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虫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雯和爸妈在外面整理后备厢里的杂物。我又从米桶里抓到了一只虫子,若是没记错的话,它的学名好像叫作米象。这些在白色戈壁上平移的令人生厌的黑色颗粒,也许不是个好兆头,我用镊子把它夹了出来,用拇指碾碎,它们已经嗑坏了不少比自己大许多倍的米粒,那些泛黄发黑的粮食很容易滋生出危险的黄曲霉菌,这种害虫在受到惊吓时会进入假死状态,一动不动,就好像一粒奇形怪状的芝麻,在你眼花或不耐烦时钻了你的空子,逃过一劫。
  几个月前,正在休假的我忽然收到哥哥的加密邮件,提供了解除我身体里定位装置的密码和这间偏僻的林中小屋的坐标,让我立即带着爸妈还有嫂子谷雯离开,并叮嘱我留在这里,甚至为了让我相信,他还用上了我们之间约定好的最高级别的警告符号—— 一只他自己设计的红色蜘蛛,然后我就在电视上看到了他意外身亡的消息。
  我总算知道,他生前大部分的工资与专利分红都用到了哪里:这间小屋人迹罕至,位置隐蔽。离最近的市镇整整有一百公里不说,还没有自来水和电缆,不过后院有一眼人工开凿的深水井,一个信号屏蔽天线,甚至还有一套造价惊人的航空用能源供应系统。
  我们在这里待了快两个月,妈和谷雯虽然害怕却很平静,爸又开始擦他那把雷明顿,他一直有去猎场打猎的爱好,我小的时候,他偶尔会带回一只兔子,一只半野生的飞龙(雉鸡),或者狍子。可妈在我参军后便不让他杀生,把他买来的12号弹通通锁了起来。太多的疑问有待解开,家里笼罩着一层悲伤又紧张的氛围,我觉得我得离开了,至少得找出真相。
  “泽铮,”雯姐走进厨房,脸上还有眼泪的痕迹,递给我一个盒子,“我在泽铭的房间发现了这个,是留给你的,上头有锁,我没法打开它。”她神色眷恋又哀伤地望着我。我知道,她又在透过我怀念我的孪生哥哥了。
  “我来筛米吧。又生虫了?”她扎起围裙,抢过我手中的活计,也许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于此时的她来说是一种减轻内心痛苦的好办法,“这儿交给我,你去看看你哥留的东西吧。可能会有什么……”她没能说完,转过头又开始抹眼泪了。
  我端详着这个精巧的金属盒,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那种惡作剧盒子。哥哥总会在里面藏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大多会是一张冒险游戏的藏宝图。
  盖子上的旋钮,左三圈,右五圈,按下去,盒子打开了,里面是一张磁卡、一根军用照明棒和一张纸条:去地窖。
  我像小时候一样按图索骥,印象中的地窖通常是晦暗且潮湿的,但这间却不同,干燥温暖。虽然一样晦暗,但在照明棒的荧光下我能看见空间的边缘与轮廓。这里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穿过堆满哥哥的杂物——一台工业超算服务器,还有平时不多见的医用打印机——的通道,我在尽头处一面巨大的金属屏幕前停了下来。
  我将磁卡插进墙上的识别卡槽,忽然一束闪光击中了我的眼睛,眼球灼烧般的痛感差点儿让我叫出声来。我的视网膜里植入过感知强化器,那层坚韧透明的交互显示器似乎被突如其来的闪光扯碎了。像素点与乱码布满我的视线,针刺感与热量在眼眶里翻滚,我极力忍住了想抠出眼球的欲望。随后,我迷乱的视野里出现了另一片光景,沙滩上的沙粒、明晃晃的日光、纯白的盐田和雪原。
  “真是遗憾,咱们要用这种方式见面。”整个地窖一下子都亮了起来,一个人影从白光中出现,哥哥此刻就在我面前,看起来瘦了不少但精神不错,“但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需要真相。”我尝试着向他提出问题。
  “恐怕我无法回答你所有的疑问,因为这是提前录制的讯息。”我和他面对面一起坐下,同样的姿势、高度,我们小时候很喜欢这样游戏,做出一致的动作,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就是真相。”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他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你应该知道我的工作。”
  “生物信息工程师,我们部队许多新鲜玩具都出自你们的孵化器。”我说。
  但他像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说着,我这才意识到面前的哥哥确实只是一段跨越时间的影像罢了。“生物信息工程师,我给你们造了不少有趣的东西。”停顿片刻,他继续道,“但我做的远远不止于此,我参与了一项伟大的错误,我创造了‘生命’。”
  “生命?高危险性的强人工智能?”
