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之中处处存在着美感,美丽的事物使人感到愉悦。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从古至今的灿烂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美的历程。本文通过对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简要分析,阐述出他的画作中的象征表现手法以及这种表现手法在中国油画中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美没有国界,把大师作品中的艺术手段合理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丰富自己的画面深度。使自己的画面更具美感。
【关键词】美 ; 象征 ; 格尔尼卡
第一章 美的意义
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美的事物,美的瞬间。在艺术中,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艺术的形象性。美感就产生于形象感。哲学和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和艺术则是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用来表现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的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感受到。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它的形象。常常在欣赏大师作品时会发觉画中无一不是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形式感,无论从颜色还是表现手法上均如此,最终都是达到一种别具意味的形象感。
第二章 《格尔尼卡》中的象征意义
作为立体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鲜明的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叛逆的艺术精神。这幅画暗示出在战争阴影下, 做为一名艺术家和普通民众心中的悲伤与恐惧, 甚至绝望, 一种人性对待痛苦与生死的无言抗争。然而,当我们细细观察这幅画时,不难发现在这长方形的画框里,所有的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有着统一而严谨的秩序。虽然很多形象看起来好似很动感,但它们的组构形式能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
第一节《格尔尼卡》中的画面构成
毕加索这幅画对于现实的表现与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性意义。公牛象征着强暴,受伤的马象征着受难的西班牙,闪烁的灯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这些都是对现实情景的描绘。
第二节 《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因素
对立体主义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是画家把不同角度的事物摆置在同一个画面中,用来表达事物最完整的形象。毕加索大胆的运用了视角在空间中的变换和自由组合的创作方法, 彻底打破了传统二维、三维空间的基本表现手法, 不同空间的形象在视觉上展现出一定的连锁关系。
第三节 《格尔尼卡》中的象征表现手法的运用与影响
毕加索曾说过《格尔尼卡》是一种寓言,但并没有充分解释他所使用的象征, 或许因为那些象征对他而言有太多的意义。作品中, 毕加索运用的是个人的意象, 因为《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毕加索想象受苦的画作, 也是一幅非常主观的作品。它的力量正也来源于此。画面上, 我们也看不到任何实际的暗示。《格尔尼卡》中象征、暗示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更加强化作品主题的世界性和深刻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 毕加索一直是一个关怀人类的艺术家, 而绝不是唯美主义者。也使我们换了另一种角度去欣赏艺术。
第三章 象征意义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油画传入中国一百年以来,中国油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起初的模仿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追求“像”。再到后来的模仿苏联现实主义画派,从风景到人物。如今我们也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油画表现手法。而作为我自己,也要再不段的学习临摹中探索出自己的风格,找出适合自己的画风。
第一节 中国油画的象征性意义
绘画的写实与否其实都是表象,而一件作品是否有内涵则与其是否写实没有太大的关系。现代中国的一些油画作品中有很多也采用象征意义手法来表现画面。在贾涤非老师 的《桑那房》系列组画中,出现了很多京剧脸谱,这似乎在暗喻着传统与现代的思考。类似案例还有很多,说明我国的油画界作品风格的变换,不再是从油画刚传入中国那种古典主义油画,一味的模仿了,而是有了更新的进展和创新,不管是在表现手法还是表现题材上都是,这也是我要吸取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道具形象往往超越了事物的表象,给人以直接的心灵冲击。它建立在人的初次视觉感受基础之上,并融入了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和价值审美,因而它会更加真实的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也是美只体现所在,把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不但丰富了画面在思考和完善的过程中更是充实了自我,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习艺术的另一层意义。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12年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
[4] 王杰泓,《艺术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6]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8] 何乾三,《音乐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9] 胡国强,《艺用人体结构教学》,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
[10]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11] 忻东旺,《中国写实画派·忻东旺》,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
[12] 赵开坤,《中国油画市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第11辑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14] 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 朱立元,《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作者简介:韩凝(1989—),女,河北邯郸,研究生,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油画风景。
【关键词】美 ; 象征 ; 格尔尼卡
第一章 美的意义
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美的事物,美的瞬间。在艺术中,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艺术的形象性。美感就产生于形象感。哲学和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和艺术则是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用来表现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的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感受到。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它的形象。常常在欣赏大师作品时会发觉画中无一不是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形式感,无论从颜色还是表现手法上均如此,最终都是达到一种别具意味的形象感。
第二章 《格尔尼卡》中的象征意义
作为立体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鲜明的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叛逆的艺术精神。这幅画暗示出在战争阴影下, 做为一名艺术家和普通民众心中的悲伤与恐惧, 甚至绝望, 一种人性对待痛苦与生死的无言抗争。然而,当我们细细观察这幅画时,不难发现在这长方形的画框里,所有的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有着统一而严谨的秩序。虽然很多形象看起来好似很动感,但它们的组构形式能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
第一节《格尔尼卡》中的画面构成
毕加索这幅画对于现实的表现与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性意义。公牛象征着强暴,受伤的马象征着受难的西班牙,闪烁的灯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这些都是对现实情景的描绘。
第二节 《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因素
对立体主义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是画家把不同角度的事物摆置在同一个画面中,用来表达事物最完整的形象。毕加索大胆的运用了视角在空间中的变换和自由组合的创作方法, 彻底打破了传统二维、三维空间的基本表现手法, 不同空间的形象在视觉上展现出一定的连锁关系。
第三节 《格尔尼卡》中的象征表现手法的运用与影响
毕加索曾说过《格尔尼卡》是一种寓言,但并没有充分解释他所使用的象征, 或许因为那些象征对他而言有太多的意义。作品中, 毕加索运用的是个人的意象, 因为《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毕加索想象受苦的画作, 也是一幅非常主观的作品。它的力量正也来源于此。画面上, 我们也看不到任何实际的暗示。《格尔尼卡》中象征、暗示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更加强化作品主题的世界性和深刻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 毕加索一直是一个关怀人类的艺术家, 而绝不是唯美主义者。也使我们换了另一种角度去欣赏艺术。
第三章 象征意义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油画传入中国一百年以来,中国油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起初的模仿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追求“像”。再到后来的模仿苏联现实主义画派,从风景到人物。如今我们也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油画表现手法。而作为我自己,也要再不段的学习临摹中探索出自己的风格,找出适合自己的画风。
第一节 中国油画的象征性意义
绘画的写实与否其实都是表象,而一件作品是否有内涵则与其是否写实没有太大的关系。现代中国的一些油画作品中有很多也采用象征意义手法来表现画面。在贾涤非老师 的《桑那房》系列组画中,出现了很多京剧脸谱,这似乎在暗喻着传统与现代的思考。类似案例还有很多,说明我国的油画界作品风格的变换,不再是从油画刚传入中国那种古典主义油画,一味的模仿了,而是有了更新的进展和创新,不管是在表现手法还是表现题材上都是,这也是我要吸取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道具形象往往超越了事物的表象,给人以直接的心灵冲击。它建立在人的初次视觉感受基础之上,并融入了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和价值审美,因而它会更加真实的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也是美只体现所在,把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不但丰富了画面在思考和完善的过程中更是充实了自我,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习艺术的另一层意义。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12年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
[4] 王杰泓,《艺术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6]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8] 何乾三,《音乐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9] 胡国强,《艺用人体结构教学》,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
[10]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11] 忻东旺,《中国写实画派·忻东旺》,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
[12] 赵开坤,《中国油画市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第11辑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14] 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 朱立元,《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作者简介:韩凝(1989—),女,河北邯郸,研究生,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油画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