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擦肩而过的征兆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a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震前怪夜
  
  时隔32年,66岁的吴应坤仍清晰记得那个诡异的夜晚。
  1976年7月27日晚,唐山大地震前夕。“那晚好热。”时为唐山钢铁公司质检员的吴应坤,晚饭后早早躺在床上。蒸笼般的闷热让他辗转反侧,百无聊赖中他起来撵狗。但那只原本性情温和的老狗此时却紧张得如临大敌,不愿入窝。周边邻居的鸡也异乎寻常地乱叫起来。天边偶尔闪现的蓝光让吴应坤倍感不安。
  同样心绪不宁的还有唐山二五五医院传染科护士李洪义,值夜班的她正坐在屋外小石桌旁,盯着天边一片形状怪异的彩云发呆。突然,一阵“吱”的怪声由远及近,尖细如一把刀子从玻璃上划过,把李洪义惊出一身鸡皮疙瘩。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震前的地光和地声,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一种莫名的不安中迎来了毁灭前最后一个深夜。
  能量正在貌似平静的大地下不断积聚,地磁急剧变化,唐山北部军营里的一堆钢筋突然迸出火花,仿佛一个隐身人在蹲着烧电焊;唐山有居民发现,家中早已熄灭的灯竟无故亮起。
  
  被忽视的预报
  
  其实,大自然早已发出过警告。
  1976年7月中旬,地震前半个月,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鲇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获。就连居民家中养的金鱼,也争先跃出缸外,主人把它们放回去,金鱼竟然“尖叫”不止。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到了7月25日,唐山大沽口海面上的空气突然咝咝作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密密麻麻地停在船身上,人赶也不走。随后,蝴蝶、蝗虫、蝉、麻雀也纷纷飞至,同样行动呆滞。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的一些农民在地震前3天,看见100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一个农民在地震前一天,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据地震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山地震》统计,唐山地震后,广大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区及周边48个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共搜集到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2093例。在大家熟悉的鸡、猪、鼠、猫、狗、羊、鱼、黄鼠狼等动物异常反应中,鱼的反应最明显,占100%,猪最迟钝,占34%。
   此外,唐山多个地方的机井、水井都出现喷气涨水的现象。
  
  临震预报的压力
  
  但这些提前多时出现的征兆,却没有引起唐山方面的警觉和注意。
   “可能要地震了。”唯一嗅出一丝不安的,是当地一个叫马希融的普通地震检测人员。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作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对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左继年说:“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剩9个小时。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
  
  “青龙奇迹”
  
  当唐山化为一片废墟的时候,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却奇迹般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在国家地震局中,大家意见并不一致。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回忆,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青龙县躲过了大劫。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作震情发言。主持会议的时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
  代表青龙县听取汪成民做震情通报的,是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19日一散会,王青春便立刻往回赶。到家已经是7月21日了,王青春连夜整理记录,然后报告县里。
  事实上,青龙的临震信息并不完全来自汪成民。青龙县自己就有两个群测点。两个群测点从1975年8月开始投入观测,开始3个月数据有明显的漂移现象,后转入稳定,自1976年5月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76年7月17日又发现莫名其妙的指针些许的跳动现象。此外,青龙县还从其他一些渠道获得可能有大地震的消息。
  多个相互佐证的信息让青龙县县长冉广岐提高了警惕。县里通过广播、会议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绍地震知识,防震方法,还把防汛和抗震结合起来,每个公社安排一名书记、一名工作队负责人具体落实防汛抗震工作等。
  最后,冉广岐在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
其他文献
《天下》,读者的天下。自2000年《天下》创刊以来,以“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聚焦热点、难点、困惑点”为主旨,撷英集粹,颇受读者青睐。省新闻出版局2004年报刊动态第二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一周一期的《天下》,熔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轶闻趣事于一炉,虽纯属文摘,但选编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兼备,又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天下》的成功,作为主编者,我们认为得益于准确的定位和特色专版的精心打造。
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打造辅政而亲民的时政新闻节目,打造有吸引力有观众有市场的时政新闻节目,使之卸下冰冷生硬、干瘪空洞的面罩,散发光度和热气,呈现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好人,也致力于把事做好。结果发现,原来做事与做人是个永不平衡的天平。又想做好事,又想做好人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罢了。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你是如何
在全国纸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闻同质化已经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对地方都市报而言,由于新闻来源单一等原因,日趋严峻的新闻同质化不仅暴露出报纸自身特色的缺乏,更降低了报纸的影响力,甚至为其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地方都市报的一名一线记者,数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历,使得笔者对此的体会尤为深切。在此,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新闻同质化的一项小型调查: 
本刊讯 近日,由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研发的“天然气输送用燃驱管线压缩机组研制开发”项目进行了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议。专家鉴定组一致认为:该机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其中压缩机效率、调节范圍、防喘裕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是陕鼓动力承接的“靖边至西安天然气输气管道三线系统工程(二期)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组项目,是“气化陕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读者评报在业内不算是新鲜事,但长年坚持让读者对每一期、每一版、每一篇稿件进行评判,读者评报“常态化”,这在目前国内可能还是少见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自从2005年下半年开
20多年前,在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顿时民工潮涌,席卷神州。有关专家指出,“民工潮”持续20多年来,这一特殊群体的总数已经超过1.2亿人,且数量还在增长,其流动的范围也在继续扩大。  20多年间,各类媒体以不同的视角,一直持续不断地关注和报道这一庞大的群体。《安徽经济报》作为一家省级财经类报纸,也一直将农民工群体作为报纸的关注和报道重点。在我们关注性报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20年间
本刊讯 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LNG生产线已于近日正式投产。  亚马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北极LNG项目,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議提出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对中国海外能源合作、提升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全价值链参与该项目运作,持有该项目20%的股份。  据悉,该项目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将陆续投产,届时亚马尔项目将具备每年1650万吨的生产能力,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双眼视力差且逐渐加重10a”于2005年11月28日到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手动朋艮前,左:手动/眼前;右眼角膜中央带状变性,前房中央1CT,周边1/3CT,瞳孔膜闭,晶
一名称职的新闻摄影记者不仅要能拍出好的照片,而且还要能写出精美的说明文字(包括提炼标题)。但是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习惯于重视拍摄照片,而轻视文字写作。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