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眼中的“新四军美女特工”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 来
  2010年初,我国网络上曾流传“新四军美女特工”一说,起因是署名萨苏的人上传了一则《求助—寻人启事:新四军美女特工祝玲瑛》,大意为,他因公赴日期间,采访了一名当年侵华的日本老兵名叫船头正治,对方提到在战后的一次老兵聚会中,曾向原指挥官千田熏少尉问起一桩往事:
  1943年秋该部(陆军步兵104联队第三中队)在中国湖北省资福寺执行警备任务期间,曾扣留一名有嫌疑的年轻漂亮女人,为何经盘问后又被放走了?
  时隔六十余年后,千田少尉才向下属解开了这个谜,他说:“那女子确实是新四军的秘密工作员(特工),很了不起的女性啊,和她谈话以后我送她回去了。”
  “不会是因为他美貌才这样的吧?”
  “当然不是。她,让我想起了故乡。连这样一个23岁的女子都来打我们,在中国打仗的前景如何?令人悲从中来。”
  如今,千田熏已故,老兵船头赠送给萨苏一本《常德作战》(森金千秋著,日本图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在书中“资福寺警备队”一节,也记述了这一往事。萨苏在“启事”的最后写道:“根据资料考证,所谓资福寺,在湖北省江陵县境内。事件发生时间为1943年初秋。而祝玲瑛(估计是化名,我无法查到她的资料)的首长是李先念,应该隶属于新四军五师,也许查找她的下落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情。有请了解新四军的朋友帮助,谢谢!”
  “启事”登出的次日,即有网友回复:“推测这名优秀的中国女侦察员,很可能是新四军中被称作‘楚天奇女、抗日女杰’的舒赛。她是李先念和陶铸的老部下,当时正在江陵担任公安(社会)局长职务,主持敌工、锄奸等工作,在当地人民中深受热爱。”其后,又有署名“老胡”者,经过“通宵未眠查阅资料”考证之后写道:“几乎可以认定‘新四军美女特工’就是舒赛。”
  书 证
  笔者为证此事,曾向萨苏发去几张舒赛1949年后拍摄的照片,他回电说,船头看后认定就是照片中人。近日经友人从日本购得《常德作战》一书,并将书中“资福寺警备队”一节译成中文,内有“小镇的复兴”等五个段落,主要记述千田熏少尉在管理占领区资福寺期间所谓的“政绩”,宣扬其“德政”。其中“潜入的美女间谍”一段将近4000字,现摘其要者综合于后:
  资福寺东边一公里处有三湖,西边五公里处有长江。物产也丰富,在粮草供应上比以前要好很多,但对于警备队的士兵来说却是每天轮流上岗的无聊日子,连出去买馒头的自由都没有,形同笼中之鸟。因此,士兵们虽然身处风光宝地却无法欣赏,许多人在回国前连长江也未能看到。
  犹如隔绝于孤岛的资福寺警备队,有一天来了一个绝色女子,让士兵们都惊呆了。
  这是一个初秋的日子,从大鼓桥上的岗哨远眺,东边的三湖湖面闪着白光。警备队的联络员郭家顺跑来向千田少尉报告:
  “镇上来了一个奇怪的女人,以前从没见过,也没有通行证。似乎在问警备队的事,她想见队长,您看怎么办?”
  千田少尉从郭家顺不寻常的态度觉察出这女人肯定是个贵妇人。既然想要见他,就没有不见之理。
  “客气地请进来。”
  “是。”
  稍顷,客人被带来。她二十二三岁,年龄比千田少尉想的还年轻,相貌也超出想象的美。中国的女性无论结婚与否都穿藏青色绒面旗袍,在大陆的蓝天黄土映衬下有一种纯粹的美丽。她虽然年轻,却不畏惧,说起话来也很有风度。
  千田思忖,她与乡下人不相称的华丽装扮,看来是有意为之,可能是新四军或者中国军队的间谍,但他故意装作不知道。
  “你好像不是这里的人,你从哪里来,有什么事? 请问姓名?”
