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听道静脉型血管瘤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2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例1男性,34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半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出现左侧耳鸣。例2男性,31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突发性听力下降伴耳鸣。

症状体征

例1及例2患者均双侧外耳道通畅,双侧鼓膜完整,双侧鼓室干燥,乳突无红肿。

诊断方法

两例患者听力下降明显伴耳鸣症状;CT检查示左侧内听道软组织病变伴内听道后壁下钙化灶。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内听道内软组织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缘斑点状明显强化,内部无强化;病理示病灶内见增厚扩大的静脉血管壁内衬覆扁平的血管内皮。

治疗方法

例1行全麻下"左侧迷路径路听神经肿物切除术 脑脊液修补术 腹部脂肪取出术";例2行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径路内听道占位切除术"。2例患者的前庭神经、面神经及蜗神经均保护完好。

临床转归

2例手术后术后症状改善,无耳鸣及眩晕,无面瘫。门诊分别随访6年和4年,病灶均无复发。

适合阅读人群

影像科;耳鼻喉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9岁,2023年3月28日以"反复检查,紧张担心5年余,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5年前渐出现不停检查凳子、桌兜,不停捏手指头。外院诊断:1.强迫综合征;2.中度抑郁;3.中度焦虑。给予盐酸氟西汀20mg/早,20d后调整为40mg/早口服,症状有所改善,尚能正常学习生活。3个月前以上症状再次加重,由家人带至本院门诊,诊断同前,给予盐酸氟西汀40mg/晚,利培酮口崩片1mg/晚,效果仍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住院治疗。症状体征反复检查身体,紧张担心,感觉痛苦,心神不定。诊断方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4岁,因"阴囊坠胀不适1个月"就诊泌尿外科及皮肤科。症状体征阴囊坠胀,伴进行性增大、疼痛,体格检查阴囊及阴茎发红、肿痛。诊断方法患者初始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外用药治疗,症状无缓解,后行"浅表肿物切除术",病理符合佩吉特病。入院行CT及MR检查发现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提示阴囊、会阴部皮下水肿,FDG轻度摄取,左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区、双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FDG高摄取。患者遂行"阴囊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5岁,3年前出现反复鼻塞、鼻音,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顶部明显,症状持续,低头、下蹲时加重,无明显缓解,外院CT,颅脑未见异常,全组副鼻窦炎。对症处理后,未见好转。近来患者出现头痛反复、视力下降。症状体征反复头痛、视力下降。诊断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枕部、左侧颞部及左顶部脑膜下多发大小不等肿块影,右眼眶及双侧副鼻窦内见软组织信号影。手术切除硬脑膜标本,结合镜下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最终确诊为硬脑膜多发性罗萨伊-多尔夫曼病。治疗方法颅内多发脑膜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双侧鼻腔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1岁,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无法行走,行颅脑及脊髓MRI检查显示脑脊髓多发占位,以"转移瘤"收治入院。既往心律失常、高血压、脂肪肝、肝功能不全病史。胸腺肿瘤切除术史,术后放化疗,多发骨转移行胸椎,颈椎,腰椎,骶椎行质子放疗。有椎体后凸成形术史。症状体征意识清,昏迷评分(GCS)15分,语言清晰,流利,颅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Ⅰ级,双下肢肌张力减弱,巴氏征阴性,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排便无力,二便不可控。诊断方法胸椎MR平扫
病史摘要患者,男,47岁,因"咳嗽3个月,气喘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症状体征患者3个月前出现咳嗽,偶可咳出少量白痰,无发热、盗汗、咯血。2个月前出现气喘,约爬2层楼即出现,伴体力下降,休息后可缓解,咳嗽性质同前。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稍活动即出现气喘,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9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91×109/L。癌胚抗原16.74ng/ml。胸部CT平扫示(1)右侧大量气胸(肺压缩约60%),胸腔少量积液。(2)左肺尖少量包裹性液气胸可能。(3)双肺弥漫性病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半年余"入院。症状体征右乳头稍凹陷,皮肤无橘皮征,右乳中央区扪及一肿物,大小约10.0cm×8.5cm,肿物质硬,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差。右侧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5cm,质地硬,边界清,未融合。诊断方法入院后完善相关常规检查,排除远处转移。右乳肿物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示:右乳浸润性癌,见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ER(-),PR(-),HER2(3 ,对照3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确诊为HER2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7岁,主诉为左腘窝肿块切除术后6年,再发5年。患者6年前因左腘窝肿块于当地医院行"左腘窝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5年前左腘窝肿块再发并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未予以治疗,近期因伴左腘窝坠胀感至当地医院查左膝关节MR发现腘窝偏内上方多发结节,影像学考虑血管瘤。门诊以"左腘窝占位"收住入院,病程中一般情况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症状体征患者因近期伴左腘窝坠胀感。诊断方法下肢软组织彩色多普勒检查、专科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基因检测。治疗方法患者行左腘窝肿块切除术,无
病史摘要患者,女,63岁,因"宫颈鳞状细胞癌"于妇科肿瘤病房行根治性放化疗,过程顺利,PFS达31个月。2020年10月23日复查PET-CT提示肺转移,于介入科行局部肺结节肿瘤频射消融术。术后行卡瑞利珠单抗200mg免疫治疗2个疗程后,出现腰部带状疱疹、头皮疹、双肩酸痛、肝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逐渐出现呼吸费力、双侧眼睑无法睁开及周身无力等症状。于ICU进行救治,多次行院内和院外MDT会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全身乏力,走路困难,双眼睁开费力。头晕头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体重无明显异常。诊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7岁。因"左上臂红斑反复发作2年余"来诊。2年余前左上臂无诱因出现红斑、斑块,表面溃疡、渗出,反复发作,偶有瘙痒,无疼痛,无短期内显著加重,未曾出现水疱。症状体征左上臂伸侧6处圆形红斑,部分排列呈线状,轻度浸润感,质地中等,较大皮疹中央萎缩。诊断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及真菌培养,考虑孢子丝菌病。治疗方法口服两种抗真菌药。临床转归皮损痊愈。随访3年,皮损无复发。适合阅读人员皮肤科;病理科;感染科
病史摘要患者,女,17岁,起病隐匿,病程长,因"腰背部疼痛3年,发现T12椎体病变1年"入院。症状体征腰背部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VAS评分4分。体格检查:腰背部扣痛( ),双下肢肌力正常,无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症状。诊断方法全身骨显像提示:胸12椎体左后份及左侧附件骨质破坏,边界清楚、边缘硬化,不伴显像剂浓聚。CT扫描提示:胸12椎体左侧部分椎体及椎弓根呈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骨质稍硬化,边界清,未见骨膜反应。MRI图像提示:胸12椎体左侧份及椎弓根内见囊状高信号影,增强后均匀强化,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