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战略发展构想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8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号角、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绘就了一幅未来十年全国、全省教育发展的蓝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治任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是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在国家、全省教育发展战略全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安排中确立前进的方向。并下大力气抓好落实,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上,要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组建多形式的职教集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要加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以市为单位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调整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示范专业建设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上,要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上,要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相融合;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促进职业教育终身化。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健全上,要优化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依靠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健全督导检查制度。要完成这些十分光荣和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理念正确,才能使得思路正确,思路正确才能促进路径和措施正确。
  
  1 确立国民素质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是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征程中的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努力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胡锦涛总书记将“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大力发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说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素质就是劳动者素质,也就是国民素质。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生产力竞争素质的主要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比较弱。产品的附加值还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技能人才。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重塑。全球生产力正在调整重组,市场分工不断变化,使得各国人才结构变动和技能素质提升成为必然,经济体之间生产力竞争越来越依靠规模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高超的人才队伍作为有力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职业教育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在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座谈会上说,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素质。研究表明,当今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之间的互相依赖日益明显、凡是职业教育好的地区、国家,其产业工人素质就高,产品在市场上就有竞争力。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同样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着眼点。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从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更应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是当地的国民素质。2009年江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3%。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达80%左右。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回到生源地工作。在本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绝大多数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就是当地的国民素质。
  
  2 确立教育公平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战略的工作方针,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学以致用的教育机会,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教育内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偏低,轻视、忽视、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职校毕业生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缺乏升学路径。自我持续发展的愿望得不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暗淡,致使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结果也不公平。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要做到在教育发展中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建设资源配置优先、研究工作优先。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而且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 确立科学政绩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各级党委、行政部门、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的神圣使命。 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既要看考上北大、清华多少人,更要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地、为民族培养了多少高素质社会公民。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旺盛而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而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而社会吸引力不强。中央强调大力发展而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公平教育目标与政府责任缺失的情况下,更需要把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政策制定、管理监督、整体服务作为教育科学发展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考察各地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领导的主要指标。
  
  4 确立全面质量观,把内涵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首要的位置。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为导向,构建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教育规律和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
  
  二、在新的目标引领下,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
  
  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路线图,教育部组织编制了《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方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使职业教育资源更优质、队伍更优秀、质量更优良、体系更完善。
  
  1 创新发展方式,优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效益和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创新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公立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积极探索行业、企业主动支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3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优化“三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江苏人为总要求。坚持就业创业并举,拓宽升学渠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 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师资整体素质。
  完善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5 创新考试招生制度,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推进教育公平,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和升学途径。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 创新质量评价制度,优化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以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重要指标的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的多种评价方法,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
  
  三、在新的跨越中,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任务
  
  要将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落实到位,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完成以下12项工作。
  
  (一)健全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放在优先位置。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普遍关心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坚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规模。积极拓展招生范围和对象。举办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和招收就业、待业青年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面向退役士兵、青年农民、生产服务一线人员和下岗职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比例。职业学校各类技能培训总量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大体相当。加强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积极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中西部来江苏就读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具体负责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省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增长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公办职业学校基本建设债务。落实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积极试点并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政府统筹职工工资总额的0.5%部分,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等。
  
  (四)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以公办职业学校为主体,深化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引进民办教育运行机制,探索多种形式办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引导民办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鼓励组建以专业为纽带、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引企入校,遴选40所新兴工业园区职业学校与所在园区签订园校合作办学协议,围绕园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专业设置,围绕园区企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教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国际交流 与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五)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合作。加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与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络、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建设200个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一流、人员配备齐全、管理科学,具备转岗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使国家、省、学校实训基地覆盖到每一个专业、专业群,有力支持学生实践能力在我省战略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确定一批知名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职业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发布本地区人才需求信息,积极推行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财政部门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推进“引企入校”。
  
  (六)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基本条件,修订和完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和办法,以省辖市为单位继续推进职业学校布局调整。2012年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骨干专业均建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达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办学点、办班点。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意见》,全省新增5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好10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创建150所国家级示范中职校和国家优质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到2015年,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50%左右的职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职业学校或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标准,创建一批国内一流的窗口学校:全省60%的职业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我省相关新兴战略产业、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严格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设置和管理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名称规范。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凸显江苏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七)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德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规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做到产业文化进学校、企业文化进课堂、专业文化进实训基地。创建一批省级和谐校园。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拓宽德育路径,丰富德育内容,保障德育经费,创新德育形式,每校均有若干德育特色项目。学生的公民意识、职业道德、人文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80%以上。不发生校园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
  
  (八)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制定《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意见》,引导职业学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技能人才紧缺专业和方向。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和岗位规范,研究制定中职、五年制学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职业学校主干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骨干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重点建设300个中职、100个五年制高职省级品牌专业和150个中职、50个五年制高职省级特色专业。创新一批国家示范专业点。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所有专业均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学校生均教学设备价值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别达到6000元、5000元、4000元。
  
  (九)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制定《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意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改进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专业教学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创新教材应用。开发编制11个专业大类1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教材,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专家资源库,分类、分层、分批开展国家规划教材师资培训活动;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加强教材的监督和管理。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完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健全覆盖学生、教师、校舍、设备、经费、教学、专家等方面的电子信息档案。2012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化和中等职业教育政务化,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015年,全省职业教育基础信息库、基础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全部建成。
  
  (十)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管理职业学校编制,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对照省定标准,逐校核定教师编制,职业学校教职工与学生之比达到1:11。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岗,优化结构,按岗聘用。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适当。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开放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通道。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专业教师每3年、公共基础教师每5年轮训一遍,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与兼职制度健全。开展国际交流、培训与合作。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专业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创新工作室。职业学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20%以上。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或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十一)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制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内容与方法,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控制班额,每班原则上不超过40人。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完善,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秀。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80%。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5%。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70%,学生就业满意率不低于90%。建立学校创新大赛制度,省级创新大赛成绩优秀。学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有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十二)基本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学生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促进五年制高职健康发展,2012年前,规范现有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布局,清理办学点。对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取消五年制高职办学资格。建立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学习制度,探索中、高职贯通一体办学,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互通的学籍管理制度与平台。
  我们还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评定一批市县(市、区)作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实验区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招生与学籍管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其他文献
为了正确审理存单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1月25日作出了<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划分存单持有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一)顶层设计框架回过头来看国家近十年来的发展,国家顶层设计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呢?我觉得至少包括:第一在发展的指导理念上,以胡锦涛同
近年来,不少地方为实行村务公开,成立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筹多种议事会,深受农民的拥护和欢迎。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议事会成员虽然敢于顶歪风、说真话,但由于
1998年夏秋之交,焦作市部分人大代表高扬法律之剑,使一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最终永久关闭。这次监督行为,引起了全市人民的极大关注。污染严重令人震惊这家企业的全称是珠海
爱好可以说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你一次性存入银行里却永远也取之不尽的"快乐存款"。给自己培养了一种爱好,就等于为自己开辟了一片鲜花盛开的林园。给自己培养了一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职校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其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但许多中等职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提出在专业视角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设想,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姜进梅(1978-),女,汉族,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之多,它是目前家庭特征之一,也是今后教育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我班共有65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52名,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有着显著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智力水平高,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弱点,那就是他们中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即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我觉得独生子女特异性的产生,主要是家庭教养不恰当造成的。为了优生优育,很多家庭重视“健康投资”。有的家长无节制地满
2001年8月22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冒着高温酷暑,深入到中年县冯堂、黄店、姚家、仓砦、郑奄5个乡镇,看望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市、县、乡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并就有关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