  “神谱项目。”他非常失望地摇了摇头,悔意溢出了内敛的神色,“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真的没想到……”
  “说得详细点儿。”我下意识地想和他对话。
  “我得和你说得详细点儿。”他坐了起来,完美的镜像破碎了,“我们创造了一批‘素体’,没有灵魂的人类躯壳,我叫他们‘白纸’。我们用基因剪辑技术阻止了生成意识部分的大脑生长。”他手指在空中一划,一颗残缺的脑模型浮现在我眼前,像是被松鼠胡乱啃了一口的胡桃仁,“一旦这种技术成熟,那么器官移植将不再需要配型。还记得你有一次出任务心脏中枪吗?给你移植的心脏就是这样来的。”
  “可医生说……”
  “但医生只是说你很幸运,对吧?你是第一个成功的病例,当时我以为自己可能会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了,可没想到的是……”哥哥像忽然想起什么,陷入了自己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才又接着说道,“后来我的研究被叫停封存,其他的势力插手进来开展了另一项平行研究,他们尝试着把强人工智能塞进‘白纸’的脑子,他们成功了,也出了大乱子。”他更加无奈地讲出了自己一手造成的灾难,“第一批接受植入的强人工智能选择了结束生命,伊尔芙和艾尔达,两个在类人服务类与安保类机器人上表现良好的女性强人工智能。”
  “第二批植入的智能则对人类产生了敌意,被人道消灭,直到第十二批才真正的适应了‘白纸’。然后,他们成了几条战线上的可消耗品。”他右手扬起,大陆与海洋凝聚成型,“开罗、圣保罗、耶路撒冷和澳门。”
  他说的这一切我有所耳闻。三年前,全球各地出现了一支秘密暗杀组织,无论再难的任务他们都能成功。没有人真正见过他们的长相,因为见过他们的最后都成了死人。即使被俘,他们也会马上启动自毁装置,不会留下牙齿、虹膜或指纹一类的证据,遗传信息特征也会被体内的辐照植入物破坏。他们有组织且目的明确的进行破坏与袭击,只在夜晚出没。所以又被人称为“夜行尸”。   “知道为什么我們最后会成功吗?”他看着我,嘴里说着一样的话,我们还是镜像一样的姿势。“因为他们都是你。他们不只是人工智能,还拥有了你的意识。仔细想想,为什么你那么多次身负重伤,陷入险境,最后却总是能活下来?而你的战友却一个个都死了。你以为他们叫你‘猫骑士’,你就真的有九条命?”
  我忽然意识到军医每次说给我进行的特殊治疗,可以确保我像一台时刻完美运转的机械,只是一个骗局,“我是何时开始……”
  “事实上,你三年前就在一次渗透作战中被反蛙人武器毁掉了。你还记得你参与的人体意识数据化项目吗?三年前你再次醒来的时候,就不再是从前的你了。”说到这里,哥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因为你的‘灵魂’,这是任何强人工智能都比不上的。当我知道这一切的时候,你已经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夜行尸’。
  “你经常做噩梦,对吧?”
