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福克纳对于水的描写及其特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威廉·福克纳与沈从文是中国和美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景物描写常常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各自迥然不同的风格。本文从分析其作品中对于水的描写入手,论述了他们对于水的描写的不同的特色,并且探讨了他们对于水的描写及特征的问题。
  关键词: 沈从文 福克纳 描写水 特征
  沈从文与福克纳都是以描写南方风土人情见长的作家。前者以湘西为背景描写出了中国湘西的特色,包括古老的传说、独特的风景、神奇的故事、淳朴的民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后者以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为中心,描绘和反映了美国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他的许多小说都被认为是整个南方的缩影。在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彰显了他们的写作风格。从总体来看,沈从文的作品离不开水、船和船上的水手,而福克纳的作品离不开荒野和森林,以及一次又一次踏入荒野和森林的猎人,同时也有许多关于水的描述。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与福克纳在描写水时各自的特征。
  1.河
  沈从文笔下的水是清幽的,无论是其散文还是小说,许多作品都是湿漉漉的,都是有关于河水、溪水及雨水的大量的描述,对于水的描述以清澈、明快居多。正如作者所写:“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1]溪、水、潭、鱼,凡是与水有关的皆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用词又非常平淡,但是作者散文与小说中所描绘的人和事,却恰恰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饱受战乱的影响,要么是些独守空房的妇人,或者是些居无定所,苦苦地在河上漂泊挣回自己营生的水手们,或者是相依为命的孤儿寡母,或者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他们生活穷苦而平淡,淳朴而凄凉,幽怨中透着一种平淡,一种饱含人性的情义和善良,一份豪爽及如水般奔流的热情和淡定。而所有这些都与作者笔下的水的特征相呼应。
  正如沈从文在自传中所说,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他的影响实在不小。而即使像洪水这样可怕的灾难,作者也以极其清淡的笔调去描绘。如在《边城》小说的结尾,一夜暴雨使得河水暴涨,河水冲走了翠翠和爷爷赖以生存的小船,作者只是这样描述:“再走到前面去看溪里一切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已被水淹去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2]作者的这种描写看似平淡,但在平淡的深处却留下一种无依无靠的凄苦及一种惆怅和无奈。
  相比较而言,福克纳对于水的描写雄浑而充满力度。同样是描写洪水,在小说《我弥留之际》中,作者写道:“在我们面前深色的浊流滚滚向前。它扬起了脸在跟我们喃喃而语呢。……黄色的水面上巨大的漩涡化解开来,……河水在车辐和骡子的膝间汩汩地淙淙流过,色泽黄浊,漂浮着垃圾和稠厚的泡沫,仿佛它像一匹被驱赶的很辛苦的马一样,也是会流汗和冒泡沫的。在穿过灌木丛时发出了一种幽怨、沉思的声音。”[3]
  同沈从文对于水的描写相比较,福克纳的描写则有一种厚重、一种无比的压抑、一种如汹涌的生命的气势,这种凝重体现在水的色泽上,如“黄色”、“浑浊”常常是他用来写河水的颜色的词语。沈从文的景物描写中有一种无比的轻盈、清澈,而人们的生活却是那样的困苦不堪。正是这种反差才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那种淡淡的愁绪,那一缕浓浓的乡情。福克纳的景物描写无疑与其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相关,因为每一种景恰恰都是人物的心理的写照,都是人物心情的强烈抒发。
  2.雨
  作为景物描写必不可少的一个特征,雨伴随着两位作家的许多作品。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雨伴随着大的变故接踵而至:船被冲走,爷爷的突然离世,石塔的倒塌。在小说《阿黑小史》中,最后一个章节就是以《雨》做为标题。“全说不明白,雨就落了这样久。”这是小说这一章的第一句,而正是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拉开了整个世界变迁的序幕。一个昔日红火兴旺热闹的油坊,如今已经坏到“只合让蛇住,让蝙蝠住,让野狗野猫衔小孩子死尸来聚食,让鬼在此开会的地方”[4],而与这一变迁一同走向衰落的,还有人。雨更是一个象征,它的凄冷同油坊的颓败同人心的愁苦遥相呼应,笼罩着一切,深入人心。
  福克纳也是一个喜欢借用雨来描述转变烘托气氛的小说家。《去吧,摩西》中许多打猎的经历都伴随着十一月的冷雨进行的;《我弥留之际》中卡什冒着雨为母亲打造一口棺材,他浑身湿透了,不知疲倦,而在此时“最初的那些猛烈、稀疏、迅疾的雨点扫过树叶,掠到地上,发出了一声长叹,仿佛从难以忍受的悬宕中解放出来,感到很轻松”,“锯子在毫不迟疑地拉动着,仿佛它和胳膊都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心在行动,深信这场雨不过是心造的幻影”[5]。福克纳对于雨的描述不仅结合了人的感情和赋予了它力度,使读者很容易体会出卡什对于母亲行将逝去的现实的那种压抑在内心的痛苦,而这种令人窒息的庭氛围的通过雨更好地体现出来,人物内心的惆怅伴随着雨的零落接踵而至,同时也深化了卡什这一人物形象:他最后一次表达着对于母亲的爱。在小说中卡什和耶稣一样是个木匠,性格木讷的他是这个家中唯一用行动去证实对母亲的情感的人,他拥有这个家中少有的忍受痛苦与乐于牺牲的精神。而接下来,当本德仑率全家将妻子的尸体运回老家时短短十天的路程中遇到的第一个苦难仍然是雨,雨使河流暴涨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
  由此可见,雨是两位作家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它不仅伴随着灾难或者痛苦的经历而来,是一切衰败、没落、灾难的象征,而且烘托出一种连绵不绝的凄凉,冷清的气氛反映出人生活的困苦与孤独。
  3.童年的生活对景物描写的影响
