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语 引人入胜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文导入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对整堂语文课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那么,如何选准最佳切入口,去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呢?以下做法值得一试:
  1.新闻时事导入 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文学性,还应体现实用性,贴近生活。将最新的新闻时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时代感强,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包身工》这一课时,我先从当时正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集团员工屡屡跳楼自杀的事件谈起,继而联系一些工厂里的员工每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和精神双重煎熬的情况,然后转入介绍中国旧社会的血汗工厂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一个群体——包身工,自然地引出了主题。这种导入形式一来能引发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二来可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百科常识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导入。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利用英文版的演讲I Have a 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可以从书法常识导入,接着引出作者王羲之,再引出《兰亭集序》。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3.名人趣闻导入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而每篇文章都有相应的作者,文章的内容也往往会涉及相关的人物对象。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与这些人物相关的趣事,精心设计导语。例如,由于人们对毛泽东的诗词都耳熟能详,在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我选择了为学生们所不知的趣闻导入,如关于毛泽东“8341”的传说,还有流传于湖南韶山的关于在他诞辰一百周年铜像揭幕仪式上“日月同辉”、“六蝶飞舞”的奇闻趣谈,让学生听得啧啧称奇时,就趁热打铁导入:“这些传说可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却恰恰体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个出色的文学家,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的诗词世界,感受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魅力吧。”
  4.音乐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教《鸿门宴》时,我先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还有像《苏武传》的导入也可先播放《苏武牧羊》的箫声独奏,悲凉的箫曲立刻就能揪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苏武的经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亦可用《好汉歌》导入,让学生们先从音乐中感受英雄好汉的气概。音乐导入法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既可以让擅长唱歌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让全班同学集体合唱,增强集体感和凝聚力。
  5.幽默笑话导入 在开始新课前,不妨先讲个与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幽默故事或笑话,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再引出课题,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如在高三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这一专题时,不妨先朗读民国时期一位胸无点墨却爱附庸风雅的军阀韩复榘在山东大学的一篇笑料百出的演讲稿,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时,转而严肃地对学生说:“韩复榘短短数百字的演讲,却笑话百出,你们如果不想日后说话或演讲时用错词语而贻笑大方的话,就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词语,这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专题——正确使用词语。”这样,既让学生放松了一下紧绷的神经,又让学生明确了高考考点,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引起他们对这一考点的重视,一举多得。
  6.智力趣题导入 高中学生大多很喜欢一些有趣且有挑战性的东西,抓住他们这种心理,新课导入可以从一道智力趣题入手。高三复习关于作文如何立意的专题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文立意要新颖独特呢?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如果让你画一幅题为《深山藏古寺》的画,你将会怎样构思?如何体现这个“藏”字?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画一座大山,山上坐落一座破旧的寺庙;有的说画一片树林,露出寺庙的一角。后来有位学生提出可以不画寺庙,只画一座山,再画两个和尚挑着水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这个创意令同学们拍手叫好,此时就可以跟学生分析这一创意的妙处——立意新颖,与众不同,高考作文也应如此。有时,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一些猜谜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智力题,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巧妙转入正题。
  7.诗词佳句导入 诗词的特点是意境优美且富于韵律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导入新课时可根据课文的作者或内容,选取相关的诗词导入,先营造一种氛围,引领学生步入新课的意境之中。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可以选取词人蒋捷的《听雨》引入,这首词的标题和意境都与课文很接近,放在课前可以营造悲凉的氛围,带领学生感受淡淡的哀愁,引起情感的共鸣。
  8.设问讨论导入 高中生已经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要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在学习《捕蝶者》时,不妨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教室里忽然飞进一只非常美丽而罕见的蝴蝶,扑闪着五彩晶莹的翅膀翩翩飞舞,你会把它捉下来制成标本珍藏起来还是远远地观赏之后任其自由飞走?”接着请同学们举手表态,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最后老师可以借机引入:“面对美好的事物时,我们应该将它据为己有好好珍藏起来还是应该远远地观赏它呢?哪种方式才能更好地留住它的美?我们将从《捕蝶者》一文中,得到答案。”这种设置疑问导入形式还可以在本课结束时加以探讨,得出结论,与课前导入形成首尾呼应。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巧设导语,能引人入胜,使语文课上满堂生辉!
  作者单位:广东五华县安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论坛”,从策划、选题到主持、嘉宾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张罗,教师只作精要点评。给学生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主人”在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自主地去感悟与表达,眼界、思维、能力、生活和德育教育等都会因此而“活起来”,同时也激活了教师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与探究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亮点,也是个难点。新课标强调教师
师:作为论述类文章,本次作文(题目见附录)就是要让读者看到你对于“个性”的思考。不少同学的题目就告诉了读者这一点。(多媒体展示三组作文题目)  A组:“个性,要张驰有度”、“个性,张扬在适当处”、“个性,请从尊重开始”、“个性,要懂得表达”、“个性,可以很低调”、“个性,讲究的是内涵”。  B组:“个性,拒绝肆意张扬”、“个性,不等于任性”、“个性,不是无礼的代名词”、“个性,不为彰显与突出”、“
教学设想:  《赤壁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是千古美文,千古妙文。教者将本文当作一个心路历程的展示平台,带领学生走进黄州时候的苏东坡,看他如何在身处困境时突围出来的。通过赏析,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智慧和豁达胸襟,构建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欣赏古代赋体文的优美情势,以情怀为内涵,以文字为载体,精致巧妙的传情达意的行文方式。  从景入手,由景及情,由情及人,由人及理,人、景、情、理熔于一炉,交
【摘 要】本文分析了《〈史记〉选读》教材的定位、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对教材编写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史记〉选读》 定位 课程目标 内容安排 编写建议  《史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恢宏的构思,高超的叙述,复活了中华民族自人文始祖黄帝至汉武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使众多历史人物形具神生。中学生较为系统阅读《史记》十分必要,一方面《史记》中规范流畅的文言文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文言知识,
无数次的课堂教学,没有《囚绿记》的教学过程那么令人激动;无数次的生命感动,没有“常春藤”的倔强执着令人感动。  在讲授《囚绿记》前,我参看了人教版教参,它对本文的主题是这样概括的: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我觉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思想的路径”收录了铁凝女士于韩国的一篇演讲——《文学是灯》。作者以亲切态度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探讨了文学的作用,重点讨论了文学对人灵魂的烛照。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文,有助于学生反刍自己的文学阅读,盘点自己的文学收获。  本文前四节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环境及阅读带给自己的深刻影响,及至深入到文学的核心,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
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形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性:1.直觉性。这是语感的最基本特征。它一般不依赖分析思维,并未用语法规则和其它语文知识去进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和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想要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离开生活的关门教育,离开了教育的根本,离开了教育的宗旨。现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的老师还存在着一些老观念,认为提那么多的新东西,都是为了热闹,为了炒作新名词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根本实现不了;实施新课程,根本没必要。这些看法,都是教育中无视人的存在这样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经典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语言魅力,从“利”“礼”“理”“离”和“力”五个方面分析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语言魅力 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让今天的我们仍然感受到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语言魅力。它的引人入胜之处具体来说表现在“利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纷繁多样的形式载体和异彩纷呈的艺术特点,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易于形成系统的、总结性的方法。笔者不揣冒昧,从自己执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姑妄求正于方家。  一、古典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归纳  总结来看,古典诗词的创作目的不外乎两个,即言志与抒情。为实现创作目的,诗人往往借助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