  是的,我总是会梦见自己在一个地方醒来,杀死不知名的目标,随后被击倒,然后在一片火焰中醒来……
  我忽然都想起来了:我的每一个身份与目标,我是怎么把他们送到下面去,又是怎么变成一团冒烟冒油的黑炭。开罗市总警察局长、圣保罗的间谍女作家和躲藏在澳门的遗传学专家……我记起了他们所有人。
  “还有蚀骨的疼痛,”泽铭的这句话如同我所有苦难的开关,疼痛如潮汐般涌上,“那些疼痛你忘不了吧。你一次次死去,又一次次被救活,但你的记忆因为反复被改写,已经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当我发现他们开始寻找其他的实验体时,知道你就快要被当做弃子处理掉了。所以,我早一步安排了你们的逃亡,还有我和你的意外……是的,和我一起出意外的还有你。”
  突如其来的真相击穿了我的身体,我瘫倒在地上,“哥哥,你根本不必如此,我三年前就已经死了,而你,还有雯姐啊。你这样牺牲,让我怎么去面对他们……”
  “我不想再有下一个你了,没有人应该承受这些,就算那只是一段意识。我始终没有给他们‘白纸’的全部技术参数,这曾经是我们的护身符,但我如果不死,这一切就永远不会结束。现在,我死了,不会再有‘白纸’了,永远不会。而你要活下去,替我活下去。”他忽然抓住我的手,镜像开始交叠,那种感觉不像是信息或幻觉,突然间,视野中的白色消失了,但现实比程序造成的幻想还要令人可怖,整间地窖的电缆与机械都活了起来,恍恍惚惚间我看见了一张人脸,像是照镜子一般的脸,一只并不温柔的柔性机械臂抓住了我的手,力气大得出奇,我无法挣脱出哥哥的怀抱,他的“臂弯”淹没了我。
  我在尖刺与电缆的缠绕中蜷缩起来,像是回到了生命初始的地方,他也在这里,微笑地看着我,我们一起合上了眼皮……
  我从地窖里走了出来,拿出了一盒12号口径萨博特弹,爸妈都没察觉我的异样,我循着枪声走向老爸的方向,车里也有属于我的一把雷明顿,那是我在101部队的纪念品,我和老爹一起上了山,附近山区的野物还算多,我们一下午还是搞到了不少战利品,一只野猪、一只大雁和不少无毒的蕈子。
  我们归来时,雯姐正在准备晚饭,她还在米箱里寻觅并消灭那些害虫,米箱里一粒丑陋的“黑芝麻”突然生出了腿,钻进了白色的沙丘里……
  【责任编辑:曹凌艳】
  小雪说文
  小雪最近经常收到两万字起步的校园来稿,一来很开心大家高涨的创作热情和了不起的幻想能量,二来也真的是希望大家能更克制地去完成自己的创作练习。因为,大多数“万字俱乐部”的故事有四分之三都是可有可无的,有的有观点没有叙事;有的呢,有细节却没有情节;还有的呢,技术设定就占了半壁河山,等到开始要讲故事的时候,小雪就只看到了未完待续,遗憾退稿之余,也只能安慰自己,要微笑地活下去——各位,挖坑不填,很可耻的好吧。所以,在大家可能还没有能力驾驭大篇幅的、复杂的故事时,不妨先练习如何在小框架下完成故事。
  本期上刊的作品《米虫》,在三千多字的篇幅里,讲了一个信息量还挺大的故事,作品以日常开篇,徐徐展开,讲述了“有故事的男青年”军人弟弟的曲折经历和科学家哥哥的牺牲,其间加入了包括克隆技术、器官移植、意识上传复制等等科幻设定,而这些设定与故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比较好地起到了为情节服务的作用,当然,如果这个故事能够再展开一些,加入一些细节或者反派人物,应该会更有可读性。
其他文献
[技法指导]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题目要求选“是”或选“非”,多为选“非”。选项的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与分析,所以,要找出选项的设错点,必须做到以下两步:  第一步,梳理文本。仔细阅读文本,进行梳理,理清“是谁,在何时何地,任何职,做了何事,与何人相关联,有什么品质(特点、评价或后果)”等。  第二步,细心比对。比对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1  那仿佛是一场星际间剧烈而偉大的碰撞,湿透的星尘划过天际,迸发出无法再见到第二次的灿烂色彩,潮汐温凉的波浪拂过流动的河,它已接近海洋。  他快要听到那声响了。  “我听说了一个消息,最近北苑的墓园可能要涨价,应该提前预订。”  “是要提前预订,把轨道设定好直送墓园,不然来不及。”  从弹簧上附乳胶棉垫的精致座椅、自动甄别身体各项指标的仪器、营养精心配比的病员餐,到时时回荡的舒缓音乐、粉白衣着的
2019年11月23日,“大V”博主“眸冷骨累的王马丁”发帖称自己十多年前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对学校图书馆里自己喜欢的古书,统统只借不还,按规定赔偿。他表示,在当时按图书标价的3倍(約10元)把这些书据为己有是“合理的价格”。  11月26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事件当事人曾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于2000年入学,2002年因受学校处分而退学。  网友millyylj: 合理合规
