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心理学的理念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也不例外,科学的理念早已深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透过几种心理学的现象,阐述它们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地位以及实际意义。
[关键词] 教学 心理 声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72-02
前若干年,对于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文章还不多见,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声乐教授者和声乐学习者,都愈来愈关注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的文章和专著来阐述这方面的问题。我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声乐教学的声乐教师,也深深体会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日常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用好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声乐教学进行得更顺利,手段更多样,效果更显著。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一、关于解释
1.注意
根据产生与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一直努力的程度不同,注意可以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也就是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预先的努力就会产生。因此,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感觉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等,还包括平衡、运动、肌体感觉等等。
3.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理论和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记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是先有个“记”,再有个“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解释为编码、储存和提取三种不同过程,它们必须是完整的。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它是会很快消失的。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而言,长时记忆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它是对短时记忆加工重复的结果,但也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二、 关于实际运用
在这里要探讨的主要是这些心理现象在我们声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这也是它们对于声乐教学的意义所在。
1.注意
那么我们前面谈到过,注意又可以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声乐教学的小课堂中,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无疑是有意注意。
在声乐小课这种特殊的授课方式下,这个问题好像不成为问题,但却也不尽然。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决定了它具有有意注意的特性,因为学生走进声乐小课的课堂,目的性和指向性就已经很明确,但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
(1) 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现象,与教师配合不好。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身体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畏难、缺乏信心……,也有可能是对授课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不愿与教师配合。对这类学生主要要解决其心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打开学生的心结,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2)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极端,学生太过注意一些本应忽略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喉头紧张;有的学生舌根太用力……教师会指出他们的问题,但对于有一部分心里比较紧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提醒会越发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加关注这些紧张的部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这种“过于注意”也就成了毛病了。你越让他们放松,他们却反而更紧张了。对这类学生就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做法,发现了他们喉头的问题,在教学语言中就要有意避开这个词,只让其在深呼吸的基础上,打开大牙关,搭上气,让声音往外走。只要是深呼吸、打开大内口,喉器就会下降、放松,直接往外唱就行了。不要总是提醒他们喉头的存在,因为可能越关注喉头,喉头就会越紧张,这样容易适得其反。
2.感觉
在我们声乐课上主要用到的是视觉和听觉。
(1)视觉是人体通过眼睛将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然后把看到的事物的形状、形态、颜色等信息传达给大脑。学生在声乐课上看到的主要是事物的形状和形态,而这个事物就是教师范唱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比如:口腔的形状、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形态等等。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教师,这是学习声乐的第一步。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注意教师的外在形态,而忽视了内在形态,否则学到的只是表皮的东西,就会有误差和误解产生。
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过于去关注教师的外在形态,比如:嘴的开度、嘴的形状、形体的动作等等,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在外在形态之下的内在形态,比如:内口的状态、兴奋度;喉部、肩部、胸部是否处于松弛的状态;腰部是否有紧绷的感觉等等。至于外部的诸如嘴开多少度,手怎么动作,双脚打开多大等等,这是由内在形态决定的,而不应该本末倒置。
(2)听觉是双耳所接受的声音信息,把音高、响度和音色等信息传输给双侧的大脑。这里容易出现的误差也与上面所讲的视觉误差有相似之处,就是只注意外在听觉感受,而不深入研究其内在运行状态,这同样是要出问题的。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学生模仿的是教师的发声方法,而不是照搬教师的声音,模仿教师的音量、音色……
要想把模仿深入下去,教师要起主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这种声音的起源,追求自己最佳的音色。
3.记忆
(1)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虽然是短时间内,甚至是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会给后面的长时记忆打下基础,为长时记忆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我们在声乐课堂上要尽量让这种短时记忆是印象深刻的,让学生更多地能让这种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它可以让记忆保持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它对短时记忆有个加工重复的过程。
除了有些长时记忆是因为印象特别深刻一次形成,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可以在“加工重复”上下工夫。
第一,要保证“加工的原材料”是好“料”,有了好料才能加工出好的成品。也就是要尽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正确有效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范唱要规范,教授要有效;
第二,要保证一定量的重复,才能实现长时记忆。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后保证要有重复课堂上的练习的时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略的。
三、关于结论
我们的人声乐器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它长在人身上,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就使我们的声乐教学涉及了很多意念上的“东西”,这里的意念就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掌握一些心理学的感念和知识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能让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掌握要靠教师生动规范的引导,也要靠学生潜心研究和感悟,这样才能最快最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M]. 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 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3] 郭玉德.嗓音卫生与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7.
