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行动者网络”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科学实践学派的“行动者网络”角度对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深描”出信息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学校、学院以及学生不同的行动者网络层次,指出决策者的权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群体参与、技术转译等行动者网络组成要素及其实践特征,认为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力量博弈,具有开放性、构造性等特征,信息技术实践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信息技术;转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34-04
  以往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践过分专注于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实践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笔者通过分析本校前后长达七年时间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信息技术具体实践案例,从科学实践学派的“行动者网络”角度对信息技术实践进行探究,划分出信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的学校、学院以及学生不同的行动者网络层次,指出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决策者、教师、学生、技术等行动者网络要素及其在信息技术实践中的作用,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信息技术实践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认为信息技术实践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具有开放性、构造性等特征。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背景
  行动者网络理论也称为异质建构论,巴黎学派的理论家往往把科学描述成由所有的行动者共同构成的网络。“行动者”概念包括了科学实践中的一切因素,既可指称人(actors),也可指称非人的存在和力量(actants)。凡是参与到科学实践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是行动者,行动者存在于实践和关系之中,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其最基本的特性,表示不同的行动者在利益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1]
  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为了对称地看待教育环境中的自然和社会在信息技术实践中的作用,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把它放在动态的关系网络中,而不是孤立地谈论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首先,整体观的分析方法可以把自然和社会、主体与客体等有机地放在一起, 在实践中共同博弈性地建构信息技术世界;其次,参与式观察本身所要求的“自观”与“他观”,能够克服信息技术建构中的偏见和主观性;第三,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实践过程,是各种异质文化因素的建构过程,期间穿插人类学的“深描”与“反思”,这样信息技术活动和信息技术成果本身是值得相信的;最后,行动者网络理论并不去获取信息实践表象后面隐藏的秩序, 而是寻求可见的文化多样性,从而构成一种信息技术内在的动态发展空间, 这种空间中并不存在着什么隐藏的秩序。[2]
  信息技术隶属于科学的范畴,拉图尔认为“科学活动并非针对本质 , 而是为了建构实在性而进行的一场激烈的战斗”,从而把信息技术科学活动拉回到现实中。基于拉图尔所提出的强对称性纲领,无论是从实证主义角度还是哲学思辨角度都不能解释信息技术知识的形成。而应该把信息技术当作活动或实践过程的集合。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是在专家、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往、教学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想真正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应该把信息技术理解为“动词”。第一,把信息技术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把信息技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宗教、艺术、语言、习俗等文化形式和现象相并列。第二,对信息技术的社会研究采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选出某个信息技术集体活动的场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详细的记载、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二、外语教学改革中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拉图尔在《重组社会》中指出,社会科学应当完成三个任务:“展开(deployment) ”,如何通过追踪生活世界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来展现社会世界;“稳定( stabilization) ”,如何跟随行动者去解决由不确定性造成的争论,并将处理办法承继下来;“合成”(composition),如何将社会重组为一个共同世界(common world) 。[3]依循此思路,对本校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考察与探究。
  1.展开:学校的行动者网络
  从2007年《课程要求》颁布后,我校开始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0年,随着我校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学校,在推广和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外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继续探索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和定位。
  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众多难题: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软硬件资源匮乏,外语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工作量大、多校区运行,教学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关注度相对不够、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师资水平相对不高以及教学目标的矛盾都是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实践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共性问题。学校由副校长牵头,外语学院、网络中心、教务处、人事部、学生所在学院共同组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小组,实行各相关单位分块负责制,以教改课题立项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利用各种机会以不同形式向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各专业院系进行沟通交流,汇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展和观念,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院系领导的积极沟通与协助下,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教务处、教学管理部门等纳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动者网络。
  首先,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硬件资源配置与管理。学校基础建设任务繁重,无法投入大笔经费专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直接影响着教改的硬件保障,为此学校采取了统筹其他部门计算机房,给学生免费上机时间,对相关部门适当补贴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保障。
  其次,外国语学院现有服务器软硬件设备陈旧,无法配置相关网络环境,不能支持相关软件运行服务,阻碍了外语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外语网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和网络信息中心积极协调沟通,获取服务器空间及相关网络服务。   最后,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学校专门组织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实行外语教学选课制度。
  2.稳定:学院的行动者网络
  外国语学院为了支持大学外语教改,充分有效地利用外语系现有的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整合本系网络教育应用平台以及相关外语教育教学视音频资料,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外语学习能力,为外语系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服务和支持。
