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论坛,一派生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论坛”,从策划、选题到主持、嘉宾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张罗,教师只作精要点评。给学生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主人”在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自主地去感悟与表达,眼界、思维、能力、生活和德育教育等都会因此而“活起来”,同时也激活了教师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与探究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亮点,也是个难点。新课标强调教师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但在具体实施中,学生往往没能真正“自主”,其中不乏由教师主办甚至越俎代庖的现象。回顾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论坛”的历程,笔者深感,我们大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自主地去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由此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进而提升他们作为“人”的整体素质。
  “我们的论坛”设在面临多科会考的高二年段。原为“‘实话’再‘实说’”,作为央视优秀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崔永元主持)的评赏课。开办初衷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选的片段参与说与评,进行这档节目的欣赏和再创造。几期之后,学生的热情与灵感被激发,他们不满足了,提出要自己来“做节目”,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能行吗?几科会考一日日迫近,学生是否真能有心情与时间?会不会影响复习迎考?平时连普通话都说不流畅,现场能论得清楚吗?高中生普遍不爱发言,届时会不会冷场?完全放开了,说错甚至说反了,怎么办?等等,教师颇有些顾虑。而归根结蒂,是放不下习惯于牵着的手。认真考虑和组织后,我们的论坛试着开办了,而学生热情之高、气氛之热烈和意义之广,令教师倍感欣喜:给一个舞台,真正成了主人的学生们,便充分“活起来”了!
  “眼睛”活了。论坛每期由选修的同学分组轮流负责。话题可请教师参谋,最后自己定夺。作为谈话节目,话题的选择尤为重要。除了普通的选材立意要求,还强调特别有意义,值得探讨;有异议,能辩得开;有引力,能抓牢人。要找到一个好话题,便够主办的同学们睁大“眼睛”搜寻了!论坛由30分钟谈论、10分钟评赏和5分钟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组成。作为特邀嘉宾或普通观众,要参与评说,也得有一定的“眼力”才行。这便促使学生不再两眼只盯着课本作业,而必须眼观八方,关注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如此,方能谈得了“中学生与网络”这样的论题,方能辩得明“明天属于谁”这样的话题。而一期期的谈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娱乐等多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脑袋活了。每期都给主办者以很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他们站在“导演”或主持人的角度,全方位进行创想:邀请哪些人当嘉宾,如何将话题引出又如何步步深入,要不要配合情景音乐,创设什么样的高潮,可能会碰到的情况及其应对,等等,思维的独创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得到了锻炼。比如在谈论“男女生之间”这一话题时,主办者邀请了一对因被起哄而中断了正常友谊的同学、三位异性好朋友和一位青年教师当嘉宾,再由一对异性好友当主持,绝妙的安排连老师也不由得称绝。由于话题预先公布,非主办者也会饶有兴致地做种种设想,以此得到锻炼。论坛由嘉宾主讲,听众随机发言,思维的灵敏性与批判性得到相应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每期的评赏针对的是方方面面,诸如话题的选择、总体的构想、局部的创意、主持人问话或应变的技巧、嘉宾的回答等等,只须言之有据。最后,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探讨的语气、精要的语言进行点评,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教训,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
  耳朵和嘴巴活了。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的活跃与发展自然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由于怕错、怕羞、怕出风头等心理作祟,普遍不踊跃发言,加上教材的局限,高中学生的听说训练明显不足。而在自己的论坛上,老师坐在学生席上当观众,主持人、嘉宾、观众多是同学,谈论的又是他们所关心的内容,这一情境自然会激起学生听与说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潜心倾听的兴味,也激发了一吐为快的愿望,因此主人们率真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时有惊人之语或精彩应对,博得阵阵掌声。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养成专注的听话习惯,感受说话人的态度、语气,探清说话者的目的、意图,揣摩对方含蓄委婉的言外之意,增强敏捷的辨析反应能力。
  生活也活起来了。众所周知,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升学的压力依然使得学生埋在功课里,往返于家校之间,生活如同他们所形容的,单调、沉重而缺乏朝气。论坛的开辟,荡起了生活的涟漪。一个眼睛、脑袋、耳朵和嘴巴都“活”起来了的人是真正鲜活的、生动的人,他们用自由自主的心灵、用充分解放了的感官和触觉去感悟,世界便变得真切、丰富、可爱了;他们在自己的论坛上轮流主办、协办,互相出谋划策,互相当嘉宾或观众,学习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和谐共处,增强了对班级、同学和“节目”的责任感,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了解;而主办或发言的成功与不足,都是他们小小而独特的体验,能培养他们挑战自我、展现自我、敢于竞争的现代精神。这里有书本作业之外更生动、更丰富、更广阔的生活!
