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树 寻梦乡愁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泗渡,以青山为民脊,以绿水为村带。
  泗渡,有江南水乡的淡韵,也有武陵高山的巍峨。
  泗渡,一曲历史的足音,变换了沧桑岁月,厚重了古寨时光。
  远离尘世的喧嚣,到中国传统村落泗渡,寻求一方宁静。
  缘于一棵树。
  这是一棵两千多年树龄的古树——银杏。生长在泗渡村一个名叫后溪的寨子中央,树粗要九个成人方能抱得过来,高百尺,冠阔数十丈。春来叶绿成茵,秋来金黄满树。深秋,这将黄未黄的树叶,划着风无形的轨迹,给乌黑的木屋、稻田里的草垛、屋巷间的石路,铺一地浪漫的诗。摇蒲扇的老翁,纳鞋底的村妇,呀呀学语的幼童,都爱相聚在树下。倾听老翁讲古寨的传奇,看孩子们围着银杏游戏,偶尔也听一耳朵小媳妇的俏皮戏语。
  这不是一株孤立的树。古银杏近旁,还长着与它年龄相仿的两棵粗大的银杏,这三棵大树都生长在巨石上,长成了村子的风骨。似那个摇蒲扇的老人,叙述一个古寨的千年风雨,一脸的慈祥。
  因视这几株银杏如珍宝,村人也视村里的其他树木如珍宝。因而便有了村里百十棵参天大树,因而便有了村里群山中连绵起伏的莽莽森林。
  泗渡是古村,也是古寨。一丘稻田,一道山梁,一块石板,无一不在传神地叙说着尘封的历史。在泗渡村,就有着这样一块石头,记载着一段传奇。泗渡,是铜仁的江口、石阡和黔东南的岑巩三县交界的地方。三县交界,清初之前,匪患不断,民众苦不堪言。乾隆年间,有泗渡先贤,奔走三县,邀约邻近成年村民,相聚于泗渡,杀猪宰羊,立约不得偷盗侵袭扰民,要睦邻友村。刻碑以记之。自此,三县边民安居乐业,和风劲吹,百十年来,再无匪事偷盗发生。
  村子大多是罗姓,村中石刻简谱云,其先人赶苗夺业来此定居,已历三百余年。
  目光穿过云雾弥漫的屋顶和古树,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源远流长的德性。
  缘于一些节。
  正月二十祭树节,二月敬雀节,尤其是七月十五摸鱼节。这是泗渡人特有的节日。
  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泗渡人是不打渔的,也不允许外人来此打渔。那鱼便和人和牛马和房屋和流水相依相偎。
  除非是七月十五这一天。这一天是泗渡村民的摸鱼节。
  又是一年摸鱼节,又是一年放河的时候,泗渡,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就美艳滴翠起来,就绚丽动人起来,就风姿绰约起来。
  远近慕名而来的人们,搬石头掏河沙让流水改道,留下一湾静塘,在河岸随手扯几捆黄金条,把静塘下游拦断,穿着裤衩光着脚丫的大人小孩弓着背,整齐地连成一排,双手窝着一捧捧向塘外捧水。水越来越浅,鱼儿在脚间乱蹿,撩得心底麻酥酥地,笑声也流进了流经泗渡的车坝河里。
  一个摸鱼节,摸到的是鱼,摸到的也是一季快乐的时光。
  最快乐的时光,是尝到家乡的味道。在泗渡乡愁馆,以及泗渡村民的心里,这味道一直很真实,很温馨。
  乡愁是山村的四季。一缕愁绪,扬起暮春的嫩叶,鸣着盛夏的乐蝉,掀起金秋的黄叶,舞动寒冬的雪花。
  听一回爷爷讲的故事,陪爸爸喝一壶自酿的老酒,下河摸一回滑溜溜的鱼儿,一幕一幕,碎片般袭来,故乡,已是你眼里盈盈的泪花。
  乡愁是流淌的河。时代在变迁,泗渡也在变迁着。森林覆盖着泗渡村百分之八十的山山岭岭,滋润着三千百姓。榉木、猴栗木、杉木等珍稀树种漫山遍野,野生天麻、杜仲、人參等名贵中药材深藏林中,蕨菜、竹笋早已走出国门,登上中外餐桌,让大都市的人们体味一把来自大山深处的纯天然。
  泗渡,岁月在变迁,而思念您的心越来越浓,浅浅的竟有了哀伤!(责任编辑/黄莎莎)
  村寨信息:
  区位:铜仁市江口县官和乡
  民族:苗族、土家族、汉族
  面积:37平方公里
  人口:约3000人
其他文献
也许是儿时记忆的呼唤,也许是在外闯荡更加认清了自己的本心,他决定重拾制陶手艺。返乡后,他四处寻技问道,沉淀岁月,磨砺创新,从一无所有做到一个陶器价格上千元,他就是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米乐砂陶”的传承人——廖亮清。  从康熙年间,廖亮清的祖上就在家中开设作坊,以制作砂陶器皿为生,传承后世子孙,代代不息,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长中,廖亮清与哥哥们看着父亲取土、揉泥、制坯、烧罐,以制陶养家糊口
期刊
古朴幽静的转珠村,地处黔东南州从江县,是一座有着200多户人家的侗族古村落,寨子三面环山,郁郁葱葱。行走在转珠,仿佛置身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还是古法手工榨油的制作地,直到现在,寨脚田间地头里都还有一处有着百年历史的榨油作坊,成为了乡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转珠侗寨油茶制油始于清光绪年间。转珠人勤奋好学,为了充分利用油茶制油,提高全村人生活水平,村民石甫同一行六人到广西三
期刊