1  鲲死了,尽了万年余生。  它的身体被冲到了岸上,淡红色的鳞片削断草木,隆起的外骨骼摩擦着沙丘,庞大的尸体沿着珠岛的海岸线形成了一座连绵的巨山。  无数的淘金者抛下了矿场,向珠岛前进,他们要开采鲲,鲲的肉可比黄金还要值钱。一时间采鲲的热潮席卷了世界各地,无数满怀希望的年轻人被国家批准前往这座鲲山发展自己的事业。  “不行,还是不行。”渔夫摇了摇头,眉头上挤出了几层皱纹。他的左手上拿着鱼矛,右手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有这样一位花样滑冰男选手,他凭借一曲《阴阳师》,展现出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滑选手。  他是第一个获得花滑男单奥运金牌的亚洲人,19岁就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的大满贯,还是史上第一位大奖赛总决赛四连冠获得者。更厉害的是,他12次打破世界纪录,是花滑男单所有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就是羽生结弦,日本花样滑冰选手
“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我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学习数学。但是,那些带有数学元素的科幻作品,确实能让我体验到烧脑的乐趣和顿悟的快感,这种体验又是我特别不愿意失去的。老师,我还有机会吗?”  “Come on,同学,也许科幻会让你发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呢,今天就加入我们的科幻奥数班,先一起聊聊数学类科幻作品中的那些流派吧。”  第一派:硬到
“你已被移植了。”余明博士笑着对我说。  “移植了什么?”我睁大了眼睛,好像刚从昏睡中醒来,不安地问道。  “哈哈——”余博士宽容地笑着,“看来我的手术基本取得了成功。你已移植了前歌星‘万人迷’的部分记忆。你难道忘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当然还有你超人的勇气与狂热。”  余明博士用他那铿锵有力的语调对我说,掩盖不住内心喜悦:“你已经沉睡了一周,啊!伟大的一周,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周。应
在《攻壳机动队》和《阿丽塔:战斗天使》中,主角只有大脑保存完好,安装了外骨骼之后奇迹般地复活,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下,还能进行激烈刺激的战斗;在《黑客帝国》中,人类通过脑后插管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生活,并且浑然不觉有任何异样;在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说《冬季市场》中,主角患有先天性残疾,只能依靠脑机接口控制外骨骼活动,为了摆脱羸弱的肉体,她最终将意识转译成计算机程序,获得了永生。在《科幻世界》2019年
为感谢造物主赐给他第一个王子,心大星①皇帝马洛斯四世下令召集所有能工巧匠,修建了一座庙宇。从古到今,心大星上其他的所有建筑物跟它相比,都黯然失色。这座庙宇全部用水晶筑成,屋顶被众多尖塔覆盖,如同百万个闪闪发光的矛尖指向太阳。支撑整座庙宇的是二百一十七根圆柱,为的是纪念马洛斯四世的二百一十七位祖先。只要轻轻敲击,每根柱子都会发出美妙的音符,声音可传至数千米之外,虔诚的信众们一旦听到,便会开始祷告。 
[“速”材展示]  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来自杭州的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硕士彭敏,获得总冠军。爆冷门的比赛结果,让雷海为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获得总冠军后的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说,他7岁开始读诗,喜欢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这与他小时候的家教有关系,也跟他父亲有关系。他父亲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会把古诗写出来,贴在厨房的墙上,教他朗诵。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