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语,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让科学课的导入语展示特有的语言魅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浅显尝试,试举几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联系生活语言导入法
在教学中,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精心组织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导入课堂,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建立。例如:
案例:《冷水和热水》的开课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喷泉吗?
生:见过。(大多数同学)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喷泉?
生:在公园里,泉城广场,我们县南护城河广场,那些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可壮观了。
师:老师也见过,的确像你们说的那样。不过,这节课老师能在教室里给大家做一个人工喷泉,你们信不信?
生:(有的信,有的不信,但都期待着教师的下一步行动)
师:(神秘地拿出一个烧瓶,上面连接一个尖嘴玻璃管,连接处用橡皮塞密封)我就用它来制造喷泉。
生:(急切想知道,有的甚至站起来看)
师:我只需要把它放进这个烧杯里,喷泉就会出来了!(师将装置慢慢放入事先准备的装有冷水的杯子中)
生:怎么没有喷泉呢?(大声质问)
师:(抱歉的样子)非常对不起,老师刚才拿错了烧杯,应该放进这个杯里才行。(拿出事先准备的装有热水的烧杯,并将装置放入)这次大家一定可以看到了!
生:哇!(生见到喷泉后异常兴奋)
师:(喷泉持续10秒钟后)人工喷泉好看吧!可是,在刚才的那个烧杯里为什么不能形成喷泉呢?
生:(很快作出反应)因为前面一杯是冷水,我估计喷泉只能在热水里才能形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同学。同学们,同样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在冷水中不能形成喷泉,在热水中却可以。看来,冷水和热水真值得我们去研究研究。(板书:冷水和热水)
此案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兴趣高涨。导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喷泉为载体,把人工喷泉的形成与冷水和热水联系起来,利用学生急于想看到喷泉的心理,再设置一个小小的障碍,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满足学生的需要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思考,寻找形成喷泉的原因,并为后续探究冷水和热水的特点留下悬念。
二、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法
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例如,在探究奶粉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两名同学比赛沏奶粉的快慢,让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师:刚才两位同学帮老师沏了两杯奶粉,大家观察到两位同学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加快奶粉在水中的溶解?
生:用热水,还用筷子搅拌。
师:在这两位同学沏奶粉比赛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呢?
生:(讨论后)提出问题:“影响奶粉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以上事例说明教师利用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参与学习,让课堂变得精彩。
三、情感传递语言导入法
情感传递语言导入法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导入方法。
例:《地球的卫星——月球》
课前:教师放《但愿人长久》音乐,并伴有多媒体课件(嫦娥奔月)。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并轻声地跟着唱起来。
开始上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水调歌头》,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
这时教师出示美丽的月球课件。
师:同学们,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去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它吗?
此案例中,教师声情并茂朗诵伴随着学生喜闻乐见的“嫦娥奔月”故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使学生对研究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精彩的导入语,如磁铁一样会吸引学生,成为教学乐章的优美序曲,科学课堂导入与其他科目一样,形式多种多样,风格也不尽一致,但都须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收到所需的效果,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探讨更多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语言导入法
在教学中,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精心组织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导入课堂,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建立。例如:
案例:《冷水和热水》的开课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喷泉吗?
生:见过。(大多数同学)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喷泉?
生:在公园里,泉城广场,我们县南护城河广场,那些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可壮观了。
师:老师也见过,的确像你们说的那样。不过,这节课老师能在教室里给大家做一个人工喷泉,你们信不信?
生:(有的信,有的不信,但都期待着教师的下一步行动)
师:(神秘地拿出一个烧瓶,上面连接一个尖嘴玻璃管,连接处用橡皮塞密封)我就用它来制造喷泉。
生:(急切想知道,有的甚至站起来看)
师:我只需要把它放进这个烧杯里,喷泉就会出来了!(师将装置慢慢放入事先准备的装有冷水的杯子中)
生:怎么没有喷泉呢?(大声质问)
师:(抱歉的样子)非常对不起,老师刚才拿错了烧杯,应该放进这个杯里才行。(拿出事先准备的装有热水的烧杯,并将装置放入)这次大家一定可以看到了!
生:哇!(生见到喷泉后异常兴奋)
师:(喷泉持续10秒钟后)人工喷泉好看吧!可是,在刚才的那个烧杯里为什么不能形成喷泉呢?
生:(很快作出反应)因为前面一杯是冷水,我估计喷泉只能在热水里才能形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同学。同学们,同样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在冷水中不能形成喷泉,在热水中却可以。看来,冷水和热水真值得我们去研究研究。(板书:冷水和热水)
此案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兴趣高涨。导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喷泉为载体,把人工喷泉的形成与冷水和热水联系起来,利用学生急于想看到喷泉的心理,再设置一个小小的障碍,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满足学生的需要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思考,寻找形成喷泉的原因,并为后续探究冷水和热水的特点留下悬念。
二、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法
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例如,在探究奶粉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两名同学比赛沏奶粉的快慢,让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师:刚才两位同学帮老师沏了两杯奶粉,大家观察到两位同学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加快奶粉在水中的溶解?
生:用热水,还用筷子搅拌。
师:在这两位同学沏奶粉比赛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呢?
生:(讨论后)提出问题:“影响奶粉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以上事例说明教师利用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参与学习,让课堂变得精彩。
三、情感传递语言导入法
情感传递语言导入法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导入方法。
例:《地球的卫星——月球》
课前:教师放《但愿人长久》音乐,并伴有多媒体课件(嫦娥奔月)。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并轻声地跟着唱起来。
开始上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水调歌头》,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
这时教师出示美丽的月球课件。
师:同学们,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去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它吗?
此案例中,教师声情并茂朗诵伴随着学生喜闻乐见的“嫦娥奔月”故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使学生对研究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精彩的导入语,如磁铁一样会吸引学生,成为教学乐章的优美序曲,科学课堂导入与其他科目一样,形式多种多样,风格也不尽一致,但都须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收到所需的效果,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探讨更多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