  第一,外国语学院内部举办教育教学思想讨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在校人事处的资助下,外国语学院先后举办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语料库”、authoware课件制作等系列讲座,三年共计32场;另优先选派教改教师出国进修或短训,达成一定程度上的教学改革共识。
  第二,全面提升教学软硬件资源。首先,外国语学院积极引进各类教学资源平台,包括外研社新视野和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新东方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其次,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等相关人员自主开发教学课件、教学网站等网络教育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外语系编制完成《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二版)多媒体教学课件,现有包括外国语学院网站、外语教学网、外语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等多个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最后,外国语学院在经费预算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大学英语实验室建设计划,组建大学外语教师备课系统,采取了语音室可兼做自主学习中心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资源,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开展。
  第三,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转换。随着新视野、新理念网络课程的引入,外语视频公开课资源平台的搭建,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协作、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所取代,同时教学评价模式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大学外语视听说课程评价体系中,借助于语音室教学系统,引入了口语评价模块。课程评价方式也由传统的广播式评价转变为更为灵活的自主视听方式。外语系英语专业教学借鉴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改造课程体系,强调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介入下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任务设立关联性、监控督促即时性、检查评估科学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发展:学生行动者网络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社团与外语专业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外国语学院下设外语广播电台、外语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外语教学电台面向全校学生,为全校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的平台,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内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初期,外语电台除了播放同学们精心制作的精彩节目之外,还负责播出期末英语听力以及CET考试听力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外语电台学生的努力,在原有调频广播的基础上,外语电台还搭建了网络收听的平台,为同学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面向本校学生的双语双平台(网络与纸媒双平台)《外语之声》杂志编辑部已经正式成立,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外语课外教学活动。每年举办的外语文化交流节除了前期进行精心策划、加强宣传、扩大规模和影响外,还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各项活动的设计中,注重通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力求内容多样、主题深刻、创意独特、形式别致,在轻松活泼中传达深刻的文化精神,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在外语文化交流节中增加了异域风情图文征集汇展、经典外文影视展播、“声光伴我飞”——英文经典电影片段真人重现等节目。口译大赛的报名选手初选,采用语音室录音方式,减轻了外语口译大赛实施与组织的困难。英语演讲比赛、外语歌曲大赛中的投影仪、微博墙等在学生活动中的应用,增加了外语课外活动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外语文化交流节在整体上凸显“创建外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外语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活动主题,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增强了广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增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外语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外语文化素质。
  三、“行动者网络”的推进要素分析
  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外语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了教师职业良性发展。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外国语学院取得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丰硕成果。外国语学院教师成功申请了教育部课题,大学英语教改作为校级重大教研项目(已结题)和教改项目立项,大学英语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资助并建设完成。外国语学院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获得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申报校内青年科学基金等信息技术相关课题多项,并与校外公司展开横向课题合作。此外,外国语学院还成功举办2010年江苏省外语电化教学年会等相关活动。
  其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据统计,学校2008级参加教改的同学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2.33%,超出非教改班16.64%。近三年,学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达到350人。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意度由2008年的 70.6 %上升到现在的 90.3 %。此外,英语专业教学也借鉴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改造课程体系,强调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信息技术提升了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了良好的校园外语文化氛围。英语专业学生“外语电台网站的建设和实践”获得校内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外语之声》双语双平台大学生读物获得省级大学生重要课题科技立项。外语电台网络教学资源建成后,教学课件、影视资源等通过网络获得广泛传播,在校内外形成积极影响。外语文化交流节、口译大赛、英文歌曲大赛、外语广播电台节目等逐渐形成校园文化传统。   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决策者、教师、学生与技术人员等行动者的聚集,推进了学校、学院、学生等不同层级的行动者网络形成,教学改革力量经由信息技术转译,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不断前行,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学生的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决策者的力量、技术的推动,共同构成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行动者网络要素。
  1.决策者的力量
  权力(power)是理解教育环境的核心术语,在教育场域中,力量关系的沉淀及其持续影响是无所不在的。[4]决策者是教育环境中权力的拥有者,是保证行动者网络顺利展开的决定性力量。首先,决策者自身需要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其次,决策者是学校、学院、技术网络之间理解、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的基础与保证。本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决策者同时具有教育技术专家的特殊身份,而外国语学院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力地保证了自上而下进行的教育改革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2.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表明,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发展。(吴宗杰,2005)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面对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增进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外语教师的职业成长,即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解放性”知识的养成,离不开探索性、反思性外语教学实践。” [5]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校外语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亲身参与到制作外语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协作与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提高了外语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深化了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也在外语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3.学生群体参与