[4] 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 田鸣恩.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 教学 心理 声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72-02
前若干年,对于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文章还不多见,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声乐教授者和声乐学习者,都愈来愈关注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的文章和专著来阐述这方面的问题。我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声乐教学的声乐教师,也深深体会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日常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用好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声乐教学进行得更顺利,手段更多样,效果更显著。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一、关于解释
1.注意
根据产生与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一直努力的程度不同,注意可以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也就是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预先的努力就会产生。因此,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感觉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等,还包括平衡、运动、肌体感觉等等。
3.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理论和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记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是先有个“记”,再有个“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解释为编码、储存和提取三种不同过程,它们必须是完整的。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它是会很快消失的。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而言,长时记忆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它是对短时记忆加工重复的结果,但也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二、 关于实际运用
在这里要探讨的主要是这些心理现象在我们声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这也是它们对于声乐教学的意义所在。
1.注意
那么我们前面谈到过,注意又可以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声乐教学的小课堂中,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无疑是有意注意。
在声乐小课这种特殊的授课方式下,这个问题好像不成为问题,但却也不尽然。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决定了它具有有意注意的特性,因为学生走进声乐小课的课堂,目的性和指向性就已经很明确,但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
(1) 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现象,与教师配合不好。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身体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畏难、缺乏信心……,也有可能是对授课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不愿与教师配合。对这类学生主要要解决其心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打开学生的心结,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2)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极端,学生太过注意一些本应忽略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喉头紧张;有的学生舌根太用力……教师会指出他们的问题,但对于有一部分心里比较紧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提醒会越发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加关注这些紧张的部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这种“过于注意”也就成了毛病了。你越让他们放松,他们却反而更紧张了。对这类学生就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做法,发现了他们喉头的问题,在教学语言中就要有意避开这个词,只让其在深呼吸的基础上,打开大牙关,搭上气,让声音往外走。只要是深呼吸、打开大内口,喉器就会下降、放松,直接往外唱就行了。不要总是提醒他们喉头的存在,因为可能越关注喉头,喉头就会越紧张,这样容易适得其反。
2.感觉
在我们声乐课上主要用到的是视觉和听觉。
(1)视觉是人体通过眼睛将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然后把看到的事物的形状、形态、颜色等信息传达给大脑。学生在声乐课上看到的主要是事物的形状和形态,而这个事物就是教师范唱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比如:口腔的形状、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形态等等。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教师,这是学习声乐的第一步。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注意教师的外在形态,而忽视了内在形态,否则学到的只是表皮的东西,就会有误差和误解产生。
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过于去关注教师的外在形态,比如:嘴的开度、嘴的形状、形体的动作等等,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在外在形态之下的内在形态,比如:内口的状态、兴奋度;喉部、肩部、胸部是否处于松弛的状态;腰部是否有紧绷的感觉等等。至于外部的诸如嘴开多少度,手怎么动作,双脚打开多大等等,这是由内在形态决定的,而不应该本末倒置。
(2)听觉是双耳所接受的声音信息,把音高、响度和音色等信息传输给双侧的大脑。这里容易出现的误差也与上面所讲的视觉误差有相似之处,就是只注意外在听觉感受,而不深入研究其内在运行状态,这同样是要出问题的。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学生模仿的是教师的发声方法,而不是照搬教师的声音,模仿教师的音量、音色……
要想把模仿深入下去,教师要起主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这种声音的起源,追求自己最佳的音色。
3.记忆
(1)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虽然是短时间内,甚至是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会给后面的长时记忆打下基础,为长时记忆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我们在声乐课堂上要尽量让这种短时记忆是印象深刻的,让学生更多地能让这种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它可以让记忆保持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它对短时记忆有个加工重复的过程。
除了有些长时记忆是因为印象特别深刻一次形成,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可以在“加工重复”上下工夫。
第一,要保证“加工的原材料”是好“料”,有了好料才能加工出好的成品。也就是要尽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正确有效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范唱要规范,教授要有效;
第二,要保证一定量的重复,才能实现长时记忆。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后保证要有重复课堂上的练习的时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略的。
三、关于结论
我们的人声乐器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它长在人身上,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就使我们的声乐教学涉及了很多意念上的“东西”,这里的意念就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掌握一些心理学的感念和知识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能让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掌握要靠教师生动规范的引导,也要靠学生潜心研究和感悟,这样才能最快最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M]. 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 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3] 郭玉德.嗓音卫生与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7.
[4] 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 田鸣恩.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