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民族信心:巧用传统节日、打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强心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prom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节日是在大众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在大众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中,传统节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社会习俗”,而是融入了大众认同、道德礼仪和社会规范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活动,将传统节日應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既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也让教学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且便于学生参与、体会,成为教学创新的“强心剂”。本文着重结合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探究巧用该节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族信心  巧妙应用  传统节日  教学“强心剂”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1-02
  一、引言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载体,其中生动诠释了我国民族信心,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当前该教学活动创新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兴趣,发挥传统节日的资源和内涵优势,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平台,推进课堂知识与节庆文化的深度“互联”,实现学生道德、法治培养的全面融合。
  二、不忘初心、民族信心:巧用传统节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该学科发展时,要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素材,将素材应用与教学创新、学生培养全面融合,使学生在品鉴传统节日文化时,掌握应有的道德理念,形成必要的法治意识。
  1.立足民族信心,善用内涵优势,打造教学新体系
  传统节日是对我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生动记载,在长期发展与大众实践参与中沉淀了诸多优秀的精神认知与价值共识,成为延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状况看,由于教学内容缺乏丰富内涵,特别是对民族文化融入程度不足,造成该教学活动的“空洞”,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学习[1]。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呈现,通过善用传统节日的内涵优势,助力民族自信建设。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阐释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展示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当前将传统节日应用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中有许多能够应用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的资源内容,如“清明节”所阐释的“缅怀先祖”理念对学生道德规范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利用“清明节”等一类传统节日创新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其与爱国主义、缅怀先烈等活动相结合,提升传统节日对学生道德思想培养的影响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敬畏”心态和“感激”理念,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守护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并且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民族自信。
  2.不忘育人初心,巧用参与优势,打造教学新平台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归宿是“育人”,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构建符合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完教学活动之后,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学生价值理念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终身成长。结合教学现状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并没有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自身理解与素养,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价值。在当前教学创新时,要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将学生兴趣、学生需要纳入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合适教学素材,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传统节日是一种生活化活动,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传统节日的生活化与常态化优势,使得将该节日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更有可行性。在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将法治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普法宣传活动之中,深化学生对法治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可以将传统节日与道德感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参与中,真正感知到传统道德的内涵理念。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关爱老人,让学生对“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道德形成深度感知。因此,当前巧用传统节日优化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发挥该节日的实践性、参与性优势,为学生学习搭建实践参与平台,为学生切实感知传统道德礼仪和法治规范提供新动力与新方向。
  三、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过程中,应该理性审视该学科教学中的内容单一、生活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不忘教育学生全面成长“初心”,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息,为学生培养机制全面创新注入新力量,打造“强心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巧用传统节日,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互动体验过程中,切实领悟到民族文化和节庆礼仪、法治理念的深厚魅力。
  参考文献:
  [1]龙黎明;李晗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现实分析——以四川省内的代表性高校情况为对象[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3(6):34-39.
  作者简介:
  袁德英(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主要是通过在通识教育课程群内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要开设具有清晰理论体系的系列传统文化课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X-201710)(JX 2018-35)。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教师要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本文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浅谈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 德育 工程材料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2018267);内蒙古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兴趣教学法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下诞生的新型教育方式,兴趣教学法在各个学科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学科,不仅作为学生初升高之路的考试科目,更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形成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德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其中,德育位居第一。一位大学教授曾经这样说“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有才是成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因此,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力争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 爱心
期刊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议论文被推到高考写作中,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内容。《2019年普通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考作文中,写作文体主要分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议论文。”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对提升学生的高考竞争力及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中生喜欢生动活泼的记叙文、表情达意的散文,而不喜欢阐述
期刊
【摘要】教师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学学科,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努力将教学变得高效率。很多农村小学往往会忽视这一门学科,最终导致和城市小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农村小学的素质教学、品德于社会生活化教学必须重视起来。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年级段 品德教学 社会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研究核心,从学习以及内涵剖析角度出发,总结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目的在于培育青少年健康发展、发挥青少年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建设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68-02  青少年是国家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高程度的普及,各式各样的应用APP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兴方式,这样的新媒体形式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做出探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医学院校 思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2015年5月,随着《大国工匠》的播出,工匠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工匠精神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正是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要义不谋而合,所以通过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语文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期刊
【摘要】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当前大学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个人层面上讲,它关系到学生个人品质、道德素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国家层面上讲,它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院校办学时间相对不长,生源质量和本科教育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并且学生情况复杂、素质不高、自我为重、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意识差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各大高职院校眼前等待解决。此外,在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