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伦理化特征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律道德化,即法律和伦理道德杂糅在一起,彼此不分。这种法律伦理化的倾向集中表现在礼法融合的进程中。春秋决狱、准五服以制罪、礼法合一、依礼制律是礼法融合的突出表现。息讼、无讼则是法律伦理化的具体实践,表现为通过明礼教化和息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法律伦理化产生的弊端。
  关键词:法律伦理化 礼法合一 息讼
  关于“法律文化”应当如何准确界定,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有各自的阐述。本文所讨论的法律文化的特点,是将文化置于“法律”概念所及范围之内进行的分析。笔者认为,法律文化是指以法律规则为核心内容的一切规则及其相关的法律实践活动。可见,法律文化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法律规则,二是法律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法律内容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律道德化”,或者说“道德法律化”,即法律和伦理杂糅在一起,彼此不分,许多传统道德的内容都上升成为法律。下面笔者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古代法律的伦理化特征。
  一、礼法融合——法律伦理化的产生和发展
  1.春秋决狱。古代法律文化的伦理化倾向从汉初法律的儒家化发展就已初见端倪。在礼法融合的进程中,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春秋决狱,是指遇到关于伦常而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现行法律虽有规定但有悖伦常的情况下,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记载的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实际上是将道德理论的内容直接作为法律规则来使用,实质上就是道德法律化。《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使其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一种“法律形式”。后来,引经据典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春秋》,还扩大到儒家的其他文化经典,这被史学家称为“引经决狱”。当遇到纠纷,民众不是选择法律作为维权依据,而是诉诸伦理道德经典。加之当时成文的法律条文较少,而儒家的经典及其相关的著书立说较多,这些都加速了法律道德化的发展。至隋唐,礼法高度融合,春秋决狱方告结束。
  2.准五服以制罪。礼法融合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五服制罪”原则的形成。“五服”制度是我国古代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其所穿的丧服、服丧的时间及服丧期间应遵守的礼制各不相同。根据血亲的亲疏远近,亲属分为五等,由近及远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西晋《晋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律之中,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形成。该原则广泛地适用于亲属之间的侵权行为、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准五服以制罪”实质上是同罪异罚的体现,具体表现为:在刑事法律方面,亲属相犯,晚辈侵犯长辈,处罚比常人重,且关系越亲处罚越重;长辈侵犯晚辈,处罚比常人轻,且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盗,处罚比常人轻,且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法律方面,比如在转让财产时违反法律,亲属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形成是礼法高度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继汉朝开启礼法融合之后法律伦理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古代法律伦理化特征的集中体现。
  3.礼法合一,依礼制律。上文提到,至隋唐,春秋决狱方告结束,其原因就在于隋唐时期礼法高度融合,儒家主张的礼基本上已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条文,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春秋决狱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礼法合一,顾名思义,就是礼与法的高度结合,彼此渗透。这是我国古代法律的显著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法系的最典型特征。《唐律疏议》中提到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是道德法律化的具体表现。礼法合一在唐律中的集中体现为“三钢”,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唐律的许多法律条文都直接来源于礼制的规定,比如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同居相隐等,真正地做到了“一准乎礼”、“出礼入刑”、“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对法律条文的解释,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依据。总的来说,唐朝礼法合一,许多伦理道德的要求直接转变成法律的具体规范,使得封建伦理道德进一步法律化。
  二、“息讼”——法律伦理化的实践形式
  前文提到,自唐朝以来,中国古代的法律呈现出礼法高度融合、法律道德化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重礼轻法”,比如儒家在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基础上提出了“礼治”、“德治”的观点。在中国古代的法律中,道德伦理与法律基本上是不区分的,立法的依据多采用道德的评价标准,进而产生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实践模式,法律保护的多是伦理纲常秩序,从而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息讼”的风气。当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时候,人们更多地是采用道德的教育和感化,而不是诉诸法律来解决纠纷。统治者长期以来对礼治的重视和不懈推广,使人们从内心形成息讼不争、无讼为上的观念。
  1.明礼教化的产生。明礼,顾名思义就是明白礼义。《荀子》中提到“明礼义以道之”、“明礼义以化之”、“立君上,明礼义”等等。《诗经·经解》写到:“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可见,用礼教化民众的理念很早就产生了。儒家的明礼教化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的“德治”思想。统治者要听命于天,而非民众的意愿,进而产生了“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思想,提倡德治,以教化为主,先教后刑,先礼后法。可见,在司法实践中,礼义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法律的地位的,在适用上也是先礼后法。在我国古代,宣扬明礼教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大力提倡封建伦理道德,比如大力表扬和宣传孝子、悌弟、贞妇烈女等“道德模范”人物,为他们著书立说、载入史册。明朝的《御制大诰》,将明礼教化和法规律令杂糅为一体,每一条诰令前是一个或数个相似的典型案例,然后是根据该案例制定的律令,最后是统治者的“训导”,训导的内容多事告诫臣民要从中吸取教训、趋善避恶,宣扬惩恶扬善的礼义教化。《御制大诰》在民间极为普及,礼法合一的程度可见一斑。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统治者在社會中大力倡导和推行以伦理道德来解决纠纷,将伦理纲常写进法律,使得法律实践呈现出伦理化的特征。
