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男人在公司干了10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亲爱的员工,”老板叹气说,“你没有10年的经验,你是一条经验用了10年。”
这是一条被狂转数万次的微博,而背后隐藏的是身为“螺丝钉”职场人的恐慌。的确,没有人想在35岁时,继续领25岁的薪水。
对职场人来说,35岁是晋升和平庸的关键点。从心理上解释,在工作10年后,很容易产生看不清目标、跟不上脚步的焦虑感。而从体力、家庭上,35岁也堪称是分水岭。
“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就大事业的能力,在35岁之前就已经显现”,趋势专家大前研一表示,一个人是作为通才走上创业家道路,还是要成为专才,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决断。而在35岁时,还没有展现出通才能力的人,应该不要有任何犹豫,选择一个专业领域,并拿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决心走上成为专家的道路。
35岁的倦怠
谈到35岁,有人会放出豪言:“一定得在35岁前当上总监!”有人则定下梦想,35岁前环游世界;也有人不住叹气:“不能随便换工作了,因为招聘条件中最常出现的一条就是:限35岁以下。”
的确,35岁在职场中有格外的意义,因为许多企业征求基层人员时,都会把年龄限定在35岁。也就是说,若有转行的意愿,最好选择在35岁前。
如果说,25岁探索、30岁深耕、35岁则开花结果。职场人应在35岁前,明确自己的志向,全力冲剌,才可能达成职业生涯的目标。反之,若35岁时还摇摆不定,频繁更换工作,就会导致经验不断归零,陷入一蹶不振。而35岁还志向不明的人,即便工作稳定,也会因竞争的感受变得强烈,自己又无法摆脱职场螺丝钉命运而缺乏成就感,常常抱怨:“工作好无聊,人生好迷茫”,从而进入职场倦怠期。
而如何消除职场倦怠,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
人力资源专家提醒,确认人生方向务必要确定好赛道,而不是在出发点犹疑,或在错误的赛道上行走。职场人若觉得,自己并没有在正确的方向上,一定要有勇于转换赛道的智慧。而如何设定目标,可因每个人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赛道。有人以工作为重;有人则以家庭为重;有人则是希望找回人生的乐趣。唯有先知道心中到底要什么,才有能力去选择不同的赛道。否则,只会做一行怨一行,换工作只是徒增埋怨而已。
方向一旦设定清楚,就容易测量目前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做个乘法人
一旦从学生变为职场人,你就会发觉: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是软卧,本科是硬卧,专科是硬座,民办是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而火车到站了,都下车找工作,可老板并不太理会你是坐几等票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其实不管是文凭还是证书,很多都只能代表你一两项技能,属于“加法式专长”,只要肯下点工夫学习,又有时间、有点钱,并不难拥有。而在35岁时,你还得争取成为个“乘法人”。所谓“乘法人”,就是指能拥有两种以上专长,使之产生化学反应,拥有附加价值的爆发性能量。
例如,如果你懂研发,又会销售、客服,薪水至少涨三成;如果你是市场企划,又熟悉社交媒体,那你薪水至少涨两成;哪怕你是个厨师,只要懂美学、行销,就能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要想成为“乘法人”,就得先跳出原先的框框,学习新事物,再将两种以上的专长跨界对接起来,创造出新点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创办人乔布斯。乔布斯的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一辈子都在探索看似不相关的新事物,如书法、佛教的沉思冥想、奔驰的精细做工,而把这些联系起来,就能创造出革命创新的产品。
对职场人来说,若想晋升管理阶层,就需及早全面规划“乘法人”的能力,如制造、销售、客服、市场、HR等。这些能力若等到35岁后再从头建立,已为时太晚,一定得在职场初期就有意识、有步骤地规划。
来个中场休息
与其继续庸碌待在不喜欢的行业,不如寻找自己的乐趣,来个“中场休息”,也许能走出另一片天——哪怕未必能得到薪酬的提升,但可能收获更开心的人生。
中场休息是一个契机,如果你打算转行,可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新的专业,等于是为下一个工作做最好的热身。又或者你已经30多岁,中场休息也能让你停下脚步,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在哪里。
最好的中场休息,就是学习。许多职场人通过进修,不仅增加个人学历,还能找到职场新方向。若你对于未来还有彷徨,重新当学生,或可帮助你重新找到人生目标。
此外,也可利用中场休息尝试创业,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有加分效果,因为有创业经历表示你有企图心。
当然,千万不要因“中场休息”,而对职场转型或升迁有过高的期望,短暂出走可以让人生看见不同风景,但不见得与职场升迁产生立即关联。尤其中场休息最好不要超过1年,如果中场休息期间完全没有做任何事,绝对是职场生涯的扣分。中场休息绝对不能空白,免得企业认定你不懂得规划自己。
经历人生中难得的“gap year”(空档年)或“career break”(中场休息)后,或许你就会脱胎换骨,确定了未来奋斗的方向;或重新调整步伐,改变赛道。
对年轻的职场人来说,35岁的“职场焦虑症”迟早要面对,与其到时候陷入困扰,不如提早准备。要想不被市场淘汰,35岁还领25岁时的薪水,能力就必须跟着年龄“增值”。
你的技能可移植吗?