  德育教育活了。对于德育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当主导甚至是主体,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即使有些主题班会由学生主持、学生发言,也往往是由老师授意、安排布置好了的。而高中生又叛逆性特别强,难以真正接受。“我们的论坛”开办后,同龄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不知不觉中互相学习、互相教育。比如,说完“男女生之间”,主持人代表曾经起哄过别人的人们向现场那两位被起哄过的同学真诚道歉,同时提醒有早恋倾向和有意尝试的同学“不要因为苦涩的青果而失去了更美好的人生追求”;说到“当你的重要选择与父母意见不一时”,多数学生主张“走自己的路”,但同时也承认: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而且他们毕竟人生阅历丰富,应充分尊重、考虑他们的意见。类似的思想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难免有比较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教师可在最后的五分钟点评里巧妙精当地指出。
  语文教学也活了。如上所言,论坛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等等多种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听说读写能力获得了直接或间接的训练,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论坛的“活”也促进了第一课堂。由于逐渐习惯于多角度地看问题,经常性地互相探讨,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课文和讲评考卷时,学生勇于大胆质疑,主动发言;此外,“活起来”的学生意兴盎然,自己办班级小报、随堂辩论、即兴搞个“答记者问”或“如果你来当导演”等等,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他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丰富多彩……
  一方论坛,使得学生的眼界、思维、能力和生活等等全都活跃灵动了,也使得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也因此而生动多姿。它给学生、更给老师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令人颇有感触:
  其一,应该大力“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皮亚杰认为,学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才能发展思维。实际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间的交流得到满足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利于创新能力发挥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自己教育教学智慧的空间。
  其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紧紧突出自主性。一旦真正成了主人,学生所迸发出来的激情与创造力是超乎想象的。教师应彻底转变观念,放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指导重点放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就本论坛而言,学生选择论题时,教师听取学生的总体构想后,要充分估计每一个备选话题能谈论到的境界、可以达到的效果、可能出现的状况等等,再以巧妙的方式点到为止;学生谈论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感知与捕捉,进行精要的点评;而点评中要激赏精彩、指出不足,还须注意语言精当而不喧宾夺主,使之心服口服而不致有“居高临下”之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平等、尊重与欣赏。
  其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自觉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主旨摘要】  议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中非常注重“能设置分论点,且层层深入”,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高考作文也一再强调“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在这里,议论文的“结构”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其实关键就在于议论文的分论设置是否清晰、有条理。因为议论文在内容上进行分论点设置直接构成了议论文形式上的论证结构,它相当程度上体现着议论文的论证力量。与此同时,一些理论上颇为肯定的看上去也很美
【摘 要】音乐与文学是相融相通的,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诗、词、精美的散文等文学作品教学时,适当地引入音乐,可以创设优美的情境,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读者能与作品、作者产生共鸣。  【关键词】音乐 文学 共鸣  音乐与文学是有很深渊源的,从《诗经》中的风、雅、颂中就可看:“风”有很多就是各地的民俗歌谣,“雅”是朝廷正声,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
读了王书月老师《金钱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兼议“我”为什么“愧怍”》(《语文学习》2011年第6期)一文后,深受启发。王老师观摩了众多公开课后,提出了疑问:“钱”在《老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钱”是展示爱心的媒介;“钱”是情感交流的鸿沟以及“钱”是唤醒良知的醒木,王老师独具慧眼,给读者具体分析了造成杨绛“愧怍”的原因。受王老师的启发,笔者在备课时,决定也从金钱
教学之余,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又读了一遍,再一次感受到桑迪亚哥与自然搏斗的无与伦比的勇气时,忽然生出这样的疑问:这部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说法:“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作者把勇气在小说中表现到了无可与敌的地步,得到了举世公认,于是那一代表着无上智慧和荣耀地位之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就该授予他了。  其实对于诺奖委员会的见解,海明威还有自己的说法。海明威说:“这本
近些年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作文教学改革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各种新思潮、新理念、新思想、新作法层出不穷,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从小学到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服务于考试的现状始终没有改变,打着新课程旗号的作文改革愈演愈烈。本文就“好词好句”和“流水作文”两种情况作一些分析,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有好词好句未必是好作文  新课标对写作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朱自清先生的经世之作《荷塘月色》可谓文质兼美,尤其是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更是让人折服。读先生的文字,会陶醉于那多彩的修辞,也会沉湎于那丰富的叠词。如果说修辞让文章清新扑面的话,叠词则让文章摇曳生姿。那遍布全篇的叠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光彩夺目。  一、叠词让景物情貌俱见,生动形象  试看作者笔下的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
奚素文  半张纸能干什么?把它当作草稿纸使用的话,或许一两分钟它的使命就完结了;而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却让“半张纸”物尽其用,甚至物“超”其用。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结构”单元中的《半张纸》写一位刚刚丧妻失子的年轻人在搬离住所前,由电话机旁半张写满各种字迹的便条纸引起了对过去两年生活的追忆,当他最后离开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这小小的半张电话号码便条纸记录了
《海滨仲夏夜》是现代散文作家峻青的重要作品,曾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作品内容平实,生活味浓,语言朴素,读来自然亲切,初学者可读可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欣赏写景抓住景物变化的手法,可以组接画面理解内容,可以抓时空脉络进行分析,可以学习由景及人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体会恰当贴切的比喻手法的运用等等。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去阅读审视都引人入胜,都可以让你创造性地去发挥。这样的作品是我们喜欢阅读的,在简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性较强的写人散文所占篇幅不少。在阅读教学中,这类散文理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文中写作的“那个人”,即写作对象、客体;一是“我”,即作者、写作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少老师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写作对象身上,而忽略了“我”。本文以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例,探讨这类情感性较强的写人散文教学的几个要素。  【关键词】写人散文 “那个人” “我” 阅读教学  在中学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因此,二者在教学目标上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弄清楚必修课与选修课在教材编排体例上的和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必修课是按照文学体裁来划分单元的,如:诗歌单元、散文单元、古文单元、写作单元等;而选修课本则是在特定文学体裁下按照专题来划分单元的,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诗歌专题就分为以下三部分:以意逆志?摇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