  2.息讼观念的宣传和推广。明礼教化的内容包括宣扬息讼、实现无讼。息讼,就是要民众不要去官府打官司,自行解决双方的纠纷。无讼,就是要社会出现没有诉讼、无人打官司的局面。息讼、无讼的观念来源于孔子。《论语·颜渊》中记载孔子曾提到:“听松,吾犹人也,必使无讼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德治的推崇、礼治的宣扬力度之大自不必说。明清时期,息讼无讼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顾炎武甚至认为“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状态,“民不见官”是总的原则。官府息讼、无讼的宣传途径主要是“拒绝受理、拖延诉讼、教育感化和设‘教唆词讼’罪”等。此外,对到官府起诉的民众采取重征费用、禁民知法、限制讼师、农忙息讼等等措施来达到息讼无讼的目的。也就是说,民众可以到官府去起诉,但是官府对民众的起诉设置了重重障碍,程序繁琐、费用较高、风险较大。在这样的“高压”诉讼模式下,民众自然不愿意去官府打官司,民众普遍“惧讼”、“厌讼”,社会上也就出现了少讼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看清法律伦理化本质上是封建道德的法律化,没有体现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不利于法治的发展。对于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伦理化特点,我们应当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传统,以史为鉴,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吾芟著:《中国法律文化概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于乐平:《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从权与法的关系谈起》,《改革与开放》2010(4).
  [4]李志成:《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影响》,《东北企业文化》2013(2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问题伴随经济发展愈演愈烈,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宏观指引下,深入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剖析其关系现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举措,以期在充分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 关系  土地,古往今来一直都是人们生产生活
期刊
摘 要:道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它把各种经济资源紧密联系起来的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战略性、全局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改变,对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基于道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分析,不断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从而使二者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道路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共同促进
期刊
摘 要:煤炭国有企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对于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效益 发展途径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
期刊
摘 要: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无法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而内部控制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这样的状态无疑阻碍了国企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带来负面效应,可见创新与改革内部控制制度是部分国企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主要就国企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国企 内部控制 措施内部控制作为国企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管理合
期刊
摘 要:在封建王朝的几千年的统治时期,各个王朝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尤其明朝制定的一套完整、严苛的法律制度达到了封建王朝法律发展历史的顶峰,本文通过对《万历邸钞》史料为依据,来分析明万历年间法律实施状况并进行研究。  关键词:《万历邸钞》 法律制度 史料价值  从古至今各个朝代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明代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在各个封建王朝法律发展历史上达到了顶峰。元末当朝者的腐败无能,对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也受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更加精确与规范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改进方法,并进一步基于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具体流程分析的前提下,重点提出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成本核算原则等实践措施,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给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不断膨胀,印刷行业也开始不断壮大,逐步涌现出一些极具特色的印刷行业,当然以打印店为主,它在印刷行业起着重要地位。每年,光是打印店所耗费的纸张就不计其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成本控制,那么就只会是徒劳无益,白忙活。一个好的成本控制,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其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成本控制 印刷行业 打印店  一、打印店的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业大力发展的今天,第三方支付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金融行业中重要的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中关键的问题,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才能促进第三方支付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消费者权益保护 问题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中新型
期刊
摘 要:当今,食品药品与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对社会经济市场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是执法部门的责任,本文首先对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现阶段对于此类案件的侦查困境,最后提出有效的侦查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药品 环境犯罪 特点 侦查困境 对策  在社会经济的快
期刊
摘 要: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污染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环境污染损害中,分为单独侵权以及多人环境污染损害。对于单独污染损害的行为,其责任承担较为明确,但是对于多人环境污染损害来说,则存在因果关系形态推定以及责任承担问题,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辨明因果关系,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出正确的责任承担判定。本文就多人环境污染损害,分析其因果关系形态以及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