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玉米旱育旱栽错夏旱躲伏旱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丘陵山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而山地坡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塘、库、池年久失修,渠系设施完全不配套,用水无保障,连年春早接夏旱,夏旱连伏旱,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户投入年年增加,产量很不稳定,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低,形成一種生产恶性循环。本文主要对丘陵山区玉米早育早栽错夏旱躲伏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丘陵山区;玉米栽培;高产;技术
  一、改制调型,分带轮作
  由过去常规改制2.5尺*2.5尺、3尺*3尺的模式(1尺=33.3cm),生产极不方便,机械无法操作,现改为双6尺(1尺=33.3cm),推广麦、菜-玉、花、豆或麦、菜-玉、苕、豆,东西定向,改制调型。分带轮作有四大优点:一是由过去两熟变多熟;二是提高边界优势,使每项作物都能接受到充足的光照,提高通透能力;三是便于农民使用各类微型机械作业,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方便农活,错过农忙;四是合理调整种植布局,增加作物种类,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量。
  二、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冬末春初正是春节农闲,抓住农闲,提早翻地培肥,按亩施有机农家肥1000公斤,撒施翻耕预留行间,耙平整细。移栽前10天进行第二次翻耕熟化土壤,翻耕时亩施测土配方有机无机玉米专用肥40~50公斤【总养分58%,其中N P K ZN养分量43%,N:28,P:8,K:6,ZN:1,有机质15%(含氨基酸4%)】。
  三、选用良种,初春育苗
  选用优良品种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非四川省审定的品种不用;二是非县农业局推荐的品种不用;三是非本乡镇上年田间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品种不用,近几年推广的主要品种有:川单428、众望玉18、正红311、华选7号、神珠7号、荣玉2003、1丰113等品种。早育早栽是驱利避害提高产量的一种有效突进。
  1、育苗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湿润,背风向阳,作苗床地(预留地行间更方便),长15米,宽2米,耕耙整平整细。
  2、育苗材料准备:一是亩备足营养土350~400公斤,较肥的菜园地或预留行间土用粗筛过筛可使用(不用辅助肥料);二是亩备足48 50个玉米育苗塑料专用盘(60cm*20cm,72孔/盘);三是备足超膜、地膜,起拱竹板;四是备足最佳实宜品种1.5~2公斤。
  3、育苗:第一步开好长约15米,宽1~3米,深0.1米苗床,床面要平整,土壤要湿润。第二步亩用玉米育苗塑料盘48至50个(60em*20em*72孔),依次平放整齐排列在床面上;第三步将备好的营养细土分两次均匀撒在育苗盘上,一次是向育苗盘孔撒一半底土,二次用营养土盖种;第四步人工对准盘孔点播玉米种(破损、霉烂变质的籽粒不播);第五步撒盖营养土,将育苗盘孔盖满肉眼看不到种籽为宜;第六步,用喷雾器在盘面上喷水,喷水的多少与营养土干湿有关,一般亩50个盘喷水30至45公斤;第七步分两层盖膜,一层用70至80厘米的超膜盖两幅,盖好后用竹板起拱,间距30厘米,拱高距床面30至35厘米,拱起好后盖第二层地膜,盖好时周边压实,防风保温是关键,塑料育苗盘 超膜 地膜可提高床内温度3至5℃,用这种方法育苗,时间可提前到2月1日至5日,也就是立春前3天左右,比常规玉米生产技术可提早近一月时间,而安全出苗率100%。
  4、苗床的管理:不受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一般不动苗床和地膜,待苗出土现青时抽出第一层底膜,一叶时逐步白天接开第二层地膜两头防高温,夜间盖膜保温,移栽前3至5天进行接膜练苗,移栽前喷药防治病虫,带药下地移栽。
  四、条沟移栽,覆膜保温
  一切施肥整地工作做好后,先将6尺宽的预留行间缝中心放线,中心线两面各开两条玉米栽植沟,沟尽量向中线靠近一些,以免靠近两边作物,后期光照、土壤水分不足、通风透气差。条沟深10至15厘米,开好条沟后,玉米苗一叶至一叶一心时就将苗盘轻拿轻放到预留行,轻提壮苗带土用小镐按13至15厘米株距栽植,深浅适度,亩基本苗达到3500株左右(每亩留1~2盘玉米苗作后期缺苗时补植),栽植后及时灌足定根水,栽植完四个条沟玉米苗后,分左右两边各两路玉米苗铺膜覆盖,用70厘米或80厘米超膜,分两幅盖严,不露苗并压实,覆土压边防风防寒,保温保湿。
  五、引苗出膜,扶土补苗
  玉米苗在条沟膜内长到3至5叶期,小苗根据天气情况,平均温度超过20℃时,开始划一小孔用手指引苗出膜,顺手用细土盖扶小苗,引苗过早又达不到防寒保温的效果,引苗过迟已防高温烧苗。引苗出土如出现缺苗及时补苗,保证亩基本苗不少于3500株。
  六、看苗给肥、提苗攻苞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底肥的用量多少,密度大小,看苗分两次给肥,第一次引苗出土后,4至6叶期亩用尿素8公斤兑稀粪水根灌提苗,第二次生长处于大喇叭口期间植株12至13片叶时,亩用尿素18~22公斤追施攻苞肥,叶色绿,苗子齐,植株壮就可预定出产量。
  七、除草垒土,防止倒伏
  早栽、超密、盖膜的玉米苗后期叶厚,叶面积不断增大,气生根还不发达,头重尾轻,一旦遇上强对流大风大雨天气很容易倒伏。近些年超量使用除草剂,土壤累计除草剂残留量增大,影响玉米生长,盖膜育苗移栽的玉米地最好少用或不用除草剂,要提早对玉米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可结合除草上厢垒土防止倒伏,减少灾害损失。
  八、物化防控,治虫防病
  玉米虫害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一是化学防治,地老虎是玉米地下主要害虫,翻耕整地时结合施底肥亩用10%辛硫、甲拌磷1.5至2公斤撒施提早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亩用29%杀虫双水剂3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或用10%辛硫、甲拌磷800至1000倍结合抗旱根灌。二是生物防治:玉米螟虫孵化期亩用生物导弹5枚,分五点式挂放防治玉米螟。三是综合防治:在玉米生产全过程中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减少危害。