  沈从文的所有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出生在湘西,家乡的河流在作者成长的岁月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幼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另一方面水的包容、清澈、不息的奔流成为作者承载情感的载体。其孙沈红曾在序言中做过这样的总结,“水给了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激发了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而沈从文也在自传中写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等文章。[6]
  福克纳生于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从小深受密西西比河畔的影响,在气息浓厚的美国南方长大。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四条长河,当他四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牛津镇附近,在那他度过了他的后半生。牛津镇是他的小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Yoknapatawpha Saga)中杰弗逊镇的原型。密西西比州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州,约有一半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想象创作的空间。
  4.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沈从文描写的水无比的轻盈、清澈,而人们的生活却那样的困苦不堪。而正是这种独特的结合才使得他作品中淳朴的边城的民风、善良的人民、平淡的生活、淡淡的凄苦独具特色。而福克纳的景物描写则有一种厚重、一种无比的压抑,这与人物的心理密切相关。但读者可以读出,无论是他们哪一个人的作品,人们都以其无比的坚毅承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392.
  [2]沈从文.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457.
  [3]福克纳.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28.
  [4]沈从文.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379.
  [5]福克纳.我弥留之际:67.
  [6]沈从文.无从驯服的斑马.龙冬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创新是21世纪新时期的主旋律。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模式需要引入创新理念,结合时代特点,跟上时代脚步。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将创新
新课改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全面,备课与上课脱节、教案缺乏完整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与上课脱节,教案缺乏完整性。  有的教师把备课当做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有深钻教材,也没有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晰的授课思路。少数教
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和关键点。通过对优秀企业的调研和对3D课程的建议,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3D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e,ICA)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1、原代培养的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分为正常神经元组、氧糖剥夺处理组(OGD组)和淫羊藿苷
摘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基本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
摘要: 现阶段,许多职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及实践经验。教育行政部门、职校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养。  关键词: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必要性 基本情况 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是当前职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
摘要: 《涉江》通过对放逐途中艰难而曲折的描写和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情抒发,表现了动人的悲剧美。全篇悲在先以浪漫脱俗的笔调绘出高驰云天的壮美,而后触发由所经实地的凄楚幽深而引发的无限哀情。这样描写与作者当时满怀壮志凌云的理想、所遭流放的残酷现实正一脉相承,情致一起一落,交叠映衬,撞击出了撼人的悲剧力量,从而产生了很高的美学价值。悲剧美是一种崇高的美,是悲剧主人公内外因矛盾的产物。《涉江》的崇高美具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传媒业已从单纯的文化型转向文化经济型,传媒经济和创意产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
周宁县委党史办在继续征集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资科的同时,已着手进行建国后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三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召开周宁解放初期剿匪反特斗争史料征集座谈会。当年亲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业发展,接触网是维护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向机车提供持久的电力。但是接触网没有后备设施,一旦出现损坏问题,会直接影响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