电视剧《花繁叶茂》:倾听花茂脱贫攻坚的故事  中国农网5月12日讯,5月11日晚7时50分,《花繁叶茂》如期与全国观众见面。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贵州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花繁叶茂》2019年3月在遵义市开机拍摄,以遵义市花茂村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为原型,讲述了以花茂村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从贫窮落后的“荒茅田”发展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
期刊
除了制香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贵州的水磨故央是与西藏的尼木藏香、江苏的竹泓制香、福建的永春篾香齐名的独特制香工艺之一。  “故央”是布依语,译成汉语就是“制香”,也称“擀香”。布依族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山神、土地神、水神、秧神等等不一而足。祭祀酬神、婚丧年节,重要时刻都少不了一支香,可以说布依人一生都是和香相依相伴,因此制香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漂亮的制香人  安龙县戈塘镇静静流淌的
期刊
晚寨村绿树成荫,翠竹婆娑,古木参天,位于坡脚一条清亮的小溪边,小溪跌入寨脚的悬崖,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观;山路沿坡脚一直延伸到坡顶,路面为青石铺就,一步一块青石,一石砌一级石阶,至山顶共有千级石阶,从对面山头望去,石级路美丽无比。  还未走进晚寨村,便听见一阵阵歌声飘荡在山谷间,悦耳动听,悠扬婉转,这唱的正是侗族琵琶歌。晚寨被誉为“侗族琵琶歌之乡”,这里是歌的海洋,这里的村民尊崇“饭养身,歌养心”的
期刊
在贵州黔东南的青山界脚下,一个拥有人口1300人的叫做纪德的花衣苗族村寨,以顽强的姿态,对本民族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默默坚持着最后的恪守。她遺世独立,在黔东南腹地深处,安详而宁静地,如一朵鲜为人知的奇葩,静静地绽放。  纪德全寨在一个群山环拥的斜岭上,村后峰峦独秀,杉茂林荫,前山叠叠屏障,重重青峦。村头寨脚参天古木展示着村寨的古老。 据说,寨中曾有三块奇石突兀叠立,高约五米,形似三把砍刀,可惜在文化
期刊
我在黔北,到过许多寨子,大大小小,它们像一粒粒珍珠,镶嵌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也像一棵棵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青山绿水中。它们或在山窝里炊烟袅袅,或在山脚下静静伫立,或在一片竹林里若隐若现。而那天遇到的一个寨子,是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上,它的名字叫长碛古寨。地处凤冈县的新建镇,一个我陌生的地名。查了百度,才知道那“碛”念qi,去声,原意指河边的沙石浅滩,后指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  春雨总是多情,缠缠绵
期刊
砚,在古代曾是文人墨客安身立命的俦侣,中国文人以砚为田,以笔为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天然属性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渐渐地,砚已超出文具的范畴,拥有了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因着品种繁多,雕刻门类各异,砚也有砚的江湖。在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人周永平看来,砚之江湖,与人的江湖,同样精彩。  思州石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而得名,思州即今黔东南州岑巩的古称,思州石砚因含有矿物质凝聚成或大或小的金色斑点
期刊
节日里补妆的苗族姑娘。(黃晓海摄于黔东南州丹寨县)
期刊
这个6月,因疫情而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一层阴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条件下,贵州省文化馆在贵州省美术馆举办了“乡野遗存的绣美艺术藏品展”,为这个夏天增加了一抹亮色。  少数民族刺绣服饰、背带、绣片等70余件精美藏品,是贵州省文化馆第一次将多年珍藏呈现在大众眼前,展览受到贵阳市民热捧点赞。  乡野遗存的绣美艺术藏品展也吸引本刊,想要探寻更多以绣品为媒发生的人与人、人与物的故事。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到文化学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