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诵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推进,对朗读教学的改革也成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课堂 朗诵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92-01
一、朗诵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情境更加清晰。朗诵教学将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更好的直达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产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通过朗读文章,可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表达体验,不断深化自己对语言表达的认识,久而久之的朗读练习,就可以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目前,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往往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内,教师往往一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较深的语文课堂体验。朗读教学实际上已经改善了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朗读教学执行的越彻底、越合理,学生的语文课堂体验就会越深,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越高,语文教学质量就会越高。
(四)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朗读教学的素材不应只是局限于语文教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也可以成为不错的朗读资源,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优秀的课外读物,不断的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合分析能力,以综合性的语文课外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朗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朗诵作品的选择要有多重考量
首先,文章中心含义要积极向上;其次,文章人物性格要鲜明突出;然后,对于古诗文作品的选择要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然后,文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空洞乏味;最后,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朗诵教材,教师要做适当的修改和删减,使之符合中小学生的朗诵习惯。
(二)把控学生的朗诵情感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实时把控学生的朗读情感,通过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感情。
(三)背景音乐制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文章内容,制作不同的背景音樂,以调动起学生的朗诵情感,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
(四)朗诵评价
朗读评价要全面而具体,主要评价标准如下,第一,字词读音是否准确,是否带有口音。第二,语音语调是否合理,表达感情是否到位。第三,朗读时的情感状态(表情和动作)是否自然、大方、得体。第四,在听别人朗读文章时是否做到了认真仔细。
三、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诵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言传身教”的阶段,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新型课堂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为最终目标。
(二)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新型的课堂结构中,教师作为课堂指导,影响着整个语文课堂的节奏和走向,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从一开始就将朗读教学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学生的朗读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是当代语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
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朗读这一学生行为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朗读一段文字,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点评朗读效果等,良性的互动必然会营造出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近,朗读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同时又是最具美感的语言,其简洁性、概括性和灵活性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说话,善于表达。朗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不愿与他人交流,或与他人交流时存在羞怯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帮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克服羞怯心理,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前提。
(六)扩充语文朗诵教学素材
朗诵教学素材应满足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二,具有较高的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较为直接的感受到朗读规律;第三,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即要做到“什么年纪读什么样的书”,文体和文章内容要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
(七)组织语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语文朗诵比赛,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学观念,更是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朗诵比赛,学生可以战胜心理恐惧,敢于表现自己,并努力赢得别人的肯定,通过一场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已不仅限于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其勇敢、果断、坚毅等品质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随着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朗读教学已越来越重视,采用的朗读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这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哲.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考试周刊,2015(58).
[2]黄正凤.搭建朗诵平台还原语文本色[J].学苑教育,2016(19).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课堂 朗诵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92-01
一、朗诵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情境更加清晰。朗诵教学将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更好的直达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产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通过朗读文章,可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表达体验,不断深化自己对语言表达的认识,久而久之的朗读练习,就可以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目前,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往往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内,教师往往一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较深的语文课堂体验。朗读教学实际上已经改善了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朗读教学执行的越彻底、越合理,学生的语文课堂体验就会越深,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越高,语文教学质量就会越高。
(四)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朗读教学的素材不应只是局限于语文教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也可以成为不错的朗读资源,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优秀的课外读物,不断的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合分析能力,以综合性的语文课外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朗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朗诵作品的选择要有多重考量
首先,文章中心含义要积极向上;其次,文章人物性格要鲜明突出;然后,对于古诗文作品的选择要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然后,文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空洞乏味;最后,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朗诵教材,教师要做适当的修改和删减,使之符合中小学生的朗诵习惯。
(二)把控学生的朗诵情感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实时把控学生的朗读情感,通过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感情。
(三)背景音乐制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文章内容,制作不同的背景音樂,以调动起学生的朗诵情感,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
(四)朗诵评价
朗读评价要全面而具体,主要评价标准如下,第一,字词读音是否准确,是否带有口音。第二,语音语调是否合理,表达感情是否到位。第三,朗读时的情感状态(表情和动作)是否自然、大方、得体。第四,在听别人朗读文章时是否做到了认真仔细。
三、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诵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言传身教”的阶段,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新型课堂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为最终目标。
(二)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新型的课堂结构中,教师作为课堂指导,影响着整个语文课堂的节奏和走向,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从一开始就将朗读教学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学生的朗读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是当代语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
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朗读这一学生行为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朗读一段文字,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点评朗读效果等,良性的互动必然会营造出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近,朗读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同时又是最具美感的语言,其简洁性、概括性和灵活性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说话,善于表达。朗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不愿与他人交流,或与他人交流时存在羞怯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帮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克服羞怯心理,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前提。
(六)扩充语文朗诵教学素材
朗诵教学素材应满足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二,具有较高的启发性,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较为直接的感受到朗读规律;第三,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即要做到“什么年纪读什么样的书”,文体和文章内容要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
(七)组织语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语文朗诵比赛,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学观念,更是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朗诵比赛,学生可以战胜心理恐惧,敢于表现自己,并努力赢得别人的肯定,通过一场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已不仅限于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其勇敢、果断、坚毅等品质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随着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朗读教学已越来越重视,采用的朗读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这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哲.营造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考试周刊,2015(58).
[2]黄正凤.搭建朗诵平台还原语文本色[J].学苑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