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所以教师应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力求每一节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探究之灯,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效果呢?
  
  一、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如我在教《烛之武退秦师》,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再如教学《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可说:“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如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设置悬念导入。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串联照应式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三、面点过渡式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后人传唱。”
  
  四、故事吸引式
  
  例如,在讲授英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在茫茫的草原上,当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时候,人们能看到一种天蓝色的小星星。这是非常奇怪的天蓝色的小火舌,仿佛暗示着某个神话故事似的。据说这些美丽的小星星是古时候一位勇士的血化成的,他的名字叫丹柯。穿越不过的森林从三面把这族人的营地包围着,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当一场灾难降临时,他要把自己的部族领向幸福,但在密林里,他受到了误解、猜疑、谩骂。于是,他撕开自己的胸膛,捧出自己的燃烧的心脏,用心灵之光将人们带出了死亡之地。但是,在人们狂欢的时刻,他却流尽了鲜血,躺在了地上,而他的心也被人们踩碎,变成了这些美丽的蓝星星。丹柯是一位英雄,他深爱着人们,但却这样悲哀地死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类的先驱者?如何理解恪守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关系?从房龙的《〈宽容〉序言》中,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五、对联引入式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勾践灭吴》时,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学生读了这副对联,兴趣倍增,因为学生对对联中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大都知晓,但具体的故事内容却讲不清楚,促使学生学习时会更认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概括留白式
  
  国画中的“留白”有着无穷的空间,使人无限遐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以便能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文本,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则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逍遥游》时,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四笑’,它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七、关注生活式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心里呈现不同形态,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
  
  八、情境创设式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如何妙用导语,它让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创设情境,巧提问题,前后联系,而后最终成功地完成教学,而不是机械地照抄教案中的“专家答案”,拾人牙慧。上课时导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课后却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巧妙地安排和设计。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它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管理监控系统”这一基点,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现状的剖析,探讨公司治理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从而为
近年来,无论语文教学业界人士还是学习中的学生,在升学体制指导下,在学校内外环境的迫使下,对语文学科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极少重视甚至忽
改革开放的实行,打破了地勘单位独立、封闭的小社会体系。原有体制遗留的各种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了:大量编余职工的出现,驻地偏僻、子女上学难、就业难,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等
如今,“体验”二字深入“企心”。大到一套房子,小到一颗果糖,企业营销无不行“体验”之策,各行各业无不做自解的“体验”之事。国内企业体验营销中有一个现象:很多行“体验
长期以来,元青花瓷器始终是陶瓷收藏家们关注的重点。元青花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以至于狂热地追捧。不久前的一天,笔者走进一大型博物馆参观,看到一件标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病毒”的知识散见于教材的多个章节。而近年来多种流行病又多与病毒有关,因此“病毒”已经成为多种考试(包括高考)的热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高三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教学手段上,应克服传统教学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把学生从单一的
2011年5月上旬,我参加了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组织的首届赴台考察团。台湾沿途一路车行,窗外随处可见大大小小不同的庙宇寺院,据导游讲台湾有大小庙宇、祠堂两万多座,当我们的
考点解读点击考点一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对于两个集合A、B,若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属 The test site reads the concept of clicking on a subset of test sites and the concep
听说刘凤君教授8月18日前往韩国首尔国立博物馆参加东北亚国际文明研讨会,作了“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的重点发言,入会专家都给予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我们再次对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