德所处的现实环境,才能透过表象挖掘出本质,才能将体系变革真正融入其中,进而有助于建立一个以平等、有序、公正、诚信、民主为基本价值理念的现代化农村社区社会公德体系。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业道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广大农民,农民之所以称为农民,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农村地域;第二个因素,农民的职业,他们大多从事着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或者相关的一些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身份和职业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在那个时期,农民从出生那一刻就被定义为农民,凭借农民的身份,从事农业生产这个行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在20世纪末期,农村开始改革,城乡经济变得更加紧密,大量的农民开始流动,从农村地域走了出来,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诸如农民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者、个体商户等群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对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农村社区职业道德问题。应当按照现行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包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等。
第三,新型农业社区建设中的家庭美德。无国无家,小家组成大国,这是家庭式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态。形象地表达,家庭之于社会,就如同人体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应当坚持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基准,弘扬优秀的文化意识,剔除落后迂腐的道德思想,因为家庭关系是伦理道德所规范的首要目标。换言之,农村社区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变迁,对整个农村社会道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进而形成一套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推动乡村结构的变化调整。基于这一点,在社区道德内容建设中,应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民主意识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农村社区关系。
目前,全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基本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广大的农民在道德上、价值观认知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属于道德观念新旧交织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适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引导并增强农民在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道德观,促进农民朝着积极的一面去发展,包括道德评价标准、道德思维能力等。关于这一点,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做得还不错,不少地区都开展了先进评选活动,极大调动了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月锋.论新农村道德建设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7-18.
[2]孔德涛.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新农村;新型社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在当前“新常态”环境下,三大产业的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相比较之下,农村经济处在一个劣势地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法治建设方面、教育方面、文化方面、道德建设方面,总之,问题日益尖锐,严重阻碍着新型农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弘扬传统道德,摒弃落后道德、腐朽主义,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可以改善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组织涣散、宗教势力抬头等不利形势。为此,本文结合当下农村社会发展现状,针对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与新型社区道德的关系来展开讨论。
一、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与发展概述
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蕴含着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源,这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挖掘、传承与重新利用。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智慧成就,是千百年来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其之所以存在,定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仍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在新时期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引导着社区居民消除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继续以淳朴的姿态展示于世,同时也能呼唤人们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所谓社区,它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类群落,即一定数量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活空间。在一定范围的共同区域空间内生活的居民及家庭,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社区各家庭之间,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当生活社区形成之后,地域内的居民,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自然而然确立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准则。在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来衡量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2014年10月20日, 党的十八大四次全体会议,重点提到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并且将道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当下我国大力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及其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势所趋、时代必然。新型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的“行政村”而言的,同时与城市居民社区有所不同。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形式,是由“行政村”建设而成,或者由多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我国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当前,在我国东部地区,比如山东东部地区、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正在积极筹措建设当中,比如在安徽、山西、河南、湖北等地,不少城市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之,加强新农村道德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改革的必然,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新型农业社区的内在诉求。
二、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新型农村社区是和谐社会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传统伦理道德自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因此,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对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具有同等功能,即积极引导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换言之,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可以为和谐新农村及新型社区的构建提供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具体可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农村传统伦理道德可助推和谐新农村建设,助推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尤其是对广大农村而言,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全面落后于城市地区的状况下,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在和谐新农村体系构建过程中,既是核心也是最直接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村民道德建设,这也是实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建设就是其中一项前提条件。因此,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体系,先要全面理解新农村社区道德的内涵,“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这些都是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优秀文化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其定将成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道德与法治建设,离不开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离不开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千百年来大家一致遵循的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作为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核心内容的农村法治内容建设,其与伦理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同时,两者之间本身有较大的关联性,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基准,而道德的底线则是法律。换言之,伦理道德影响着法律,法律体系内体现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俗,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各地区民族间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正所谓“法律无外乎人情”。农村社区的居民,相比较之下,他们更认同自己所生活环境的习惯,正是由于这些习惯(传统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农村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总之,农村法治建设虽是当务之急,但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不容忽视。
第三,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转变。在全新的现代化社会,要想真正适应与寻求农村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念必须更新。农村传统伦理道德是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的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但也需要与新型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简单一点讲,就是需要构建一套“新伦理”道德体系,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进行更新与重构。因此,在农村民主法治、新型社区及其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当代农民的实际出发,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就是说,需要在原有(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衍生。 三、新型社区道德建设中可借鉴农村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道德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国民经济环境愈发平稳,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因此,新型农村的建设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型社区道德建设应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型社区道德建设中,需要坚持“遵宪守法、爱社爱家”的基本原则,遵循“文明诚信、自强不息”的准则。以大家治小家,以小家衬大家,重塑“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家庭美德。在具体发展建设上,可以有层次、分轻重来进行。
第一,新型农业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公德。关于社会公德建设,它是指农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公共生活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农村社区公德建设的问题。以我国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一些地区为例,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缺乏公共道德的传统和内在机制。对此,要想在广大农村社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深入了解内外部各种因素,包括社会公德的内在体系、外部环境等,只有充分把握住了农村社会公德所处的现实环境,才能透过表象挖掘出本质,才能将体系变革真正融入其中,进而有助于建立一个以平等、有序、公正、诚信、民主为基本价值理念的现代化农村社区社会公德体系。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业道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广大农民,农民之所以称为农民,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农村地域;第二个因素,农民的职业,他们大多从事着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或者相关的一些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身份和职业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在那个时期,农民从出生那一刻就被定义为农民,凭借农民的身份,从事农业生产这个行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在20世纪末期,农村开始改革,城乡经济变得更加紧密,大量的农民开始流动,从农村地域走了出来,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诸如农民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者、个体商户等群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对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农村社区职业道德问题。应当按照现行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包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等。
第三,新型农业社区建设中的家庭美德。无国无家,小家组成大国,这是家庭式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态。形象地表达,家庭之于社会,就如同人体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在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中,应当坚持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基准,弘扬优秀的文化意识,剔除落后迂腐的道德思想,因为家庭关系是伦理道德所规范的首要目标。换言之,农村社区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变迁,对整个农村社会道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进而形成一套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推动乡村结构的变化调整。基于这一点,在社区道德内容建设中,应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民主意识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农村社区关系。
目前,全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基本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广大的农民在道德上、价值观认知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属于道德观念新旧交织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适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引导并增强农民在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道德观,促进农民朝着积极的一面去发展,包括道德评价标准、道德思维能力等。关于这一点,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做得还不错,不少地区都开展了先进评选活动,极大调动了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月锋.论新农村道德建设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7-18.
[2]孔德涛.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