  “我叫祝玲瑛,二十三岁,是农民。现住郝穴东边的熊家河。我来找亡夫的亲戚,但不知如何寻找,正发愁呢。”
  千田少尉问了很多,这女人思路敏捷,巧妙地转换话题,没有露出破绽。她的手很漂亮,说是农妇很难想象,但也有地主家女人的可能。
  千田少尉察看了她带的东西,例行公事地盘问,对这位从天上掉下来的稀罕美人,就这样放走的话实在可惜,所以他让士兵送来了汽水。
  “大老远的累了吧?喝点吧,晚饭队里会准备的,你慢慢坐。”
  “谢谢,给您添麻烦啦。”
  为了迎接贵客,炊事班做的晚餐果然很“豪华”,千田很高兴能与并非艺妓或者交际花的高贵女性共餐,就算是师团长也未必有此机会。
  “承蒙盛情款待,我该告辞了。”
  “长途跋涉很累了吧,还留您这么久,真不好意思,今晚就住在郭先生夫妇家吧,明天回去的时候再见。”
  千田请郭家顺收留她一晚,这也是为了监视。
  次日,千田拜访郭家,刚梳洗完毕的祝玲瑛,更显容颜美丽。
  “昨天真是谢谢了。”
  “您客气了,昨天睡好了吗?”
  “托您的福昨晚睡得很好。”她明亮的眼睛证实了这一点。
  千田少尉从祝玲瑛的话中感觉到了什么。在旅途中能够熟睡,说明她经常移动。中国正规军基本不动。而没有阵地、在日军和国军之间经常移动的只有新四军,祝玲瑛可能是新四军的间谍。
  郭家顺夫妇端来亲手制作的饭菜。饭后,千田少尉才和祝玲瑛第一次握手,柔软的手感令千田少尉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而祝玲瑛也感觉到千田明知自己是对方的间谍,却装着不知道而放过了她。
  后来听说祝玲瑛是李先念将军(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手下的女社会局局长。
  本书作者还写道:祝玲瑛以“美貌作武器”冒死前来侦察在短期内取得治安业绩的资福寺实情,其“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千田少尉“虽然猜中她的身份,但并不打算因为嫌疑很大就审问她,也没有将她当作新四军的间谍抓起来让自己立功的卑劣想法。由于她没有给警备队带来损害,也不会影响其防务。相比而言,将警备队为了当地百姓而和大家一起努力的形象传到敌方,则更有价值。”   作者的这番解释虽然很牵强,但证实了船头所述的往事。如此,能否断定这个自称23岁的“祝玲瑛”就是当年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李先念,兼任新四军五师师长)襄南地区江陵县公安局时年不满26岁的女局长舒赛呢?
  史 证
  舒赛,又名王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媒体上广为宣传的‘文革’初第一个贴林彪大字报的人,于1971年5月24日被迫害致死,笔者曾撰写《烈女传奇》记述了她的一生。她1917年生于湖北江陵,原名祝振容,因质疑“望子成龙”的旧习,上小学时自行改名“祝成龙”。1937年抗战爆发,她只身赴武汉考入湖北省救护训练班,后经地下党介绍赴鄂中农村参加革命,又改名“舒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她与“特工”相关的经历有:1938年,在襄樊受中共鄂西北特委派遣,到隆中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工作队第八中队,秘密向地下党组织传送文件;1939年,在竹沟受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危拱之派遣,化名祝况到国统区汝南组建剧团,于七七事变两周年期间开展抗日宣传演出活动;1940年,在豫鄂边区京安县和男战友八人前往区党委开会,途经日寇封锁线石板河,她自告奋勇以妇女身份前去侦察,将敌伪引向自己,使战友安全脱险;1941年,任京(山)安(陆)县委锄奸部秘书(兼手枪队指导员)期间,只身化装潜入辛家榨、同兴店等七个敌伪据点内建立内线;同年夏,受县委之命只身徒手潜入被日寇新占领的地区巡检司侦察敌情,被坐探告密而被捕,自称20岁的“抗日青年”,先后关押至安陆、云梦、应城,在狱中受刑不屈(曾使日军辅佐员松尾深为敬佩),后经区党委组织地下党营救出狱,因未暴露真实身份又化名舒守成在云梦敌区开展地下工作,搜集情报,争取敌伪人员,协助地下工作者,为边区输送短缺物资和进步青年等。翌年初,在日寇欲杀害她前,再次经区党委营救回边区,在保训班短期学习后,被破格任命为云梦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副局长;1943年3 月,新四军开辟襄南,解放江陵、潜江部分地区,舒赛从云梦调回家乡参与地方政权建设,任县委社会部副部长(后为部长)兼公安局长,组建江陵县公安局和手枪队,又改回原名“祝成龙”,人称祝局长,也是边区第一位女公安局长;1944年初日寇大规模扫荡襄南,舒赛因病和伤、病、孕妇等20余人被隐蔽于白鹭湖中的小岛上,因船只短缺,遇敌情难于转移,舒赛自带警卫员一人潜入日军(扣留我湖区船只的)据点,夺回渔船5只,使岛上人员脱离险境。
