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大多数老师普遍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这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生会主动学习、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组织形式将不同以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领路人”,学生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 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 由被管理者转化为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还应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以自己独立地思考和观察为基础,作出自我的选择和决定。
一、自主合作学习
地理兼有自然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它独到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二、分组合作学习
尝试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异质互组(成绩不同)的原则,把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7-8人,每个组老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案发放,确定发言人,收集问题等。基本模式的流程:分发学案-预习学案-组内讨论答案-分发答案-讨论有问题的地方-收集问题点-汇总后报给老师-老师讲解-习题巩固-组内讨论答案-分发答案-讨论有问题的地方-收集问题点-汇总后报给老师-老师讲解-分发下节学案,形成“有问题-组内讨论-老师讲解-巩固练习”的基本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学生基本能全员参与,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可以巡视全班,督导学生的参与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汇报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老师“闲”起来了,学生则忙起来了,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加强了老师控制课堂的效果。
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无效讨论,比如有些同学很少参与讨论,只是倾听,或者讨论一些与学案上问题无关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选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做组长,他要协调好组员的学习分配,成绩好的学生负责“解决问题”,参与度差的(多为成绩较差)学生负责“提出问题”,比如,组长要经常记得问他“××,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还有什么问题,这个规律你懂吗” 等等类似的话,成绩好的学生要及时回答他的疑问,这样他就会慢慢主动的参与进来,这样就避免了某些只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成绩差的则在热烈讨论课外话题的形式讨论,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模式组长的作用很大,他要协调组员的学习分配,启动讨论,汇总问题,分发学案及答案。有些老师往往要指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我觉得这不合理,讨论是自然而然的,谁有问题谁问,谁能解答谁解答,只需要组长协调就好了,为什么就是某个人呢?这种模式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师能放下去,是否能收回来?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知识点是否讲透了?这就要求老师对学案要精心编写,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递进性,层次性,避免太大的跳跃度,否则学生讨论时容易卡壳,这时老师也可以及时作出解答,否则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很可能就完不成,所以,我们不能光要形式上的讨论,还要重视结果,否则,热闹的讨论课也不是一节好课。
三、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有很多揭示自然现象规律的内容,比如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河岸侵蚀现象、内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形成等很多规律,用探究式教学既能揭示自然规律,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透彻领悟,记忆深刻。
在学习风力堆积地貌时,新月形沙丘的性状与风力的关系学生不易明白,可以用实验探究式: 一个大木箱内,放一堆沙土,然后用一个吹风机(或小型风扇)对着沙堆吹,过一会观察结果并设计问题:沙丘是什么形状?对比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大小?等高线示意图应如何画?这样,学生对“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特点就会记忆深刻。还有像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也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模式,像这种简单易做的实验应该在教室内做一做,效果会很好。
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体,辅以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的“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经过一段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学生普遍反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下去,很少在课堂上开小差了,养成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组织形式将不同以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领路人”,学生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 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 由被管理者转化为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还应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以自己独立地思考和观察为基础,作出自我的选择和决定。
一、自主合作学习
地理兼有自然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它独到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二、分组合作学习
尝试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异质互组(成绩不同)的原则,把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7-8人,每个组老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案发放,确定发言人,收集问题等。基本模式的流程:分发学案-预习学案-组内讨论答案-分发答案-讨论有问题的地方-收集问题点-汇总后报给老师-老师讲解-习题巩固-组内讨论答案-分发答案-讨论有问题的地方-收集问题点-汇总后报给老师-老师讲解-分发下节学案,形成“有问题-组内讨论-老师讲解-巩固练习”的基本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学生基本能全员参与,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可以巡视全班,督导学生的参与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汇报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老师“闲”起来了,学生则忙起来了,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加强了老师控制课堂的效果。
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无效讨论,比如有些同学很少参与讨论,只是倾听,或者讨论一些与学案上问题无关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选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做组长,他要协调好组员的学习分配,成绩好的学生负责“解决问题”,参与度差的(多为成绩较差)学生负责“提出问题”,比如,组长要经常记得问他“××,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还有什么问题,这个规律你懂吗” 等等类似的话,成绩好的学生要及时回答他的疑问,这样他就会慢慢主动的参与进来,这样就避免了某些只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成绩差的则在热烈讨论课外话题的形式讨论,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模式组长的作用很大,他要协调组员的学习分配,启动讨论,汇总问题,分发学案及答案。有些老师往往要指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我觉得这不合理,讨论是自然而然的,谁有问题谁问,谁能解答谁解答,只需要组长协调就好了,为什么就是某个人呢?这种模式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师能放下去,是否能收回来?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知识点是否讲透了?这就要求老师对学案要精心编写,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递进性,层次性,避免太大的跳跃度,否则学生讨论时容易卡壳,这时老师也可以及时作出解答,否则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很可能就完不成,所以,我们不能光要形式上的讨论,还要重视结果,否则,热闹的讨论课也不是一节好课。
三、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有很多揭示自然现象规律的内容,比如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河岸侵蚀现象、内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形成等很多规律,用探究式教学既能揭示自然规律,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透彻领悟,记忆深刻。
在学习风力堆积地貌时,新月形沙丘的性状与风力的关系学生不易明白,可以用实验探究式: 一个大木箱内,放一堆沙土,然后用一个吹风机(或小型风扇)对着沙堆吹,过一会观察结果并设计问题:沙丘是什么形状?对比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大小?等高线示意图应如何画?这样,学生对“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特点就会记忆深刻。还有像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也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模式,像这种简单易做的实验应该在教室内做一做,效果会很好。
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体,辅以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的“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经过一段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学生普遍反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下去,很少在课堂上开小差了,养成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