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学设计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2.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体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过程与方法
  亲身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水槽;
  材料1:模拟树洞、塑料球;
  材料2:木块、铁钉、石头、泡沫、塑料盖、鸡蛋、牙签、铁盖、气球;
  材料3:测力计和四个钩码、玻璃棒、直尺、橡皮筋、钉子;
  材料4:食盐、白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孩子们,你们有玩皮球的经历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皮球。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玩皮球时,一不小心把皮球扔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里(教师取出自制的模拟树洞,将一个红色塑料球扔进了模拟树洞),几个小伙伴犯了愁,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你们能想出把球取出来的好办法吗?(学生各抒己见。)
  2.实践验证
  刚才,有同学提出了灌水取球的办法。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拿出里面的模拟树洞和塑料球,亲自动手试试吧!(生动手实验。)
  3.设疑引新
  如果掉进树洞的是这样一个玻璃球,用灌水的方法还行吗?(生猜测,师演示实验。)
  (通过塑料球、玻璃球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从而顺势引入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1.判断沉浮现象
  活动一:谁主沉浮?
  (1)请各组小组长打开2号材料袋,带领成员认识实验材料。
  (2)提出问题:大家想用这些材料研究什么问题?
  (由于新课伊始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沉浮现象,在这儿,他们应该很容易想到研究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沉,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浮。)
  (3)组内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学生猜想,汇报交流猜想的结果。)
  活动二:验证结论
  (1)出示实验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做实验,选一名记录员完成实验记录单。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浮起来,而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
  2.认识浮力
  活动一:感受浮力
  (1)动手操作:先用手按住这些浮在水面的物体,慢慢向下压,压到水底后慢慢松手。这样反复多做几次,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
  (3)教师总结:像气球、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活动二:体验不到的浮力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真切感受了漂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沉在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
  (2)学生猜测。
  (3)实验准备:介绍测力计和实验要求。
  ①先把钩码轻轻放入水中看它是沉还是浮;②用测力计测量出它在水中时受力的大小,记下读数;③再把它拿出来测量一下它在空气中受力的大小,记下读数;④测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读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4)动手实验。
  各组小组长从3号材料袋中取出测力计和一个钩码或其他材料带领组员进行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不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沉到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3号袋中还有另一套测量工具:直尺、橡皮筋、钉子。学生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
  活动三:体验沉与浮的相互转化
  (1)交流“死海”的神奇故事,揭示“死海之谜”。(学生介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补充。)
  (2)提出问题:假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想到水底去串串门,沉在水底的物体在下面呆长了,想到上边来透透风,聪明的你能帮助它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3)畅谈想法。(学生受“死海之谜”的启发,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4)实验验证:请小组长打开4号材料袋(一包盐和一包白糖),我们可用手边的材料,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组同学最先让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且采用的方法最合理,结论最科学。(小组合作,实验探讨,反馈交流,教师总结。)
  (三)拓展运用,强化新知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到水面上了,如果给你一大块儿橡皮泥,你有办法使它浮起来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
  拓展延伸:你发现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先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老师再出示一些浮力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以及感想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责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一些能够体现新理念、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这些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语文教师由于对教改精神领会不全面,导致语文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容的组织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出现偏差。有些课套着精美的“新课程”的外装,却放弃或忽视了对语文本体的钻研,致使语文课上得“变了味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5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给予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人流综合征发
因为偷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本不该在校园里上演,却成为我们教育的日常景观。如何拥有真正神奇的手提袋,装走学生心灵里的垃圾,留下清洁与自
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消渴证,病发两大特点(中医角度):一是"干燥",体内水分少,口渴咽干,为"标"。二是"水谷流失",水谷精微之营气运化不足,造成流失,为"本"。病位归根在脾肾,脾肾功能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现多将之作为“失眠”的一个病机。本文结合《内经》对脾胃生理、睡眠机理、“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浅加以分析。
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它是指在工作中长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持续反应。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对工作
作为教师只读教材和教参是不够的,要想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大量阅读书籍,所以教学之余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之外,学生订的杂志我也经常翻阅,尤其是《中学生阅读》。
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活的疾病,也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大约百分之五十的女性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统感染,特别在卫生条件不发达的地方,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尤
现存不足:  以金字塔形的师生关系结构为教育价值观的建构根基,不利于学生的自我人格塑造  专门化与条块化地划分工作职能的实践范式,不利于班主任工作教育合力的形成  管理制度的束缚、督促色彩浓重,不利于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变革思路:  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本定位教育目标  以学科建设的标准加强班主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  以专业化、信息化要求推进班主任工作    我国当代意义上的“班主任”岗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纠正休克后对患者应用鲁南欣康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2型DM并发无痛性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