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
  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
  
  一、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1、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2、激励的过程理论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2)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人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3)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
  期望理论。
  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VE
  其中:M-一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 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二、激励理论的启发
  
  1、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打个比喻说,如果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你就是给他十座金山都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直接、更有效。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多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员工各种各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
  2、激励必须要注重公平
  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贫,患不均”的说法。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3、激励目标的设置
  在激励方面,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少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并与效价相适应。
  
  三、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进行认真地调查,并制定详细的调查清单。然后将公司可以满足和不能满足的部分分开,划掉那些不能满足的部分。对可以满足的那部分进行认真研究,找出满足的途径,并将这些途径流程化(可操作化)。上述工作完成后,激励政策就有了雏形。下面,就要制定具体规则,即:得到某个激励等级的员工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另外,在每个激励等级上,都要设计几种不同的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燕中的一种。.比如说,在某个激励等级上,有技术培训,公费旅游,休带薪假期等多个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激励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四、激励方式
  
  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和工作激励。
  1、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通过调节被管理者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以激发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2、社会心理激励
  目标激励。即以目标为诱因,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方式。
  教育激励.具体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
  表扬与批评。是管理者经常运用的激励手段。
  尊重激励。管理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信任、鼓励、支持下级,努力满足其尊重的需要,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员工参加管理。所谓职工参加管理,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级参加企业决策以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的地位商讨企业的重大问题,可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2)榜样激励。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树立榜样。选择榜样时要注意榜样的行为确实是企业中的佼佼者,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其次要对榜樣的事迹广为宣传,使企业的员工都能知晓,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3)竞赛(竞争)激励。在企业里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很多时候都要制定竞赛来激励员工。要注意目标不能太高或者太低,这样员工才会为这个目标去努力。要精心选好奖品,比较公平和公开的进行竞赛,而且竞赛完了一定要公布出来,才能达到最后激励员工的效果。
  3、工作激励
  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对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来自于工作本身,因此,管理者必须善于调整和调动各种工作因素,搞好工作设计,千方百计地使下级满意于自己的工作,以实现最有效的激励。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工作丰富化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工作激励是通过促进员工工作的丰富化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其实质就是让工作本身成为激励因素。优秀的企业不仅给员工发工资,还给员工的工作增添意义,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挑战性,很有成就感,而且,尽可能地让他们扩大工作范围,允许他们经常调换工作,调剂他们的工作强度,促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乐趣。在这种情形之下,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干劲和热情。工作激励方法很值得我国企业运用和借鉴。现在国内发展型企业,多半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序技术性不高,专注面窄,重复性强,容易导致工作乏味和无聊,影响生产效率,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人轮换工序,使他们的生产操作从单调枯燥趋于丰富多彩,也许有些工人会从工作轮换中发挥出自己的更大潜力,从而确立几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自己真正喜欢干的工序来,这样他们一定会更愿意长久地在企业扎根,做更多的事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五、结语
  
  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励,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门学问,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在实践中达到统一,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2]尹汝龙,周静莉等.激励理论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6,(5).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因为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說,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在阅读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彩电调测与维修》课程在国家级示范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一些改革与探索思路,旨在与大家进行共享。  关键词:项目教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前言:《彩电调测与维修》是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以电视产品各单元电路为子项目,通过调试与维修
期刊
摘 要:“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影响其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兴趣的作用更加明显。基于学生兴趣构建高职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能够改善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自身兴趣入手,由点到面的放射性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以一点带动全局,相互辅助,进入以“兴趣”为催化剂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兴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影响其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对
期刊
摘 要:自学能力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而各种能力都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本文试图探讨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中学数学;教学    在今天数学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现代教学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知识过渡、科目增加、新环境适应等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及综合论述的方法,探讨在学校体育基础课程改革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其开发的意义,具体措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旨在为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学生    近年来,国家课程开发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巨大挑战,一些局限性与弊端日益呈现出来,其表现为容易脱离学校教育的具体条件与实际需要,造成课程资源的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总是和代价形影相随,作为社会发展的负价值出现的代价,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发展,就要正确认识代价,确立代价意识,有效调控发展中产生的代价。  关键词:代价;社会发展;必然性;代价意识;调控    回首人类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每向前迈进一步,每取得一次里程碑式的文明成果,都或多或少伴以相应的“负价值”,也就是代价的出现。农业文明与土壤沙漠化
期刊
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其中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存在着种种既相互对立冲突又相互依赖的因素。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及整个人类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他都要和他人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人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涉及到社会
期刊
摘 要:本文着眼开展任职教育对教员执教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对教员队伍建设中的教员教学观念转变、部队经验积累、培训机制构建、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索、信息化教学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新型;教员队伍    适应任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出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新型人才,尽快建立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经验、了解学员需求的新型教员队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一、任职教育对教员执教能力提出
期刊
摘 要:高的生活质量主要是在工作、日常生活和闲暇生活中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人们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提高,离不开审美。审美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是真正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使社会成为美的和谐的社会,没有审美教育是不行的。  关键词:工作质量;日常生活;闲暇生活;审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日常生活质量和闲暇生活
期刊
摘 要: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指具有报酬递增性质的人力资本。本文从异质型人力资本形成机理之生活费用、教育费用、个人学习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影响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文化因素、机制因素、个体因素、投资价格因素等四因素,探究如何更有效的获得异质型人力资本,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同质型;异质型    一、异质型人力资本形成机理    所谓同质型人力资本,是指具有报酬递减性质的人力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