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本,沟通课内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的启迪
  一次,在《月光启蒙》教学中,在课堂情感达到高潮之时,我补充了作者在原文中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当我深情朗诵这段话时,学生眼里闪动着莹莹的泪光。那一刻,我知道,他们是真的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走进了这个忧伤的情境。在那一刻,我用文字唤醒了学生的情感经验,唤醒了他们特别的情绪,勾起了一定的情景想象,让学生获得了不可言说的审美体验。
  这次教学很成功,也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一个课外文本的补充,给自己、给学生带来那么多的冲击与体验。那么课外文本,是否能成为课堂的一股推力,让课堂教学更丰实?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这方面开始了有意识的实践。
  在实践中探索
  一、于人物空白处涂色
  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很多文章往往是节选的,一个片段带给人的视野往往不全面,看到的人物也是不完整的,因此留下人物空白。比如《诺贝尔》一文,从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希望造福人类、热爱科学、坚持不懈的诺贝尔。对于这个伟大的人物,他还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们去认识,要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完整的诺贝尔,从他身上汲取更多精神的养分。于是结合课文,我出示了诺贝尔的一段遗嘱。读着这段遗嘱,学生感受颇深,各抒己见,品评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又一次认识了这个伟大人物的无私,对人物的解读更完整。
  一些课外文本的补充,就像给人物涂上了更鲜艳的色彩,往往可以使人物变得立体、丰满,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于情感深处描画
  语言和情感,是语文课堂两条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如何让课堂上得更滋润,更富有感染力,能够真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进入人物内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师需要多方探讨。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作者萧红为什么对这个普通的园子如此难忘?为什么念念不忘的亲人只有祖父?仅仅因为园子中有她的快乐和自由吗?文本所给的信息是很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投入文本,在讲到作者在园子里做的那些有趣的事儿时,我补充了原文中关于“给祖父草帽插满玫瑰花”的情节,一下子将课堂的氛围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对这个可爱的女孩,对这可爱的园子有了更多的向往。随着感情节奏的变换,在感悟祖父对作者的爱时,我又穿插了作者一生悲苦的经历,当学生明白祖父是作者一生中唯一一缕温暖的阳光时,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爱的可贵,那个园子对作者的重要。而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与在园外的凄凉境遇对比,触及人物的情感深处,描画出复杂的情感:快乐中的忧伤。有了这样的铺垫,我最后出示《呼兰河传》中带着忧伤的文字: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于情感深处描画,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浸润,让血肉跟灵魂更加丰满,这是一种情感的启蒙与唤醒,引领学生一步步踩实脚下的人生之步,直至建构精神良知的顶峰。
  三、于文章难点处铺垫
  虽然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学生对课文背景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但由于没有对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不少学生在某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阅读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之时分析学情,加强铺垫。
  《七律·长征》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的千难万险,透露出一股革命的豪气与乐观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能够体会其中的内容与情感的,但是学生离那个时代比较遥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难点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对“暖”与“寒”的理解。于是我便用上了课外文本《巧渡金沙江》与《强渡大渡河》,帮助学生理解“暖”与“寒”的深意,课文难点便迎刃而解。
  四、于阅读视野上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在我的理解中,这宝藏就包括了课外文本。以教材为钥匙,去推开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本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只要教师能寻找到教材与课外文本的“交融点”,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学习方式更为灵动,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
  语文教材与课外丰富的文本资源互通声息,互相呼应,是花与叶、枝与根一样的亲密关系。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前例中,将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作者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依靠课内资源,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显然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深意就在于此。
  善用语文课外文本,将使教学更有底气,使课堂更丰实,使学生受益更大。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和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阿托伐他
1.1病例选择 2002年1月至今本科收治经头颅CT确诊30mL以下脑出血患者,选出经常规治疗10d后复查头颅CT血肿吸收慢仍存在脑水肿患者60例。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舒张压〈120mmHg,排除
【教学案例】  案例一  《蒲公英》的拓展延伸(出示蒲公英成熟的图片):  师:当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蒲公英的种子渐渐成熟了,它们又要像小降落伞一样四处飞翔,让我们送给它们一首小诗吧。(出示)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  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  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  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无数的小伞,  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学生朗诵小诗)  师:又一个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靳声。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鼻塞10余年,曾诊断为鼻息肉。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右眼外斜视、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和角膜云翳。入院查体:血压180/120m
1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SUNDOM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各种皮肤感染802例,其中粉瘤继发感染135例,丹毒128例,疖肿137例,甲周炎149例,虫咬性软组织炎112例,术后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病死率为20%~3
目的:制备表征多金属氧酸盐(POMs)纳米粒子掺杂的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探讨。方法:用小鼠和白化兔,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皮内实验进行生物相容性检验。结果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以动脉血压(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末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