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体后壁胃重复畸形一例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间断腹上区隐痛不适2个月于2012年4月5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饮食、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健康,无手术外伤史、消化性溃疡及胰腺炎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腹软,腹上区偏左深压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CEA、CA19-9检测结果均正常.胰腺增强CT检查:胰体尾部上方包块大小约为7.2 cm×3.0 cm,边界光滑,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1). 关键词:胃体重复畸形;诊断;治疗

其他文献
EST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1].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单纯EST治疗风险高、操作时间长.Ersoz等[2]首次报道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疗效.随后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4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取石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肝癌生长与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 采集健康自愿者外周血50 mL,体外培养健康成人细胞因子诱导的DC和CIK.160只雄性ICR小鼠建立H22肝癌细胞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生理盐水组:仅经胃灌注与索拉非尼组同等的生理盐水;(2)索拉非尼组:经胃灌注索拉非尼100 μg/g,1次/d;(3)DC-C
目的 比较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治疗(抗TNF-α单抗组),20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组).比较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
2014年9月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荣获“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期刊
目的 总结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进行血清AFP、CEA、CA19-9等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指标检查,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1年6月.结果 15例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行CT等检查收集二维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模拟手术操作以制订手术方案.术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选择性阻断肝血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或非解剖性局部肝切除术.采用电话和门诊
直肠癌手术中清扫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第3站淋巴结,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如何既能保证规范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又能充分保障左侧剩余肠段的血供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探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对133例直肠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保留左半结肠血管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术.133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该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7%(9/133).
目的 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低分化和未分化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0例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低分化和未分化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其中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161例、15~20枚患者53例、21 ~30枚患者33例、>30枚患者23例.采用门诊、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
目的 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梗阻性黄疸70%部分肝切除SD大鼠模型.随后将1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肝中、左叶切除;内引流组:于扩张胆管和十二指肠间置管引流;外引流组:于扩张胆管置管,导管另一端从腹腔引出.每组40只大鼠.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引流7d后行肝中、左叶切除,于术后0、1、2、4、12、24、48、72 h收集3组大鼠血液
目的 探讨根据CT检查数据建立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20例受试者(无肝脏基础疾病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试者CT检查图像,设定肝周下腔静脉4个层次(P1: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水平、P2:肝静脉根部汇入下腔静脉上缘水平、P4:下腔静脉肝脏下缘水平、P5:肾静脉根部汇入下腔静脉上缘水平)测量周长及各层次间的垂直距离.在假设肝周下腔静脉完全充盈前提下,利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