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书法家,还是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杰出的诗作。《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典范之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不仅词的内容丰富,最主要的是体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而且赞颂秋天也与众不同,天地之问更是气势壮阔,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领字,语言色彩也极富表现力。整首词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正是毛泽东本人性情和才华的充分展示。
[关键词] 赏析 《沁园春 长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是把诗经楚词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表现了出色的才华。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杰出的诗作。《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典范之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欣赏这首词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诗歌的豪迈气概。上闋一开始词人就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深秋景色。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指点江山”,展示了在历史群山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英雄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幅奋勇前景,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反映了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词中写的鹰,是搏击长空;写的鱼,是翱翔水中,上下都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二、与众不同的赞颂秋天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所以文人骚客在描写秋景时,总有“伤秋”、“悲秋”的情绪。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到“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以秋声为发端,描绘暮秋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抒写作者对于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杜甫在《登高》中吟唱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悲伤凄凉。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些壮丽的秋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三、气势壮阔的天地之问
自古以来有才学、有抱负的人,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辛苦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天下之高,无非天也;天下之大,无非地也。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到的天是:“万类霜天尽自由”, 面对大地,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营造了一种相当壮阔的氛围,使整首词的意境变得无比的壮美。虽然读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但在这惆怅过后,更多的是主宰天地的豪情,与一千多年前屈原无奈和感伤的天问有天地之别。
四、对比、领字的巧妙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另外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与动态的“争流”的“百舸”,有远眺与近观,有仰视与俯瞰。静与动,问与答都巧妙地进行了对比。巧用领字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上阕用了一个“看”字统领七句,把山、林、江、舸、鹰、鱼等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立体画。下阕用了一个“恰”字,也串联了七句,将“同学少年”的风华、意气、奔放的特点和革命活动熔为一炉,集中地抒发了革命的豪情。
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色彩
词中写景状物用词精当、形象,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翔”、“竞”等动词,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击”状鹰之矫健,“翔”摹鱼之轻快,使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尽了在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形容词的使用也是十分成功的。“遍”写红之广.“层”写林之厚,“尽”写染之深,“寒秋”之寒,写出了秋之寂寥、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勾勒出了满山的秋色。“苍茫”两字,写出了大地之大、浩大无边,也写出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情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词中诗人几次用了“万”字、“百”字,造成了一种非凡的气势。“万山”突出山之多,“万类”突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万户侯”突出傲视的对象地位很高,“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用“万”、“百”等数词,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突出了多、壮、豪等美感,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豪放、开阔的氛围。
总之,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最主要的是体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而且赞颂秋天也与众不同,天地之问更是气势壮阔,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领字,语言色彩也极富表现力。整首词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正是毛泽东本人性情和才华的充分展示。
[关键词] 赏析 《沁园春 长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是把诗经楚词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表现了出色的才华。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杰出的诗作。《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典范之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欣赏这首词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诗歌的豪迈气概。上闋一开始词人就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深秋景色。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指点江山”,展示了在历史群山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英雄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幅奋勇前景,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反映了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词中写的鹰,是搏击长空;写的鱼,是翱翔水中,上下都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二、与众不同的赞颂秋天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所以文人骚客在描写秋景时,总有“伤秋”、“悲秋”的情绪。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到“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以秋声为发端,描绘暮秋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抒写作者对于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杜甫在《登高》中吟唱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悲伤凄凉。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些壮丽的秋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三、气势壮阔的天地之问
自古以来有才学、有抱负的人,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辛苦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天下之高,无非天也;天下之大,无非地也。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到的天是:“万类霜天尽自由”, 面对大地,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营造了一种相当壮阔的氛围,使整首词的意境变得无比的壮美。虽然读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但在这惆怅过后,更多的是主宰天地的豪情,与一千多年前屈原无奈和感伤的天问有天地之别。
四、对比、领字的巧妙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另外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与动态的“争流”的“百舸”,有远眺与近观,有仰视与俯瞰。静与动,问与答都巧妙地进行了对比。巧用领字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上阕用了一个“看”字统领七句,把山、林、江、舸、鹰、鱼等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立体画。下阕用了一个“恰”字,也串联了七句,将“同学少年”的风华、意气、奔放的特点和革命活动熔为一炉,集中地抒发了革命的豪情。
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色彩
词中写景状物用词精当、形象,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翔”、“竞”等动词,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击”状鹰之矫健,“翔”摹鱼之轻快,使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尽了在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形容词的使用也是十分成功的。“遍”写红之广.“层”写林之厚,“尽”写染之深,“寒秋”之寒,写出了秋之寂寥、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勾勒出了满山的秋色。“苍茫”两字,写出了大地之大、浩大无边,也写出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情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词中诗人几次用了“万”字、“百”字,造成了一种非凡的气势。“万山”突出山之多,“万类”突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万户侯”突出傲视的对象地位很高,“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用“万”、“百”等数词,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突出了多、壮、豪等美感,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豪放、开阔的氛围。
总之,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最主要的是体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而且赞颂秋天也与众不同,天地之问更是气势壮阔,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领字,语言色彩也极富表现力。整首词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正是毛泽东本人性情和才华的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