  舒赛独闯资福寺一事,笔者只闻传说,未见记载。此外,据当年她的女交通员黄文英回忆,舒赛曾和她化装成渔妇,潜入江陵湖区的土匪窝去营救被抓的基干民兵队长黄之夫,此事也未见记载。熟悉舒赛的人都知道她生前从不宣扬自己的事迹,有一个例子,当年她在京安被捕后,边区党委副书记陈少敏曾在《艰苦奋斗的三年》一文中写道:“我们的舒赛同志,在敌人用枪托打着她那脆弱的脑壳的时候,还在高声地喊着‘中国人不当亡国奴!’‘中国人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流血牺牲是光荣的!’”并号召大家,特别是女同志要向她学习。舒赛返回边区后,组织上要她在大会上讲“英雄事迹”,她百般推辞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称赞和宣扬”。
  确 证
  上述种种经历与特征都应证了舒赛与祝玲瑛的相似之处。再者,由于舒赛体型纤瘦,1941年被捕时自称20岁,两年多后自称23岁,也合乎情理。由此看来,网友所述“祝玲瑛”即“祝成龙”(舒赛)是可信的。
  《常德作战》和日本老兵的记述,从反面证实了这位“楚天奇女,抗日英雄”当年确曾独闯资福寺敌营,给日本侵略军留下了经久难忘的印象。这是一个未见于舒赛史料的真实故事。而后来在一些文字中所称她曾“乔装日酋,直入资福寺敌据点,集合守敌‘训话’,一举将两个班的敌军全部缴械”的说法,则是民间演义了。
  事实上,舒赛敢于只身“不退反进,主动到日军炮楼‘拜访’”,绝非以“美貌作武器”,也不仅是个人的“勇气和智慧”,还有客观的政治环境可以保证她此行能够全身而退,这是《常德作战》一书的作者和上述网友所不知情的。现笔者根据史料略述于后,以弥补相关文字的不足。
  1943年初新四军挺进襄南后,处于东西两肋受敌的不利局面,为促成“西线无战事”,襄南工委书记刘真邀请舒赛的父亲祝甘亭(襄南首个“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江陵县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出面去做西线沙市的伪江陵县保安司令曾尚武的工作。祝与曾有旧交,都是当地参加过武昌起义和攻克荆州城的辛亥革命老人。4月中旬,祝甘亭潜入沙市,说服了曾尚武对新四军保持中立,并邀其在皇屯寺与新四军负责人密会,共订“元亨”密码,暗中给予协助。曾部共五个大队,约2000余人,配合日军鄂西防区的小川旅团分别驻防于沙市以东的观音垱、岑河口等据点。资福寺属岑河口区,原来日伪并未设防,当江陵抗日根据地在敌据点周边的三湖地区建立了第三区民主政权后,始分兵驻于资福寺,在岑河口区插入楔子,将三区根据地一分为二,并不断对该区进行骚扰。驻岑河口的伪军大队长杨少卿,是曾尚武的外甥,当曾决定改弦易张暗助新四军后,祝甘亭曾陪同中共派驻曾部的联络员周方琳(化名高仰山,后为江陵县公安局秘书)秘密来到岑河口,当面向杨少卿约法三章:1.驻岑河口、资福寺的伪军不能在三湖地区挑起武装冲突;2.日军要你配合扫荡时,要事先给我军提供情报;3.我工作人员通过岑河和资福寺封锁线时,你必须保证安全,一律放行。杨少卿表示“一律照办”。此后,江陵公安局曾派化装手枪队潜入岑河口据点,击毙叛徒简化轩(国民党少校政训处长)、活捉汉奸简学美,在撤退过程中,杨少卿为了应付日寇,曾令部下朝天放枪(1945年春,杨即率部200余人向新四军投诚)。在以上政治背景下,舒赛为刺探敌情而独闯资福寺,即使出现了意外,还有杨少卿和曾尚武的幕后保护,自然是胜算在握了。
  (编辑:金 鑫)
其他文献
“七七”事变后,国共双方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经过考虑,决定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然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转变并非易事。几年来,南方八省的红军吃尽了国民党军队的苦头,一直把国民党视为可恶的敌人,而如今竟要改编红军,与“敌人”合作抗日,自然许多同志在思想上难以接受,对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理解,所以坚持不下山,因而红军游击队
期刊
阅读提示  在外敌入侵,民族危难的抗争年代,似乎每个有爱国心的有志青年都会勇敢地奔赴战场为国效力,顾准也不例外。这位当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在年少时也曾有过一段军人经历。他曾经如众多革命者一样,满怀报国热情勇赴抗敌前线,然而他的军事作战并不尽如人意,他似乎并不适合战场。面对挫折,他并未低头,而是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财经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崭露出高超的经
期刊
……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吾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船好好地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告无罪”。  说这段话的人是梅贻琦—清华大学的校长;  说这段话的时间是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三年之前,北平沦陷了,
期刊
