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让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活动旨在强调和宣传血液安全及公平可及性的重要意义,让需要血液的患者能及时获得高质量、安全的血液。

  6月10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血液安全主要有3个维度,一是供应量的安全,二是血液本身质量的安全,三是临床使用的安全。

“从血管到血管”管理


  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安全的重要方面。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20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大约是30万,到2018年接近1500万。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无偿献血人次和采集量的稳步增长,从源头保障了血液的安全供应水平。
  质量安全是永恒的要求,也是血液管理的底线和生命线。在这方面,多年来卫健委不断加强血站质控体系建设,颁布实施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高危献血人员屏蔽制度和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技术核查。
  2015年以来,血液核酸检测实现了全覆盖,有效缩短了病毒的窗口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血液管理的安全水平。
  血液强调“从血管到血管”管理,临床用血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
  周长强表示,目前,中国28个省份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临床用血培训、监督、管理、评价和通报制度,将临床用血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主管部门不断推广合理用血理念和经验,规范用血标准,严格用血指征,引导医疗机构加强患者血液管理,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据统计,2016年至今,连续3年全国一半的血液供应了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极大地保障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近看病的需求。
  在保急需方面,通过建立多層级的血液预警和调配机制,解决季节性、区域性以及偏型性的血液紧张问题。2018年,全国区域间共调配血液184万单位,其中省内调配了158.5万单位,省际间调配了血液25.5万单位,各省份也都因地制宜,建立了血液的应急保障机制,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重点地区、重大活动的临床用血需求。

地方探索


  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华介绍了北京血液采集供应情况。
  2018年,北京共采集供应血液71.2万单位,自采无偿献血增长率为13.1%,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春节放假期间,北京共采集血液6886个单位,同比增长34.1%。
  张华补充,2018年2月10日,北京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互助献血。主管部门为及时掌握全市血液供应保障情况,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建立了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采供血机构和29家主要用血医院参与的信息分析和工作调度机制。
  北京还开展了血站设置规划,构建符合首都发展新格局的“1 3 7”采供血服务体系。系统结构是在全市设一个血液中心、3个中心血站、7个中心血库,建立了质控上收、服务下沉、统一规范的血站服务和管理格局。
  北京制定了促进市国资委系统和普通高校等单位的团体献血政策。2018年,北京单位团体献血同比增长37.6%,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信息化是加强血液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血液质量、延伸服务、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卫健委一直在推动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并正在升级改造全国血液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的经验。
  浙江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俞新乐介绍,浙江实现了采供血服务信息化,主要做法是根据献血者特点,开发面向献血者的信息服务。目前,浙江省采供血信息化云平台个人用户端已运行。主管部门推出了电子献血卡,实现献血量转换成公益积分,全省已经有近50万人申领了电子献血卡,有10多万人应用电子献血卡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此外,浙江打通了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所有献血者的信息会自动推送到各医疗机构,通过数据推送,献血者及亲属出院时可以获取用血免费的数据,自动结算相关用血费用,实现用血报销的无纸化、零跑腿。”俞新乐说。
  供血信息的共享只是血液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浙江建立了从“血管”到“血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信息化管理贯穿于血液采集、血液质量安全管理、临床用血管理以及还血用血服务整个链条,确保用血安全。
  “我们开发完成了核酸集中化检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区域核酸集中化检测相关信息数据的联网,能够实现标本的送检接收、检测结果的发布等所有数据全过程的可追溯。”俞新乐说。
  目前,浙江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实现血站业务管理数据的自动归集,同时对一些关键节点实行数据核查,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
  湖北建立了区域联动的血液预警保障机制。湖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委保健办主任李向东表示,湖北有17个地市州直管市,还有武汉城市圈,宜昌、荆州、荆门、襄阳、十堰城市群,目前建立了省市血液保障的联动机制,全省统一调配血源,重点支持武汉这样医疗机构比较集中、用血量比较大的地区,同时确保全省采供血平衡。
其他文献
一、有人情味的课堂与“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例行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其中“历史理解”是基础,对高中生来说也是难点。何谓“理解”?这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出自宋代苏轼的《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就如同庖丁解牛一样,能顺着脉理或条理对事物进行剖析,从道理上了解。可见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关乎人伦物理的
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6省市用部编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拉开了新一轮深化课程改革的大幕。从2018年起,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试教《中外历史纲要》,在试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部编教材容量大的特点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求教大家。  一、新统编教材的叙事特点  1.知识容量的增加  对比原来的教材,部编教材的知识容量有所删增,但从整体上来看,是增加了一些内
高中课程改革已历经十余年,既取得显著的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问题在这次深化课程改革中得到了重视,课程标准修订组明确将“时空观念”列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1]。其中课标修订组组长徐蓝教授认为时空观念分为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两方面[2],这两种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两种观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  笔者以部编高中历史新教材《全球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学业学习与情绪学习不是孤立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动机、问题解决和决策以及从经验中提取积极意义的能力,而学会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能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合作精神的、自信的、愉悦的学习者。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将学业学习与情绪学习整合在一起。然而很多教师培训项目倾向于强调行为主义理论,导致教师只会单方面注意孤立的行为,不能完全掌握错综复杂的学习过程——该过程涉及学业的和情绪的网
一、不变与变:素材的延续与史学理论的提升  2016年以来,全国卷在史料运用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图像史料和实物史料的数量增多,类型趋于多元,如表1。  这一变化趋势与课标的修订密切相关, 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1—3层级将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选择性必修模块2《史料研读》增补现代音像史料、数字资源。其中,主要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主
教科书是历史叙事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两岸同根同源,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异同互见。本文从“辛亥革命”内容入手,对比分析大陆人民版和台湾地区“康熙版”教科书在编排框架、史实取舍、历史评价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探讨两岸教科书的历史叙事问题。  一、两版教科书“辛亥革命”的编排框架  宏观地看,历史教科书中的章、节、目以及相关的学习指导等,反映出相应的编排框架和叙事逻辑。具体地,可
历史学习特别是高三阶段复习,把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以期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的单元本身就有清晰、严密的逻辑体系,稍加点拔,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标题中就已经比较明确地点明了本单元的内在逻辑,即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脉络。但有的单
一、素养视野下的STEAM与初中历史的融合  STEAM 教学理念源自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 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学理念,它“具有跨学科性、情境性、设计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等鲜明特征”[1],这与我国人才培养要求及新课程改革中对素养能力的追求是一致的。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
“移民搬迁解决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基础性问题,新社区工厂恰恰解决了人口搬迁集中后留得住、能就业的问题。”  累计投产417家,吸纳就业176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600人。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企业投产165家,仅今年就新增71家,吸纳就业813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31人…… 仅仅两年,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安康大地发展壮大起来。  “十二五”以来,安康全市累计搬迁安置26.6万户92万人,共建设集
俄国农奴制度是15-19世纪中叶封建主奴役依附农民的剥削制度。从1497年法典确立俄国农奴制生产关系,到1581年颁布第一个“禁年法令”、1607年颁布新的禁年法令,沙皇政府通过国家立法,一直在限制农民的迁移,强化农奴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服各种劳役,失去了人身自由。农奴制度和独裁专制统治结合,使俄国逐渐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到18世纪下半期,沙皇政府意识到农奴问题的严重性,试图解决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