专栏作家丹·考福林把“技能”定义为:使你带着高度的能力和热情工作的东西。而“可移植的技能”指从一种类型的工作得到、并且能成功地用在另一种工作上的技能。在《可移植技能与如何推销它们》一文中,考福林举例说,如果一个X射线技师想转到酒店业工作,他在X射线扫描分析中的敏锐能力无法移植,但解决复杂技术挑战的能力可以移植。“你的工作就是:你要了解你的技能,磨炼你的技能,展示你的技能,把你的技能卖个好价。”考福林写道。
这是一条被狂转数万次的微博,而背后隐藏的是身为“螺丝钉”职场人的恐慌。的确,没有人想在35岁时,继续领25岁的薪水。
对职场人来说,35岁是晋升和平庸的关键点。从心理上解释,在工作10年后,很容易产生看不清目标、跟不上脚步的焦虑感。而从体力、家庭上,35岁也堪称是分水岭。
“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就大事业的能力,在35岁之前就已经显现”,趋势专家大前研一表示,一个人是作为通才走上创业家道路,还是要成为专才,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决断。而在35岁时,还没有展现出通才能力的人,应该不要有任何犹豫,选择一个专业领域,并拿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决心走上成为专家的道路。
35岁的倦怠
谈到35岁,有人会放出豪言:“一定得在35岁前当上总监!”有人则定下梦想,35岁前环游世界;也有人不住叹气:“不能随便换工作了,因为招聘条件中最常出现的一条就是:限35岁以下。”
的确,35岁在职场中有格外的意义,因为许多企业征求基层人员时,都会把年龄限定在35岁。也就是说,若有转行的意愿,最好选择在35岁前。
如果说,25岁探索、30岁深耕、35岁则开花结果。职场人应在35岁前,明确自己的志向,全力冲剌,才可能达成职业生涯的目标。反之,若35岁时还摇摆不定,频繁更换工作,就会导致经验不断归零,陷入一蹶不振。而35岁还志向不明的人,即便工作稳定,也会因竞争的感受变得强烈,自己又无法摆脱职场螺丝钉命运而缺乏成就感,常常抱怨:“工作好无聊,人生好迷茫”,从而进入职场倦怠期。
而如何消除职场倦怠,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
人力资源专家提醒,确认人生方向务必要确定好赛道,而不是在出发点犹疑,或在错误的赛道上行走。职场人若觉得,自己并没有在正确的方向上,一定要有勇于转换赛道的智慧。而如何设定目标,可因每个人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赛道。有人以工作为重;有人则以家庭为重;有人则是希望找回人生的乐趣。唯有先知道心中到底要什么,才有能力去选择不同的赛道。否则,只会做一行怨一行,换工作只是徒增埋怨而已。
方向一旦设定清楚,就容易测量目前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做个乘法人
一旦从学生变为职场人,你就会发觉: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是软卧,本科是硬卧,专科是硬座,民办是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而火车到站了,都下车找工作,可老板并不太理会你是坐几等票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其实不管是文凭还是证书,很多都只能代表你一两项技能,属于“加法式专长”,只要肯下点工夫学习,又有时间、有点钱,并不难拥有。而在35岁时,你还得争取成为个“乘法人”。所谓“乘法人”,就是指能拥有两种以上专长,使之产生化学反应,拥有附加价值的爆发性能量。
例如,如果你懂研发,又会销售、客服,薪水至少涨三成;如果你是市场企划,又熟悉社交媒体,那你薪水至少涨两成;哪怕你是个厨师,只要懂美学、行销,就能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要想成为“乘法人”,就得先跳出原先的框框,学习新事物,再将两种以上的专长跨界对接起来,创造出新点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创办人乔布斯。乔布斯的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一辈子都在探索看似不相关的新事物,如书法、佛教的沉思冥想、奔驰的精细做工,而把这些联系起来,就能创造出革命创新的产品。
对职场人来说,若想晋升管理阶层,就需及早全面规划“乘法人”的能力,如制造、销售、客服、市场、HR等。这些能力若等到35岁后再从头建立,已为时太晚,一定得在职场初期就有意识、有步骤地规划。
来个中场休息
与其继续庸碌待在不喜欢的行业,不如寻找自己的乐趣,来个“中场休息”,也许能走出另一片天——哪怕未必能得到薪酬的提升,但可能收获更开心的人生。
中场休息是一个契机,如果你打算转行,可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新的专业,等于是为下一个工作做最好的热身。又或者你已经30多岁,中场休息也能让你停下脚步,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在哪里。
最好的中场休息,就是学习。许多职场人通过进修,不仅增加个人学历,还能找到职场新方向。若你对于未来还有彷徨,重新当学生,或可帮助你重新找到人生目标。
此外,也可利用中场休息尝试创业,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有加分效果,因为有创业经历表示你有企图心。
当然,千万不要因“中场休息”,而对职场转型或升迁有过高的期望,短暂出走可以让人生看见不同风景,但不见得与职场升迁产生立即关联。尤其中场休息最好不要超过1年,如果中场休息期间完全没有做任何事,绝对是职场生涯的扣分。中场休息绝对不能空白,免得企业认定你不懂得规划自己。
经历人生中难得的“gap year”(空档年)或“career break”(中场休息)后,或许你就会脱胎换骨,确定了未来奋斗的方向;或重新调整步伐,改变赛道。
对年轻的职场人来说,35岁的“职场焦虑症”迟早要面对,与其到时候陷入困扰,不如提早准备。要想不被市场淘汰,35岁还领25岁时的薪水,能力就必须跟着年龄“增值”。
你的技能可移植吗?
专栏作家丹·考福林把“技能”定义为:使你带着高度的能力和热情工作的东西。而“可移植的技能”指从一种类型的工作得到、并且能成功地用在另一种工作上的技能。在《可移植技能与如何推销它们》一文中,考福林举例说,如果一个X射线技师想转到酒店业工作,他在X射线扫描分析中的敏锐能力无法移植,但解决复杂技术挑战的能力可以移植。“你的工作就是:你要了解你的技能,磨炼你的技能,展示你的技能,把你的技能卖个好价。”考福林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