1941年3月12日深夜,在皖南事变中隐藏于泾县、旌德、太平3县边界赤坑山蜜蜂洞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身边的军部副官刘厚总枪杀,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被击重伤。然而,几十年来,刘厚总的下落如何,始终是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1980年4月,我调到“安徽省革命斗争史资料收集整理办公室”(省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和党史研究室的前身),分工收集整理和研究安徽抗日战争时期党史资料。了解和厘清皖南事变
期刊
核心阅读  张云逸是唯一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开国将帅,1926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1929年12月,与邓小平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并任军长。1955年领授大将衔时,已年高63岁。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却从未负过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堪称“福将”。1976年,周恩来逝世前,贴身衣袋里唯一装着的,竟是他和张云逸、孔石泉的合影,这是为什么呢?  多彩的传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洋房,以及黄浦江口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无不散发出现代都市的极大魅力。相对于当时中国普遍的贫穷落后,上海的喧嚣繁华恍若有一种超然于中国土地的异域风情。白天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入夜则灯火辉煌,火树银花。上海,有着太强的诱惑力。  上海,也引起了日本人的虎视眈眈。
期刊
有两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对早期的皖东北抗日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就是张爱萍与江上青。他们二人的携手与合作,既写下了皖东北抗日斗争史的重要一页,也为人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亲情轶闻。  张爱萍轻车简从闯敌后  为加快豫皖苏边区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中央军委于1938年9月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1939年3月成立豫皖苏省委,张爱萍任书记。6月,在确定新四军游击支队行动方向时,出现了两种不
期刊
家乡沦陷  我叫陈模,1920年5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城鱼巷一个破落的大家庭。独生女,六岁上私塾,七岁入丹阳私立正则女子中学附小。10岁时,参加丹阳县演讲比赛,获得银奖杯。小学毕业,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附中,学习优秀,得二等助学金。毕业后,考入该校高师。1934年春,在镇江参加全省童子军大检阅,大露营。我是学校的旗手(有时是乐队的大鼓手),站在队伍的前面,接受蒋介石和宋美龄夫人的检阅。  
期刊
核心阅读:  1940年12月的一天夜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突然从皖南秘密来到上饶三战区长官部,悄悄住入了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家中。二人整整密议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上官云相又悄悄地返回皖南。不久,三战区任命上官云相全权指挥驻在皖南的军队,不管是掩护新四军“北撤”,还是防堵“南窜”,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历史档案记录了上官云相这一段时间的活动,把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国民党散布
期刊
历史的担当是一种使命,敢于担当历史使命的人,一定是时代的勇敢者。使命因时代不同而内容各异,有时艰难,有时困苦,有时险恶,有时沉重。具备使命感的勇敢者,从来勇往直前,义无返顾。  八年抗战中,新四军承担起坚持在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他们活跃在大江南北,上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御敌活剧 ,展现出一幕幕悲壮激烈的杀敌画卷,彰显了永恒传统的民族忠魂。新四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毛泽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