  福克斯(Fox,S.)以行动者网络理论对高等教育中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组成网络的技术、事物与变化的知识等力量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搏斗的过程。[4]外语教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决策力量,同时又需要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是检验外语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实践的标准。如果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是一席空谈。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改革介入与转译是学生群体参与的必要条件,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新技术、新媒体理解接受能力强,是信息技术的积极传播者、接受者与使用者。本校外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各种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课外活动都表明了学生参与的群体性与积极性。
  4.信息技术转译
  新技术与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既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的兴趣所在,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展开过程中知识与智慧产生的沃土。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还扮演了另外一种角色——转译。
  所谓转译,是指行动者通过问题化(problematisation)、旨趣化(Interessement)、召募(enrollment)和动员(mobilization)等方式,重新界定和分配自身与他人的利益、角色、功能和地位,以及交互环境的过程和最终取得代言的结果。[6]转译可以改变、扭曲和修改所传达的意义。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转译主要包括:决策者的权力转译、学习者的参与转译、教师专业发展的转译以及信息技术文化转译。新媒体、新技术本身转译了社会与教育变革发展的方向,决策者则通过技术的推广把决策力量转译成教师专业发展力量,教师通过新媒体等把学生的兴趣转译成对学习资源的关注和动力,教育变革、决策者的决策、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生的学习互相连接,构成紧密的行动者网络。
  四、总结与启示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角度来对信息技术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进行考察,把信息技术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作为行动者网络来研究,为我们考察信息技术提供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使得信息技术与宗教、艺术、语言、习俗等文化形式和现象相并列,改变了信息技术仅仅被看作是工具的观念,使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具有外语教育实践建构的本质力量。
  第一,信息技术环境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参与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根本,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过程,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具有生发的基础。协作式、探究式、自主学习等学习理念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可以说,离开信息技术环境,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第二,信息技术的构造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视频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大规模开放课程等催生并构造了新式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
  第三,信息技术实践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力量改变了大学外语教学现状,而是信息技术、决策者、教师以及学生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相互博弈,共同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不断前行。
  第四,信息技术的开放性。行动者网络并非是封闭的、确定的和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和可变的。基于此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网络效应影响才可以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教学改革实践中,扩大了外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俊立.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
  [2]刘世风.科学即文化:拉图尔科学实践观的人类学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2).
  [4]左璜,黄甫全.行动者网络理论: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教育发展研究,2012(4).
  [5]吴一安.外语教师研究——成果与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
  [6]王程韡.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编辑:李晓萍)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剑锋所向2010年7月13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序幕.按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利用2000年以来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的琼北地区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法对103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振幅比方法测定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琼北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由震源位置
摘 要: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了面向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微环境。以“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为例,设计和制作了面向微环境的微课程;提出微环境下教师移动微型学习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系统剖析了教师移动微型学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与管理,诠释了全新学习理念,完善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拓宽了校本培训发展思路。  关键词:微环境;移动微型学习;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
余震触发机制的Dieterich解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分析以及依赖时间的概率地震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基于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定律和弹簧-滑块模型,
中秋假期,我们和爸爸的同事几家人去了九屋.rn九屋是个景色优美的小镇.那里有一个“清官村”--江头洲村,还保留了不少明清时的古建筑.村里井水清澈甘甜,村前有小溪缓缓流过.r
期刊
我们班的竺良泽,黝黑的皮肤,不高的个子,平时名不见经传,可一到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甚至还能出手“救”大家。 Zhu class in our class, dark skin, not tall, usually u
汶川Ms8.0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前兆观测异常.该文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出发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前兆异常可能与汶川M8.0地震有关,并认识到前兆观测出现的显著极值异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