  玉米病害多在拨节期发病,而近几年纹枯病发生较重.大小叶斑病也有发生,提早以预防为主,亩用2.5%的井冈枯芽菌300克兑水45公斤拨节期,抽穗前期各喷一次或亩用50%多菌灵150克兑水45公斤拨节期、抽穗前期各喷一次,同样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
  九、辅助授粉,根外追肥
  玉米授粉期间多遇上干旱或阴雨天气,一旦遇到3至5天阴雨天气,就会严重影响玉米授粉,花而不实,出现秃顶、缺粒,待玉米散粉快结束时,对仍不蔫须的早穗人工补授2至3次花粉,对先蔫须的植株分期分批剪去天花,减少植株营养消耗,以利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抽雄吐丝后可亩用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提高光合作用,壮籽、增粒重有较好效果。
  (作者单位:628000四川省苍溪县白桥镇农技推广站,四川省广元市)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志丹县棚栽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棚栽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棚栽业 调查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008-02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7.4mm,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9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居环境较差,全县辖七镇一乡(四个中心社区)和一个街道办,
[摘 要]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克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弊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笔者通过对大冶市陈贵镇展开实地调研,发现陈贵镇家庭农场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同时也存在资金不足、技术缺乏、土地流转不规范、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大冶陈贵镇实际,吸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培育和提升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刘 辉 张桂荣 赵艳霞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供广大稻农借鉴参考。    一、发病条件  高湿多雨天气,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较为有利。当叶瘟病中心病株已零星出现,急性发病率达1~2%,水稻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因此,广大水稻种植户要提高认识,加强田间监测调
[摘 要] 围绕“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要更多的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民 增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05-01  带着新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问题,笔者于近日对
很多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涉及经济技术秘密,涉及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等内容。所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必然会涉及档案信息的保密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利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一、要把握和处理好保密与利用工作的关系  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密档案。根据《保密法》规定,这部分档案划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做好涉密档案的保密工作,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18-01  农业与农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大局。临洮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村基础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深化农村
[摘 要] 户撒乡地处山区,气候冷凉,旱地面积25663.1亩,玉米是我县畜牧业主饲料之一,长期以来,单产不高,栽培管理粗放,群体结构不够合理规范,严重影响我乡玉米产量。本文论述了玉米地膜覆盖创高产的先进技术措施,对指导全乡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目前我国已超过世界平均产量水平的省份有:山东(180ks/667m2)、安徽、青海、广东、吉林、辽宁、四川、黑龙江等省。但总体看,我国马铃薯生产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在我国马铃薯高产和低产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目前低产区500kg/667m2或以下的水平还有相当大面积,另据英国科学家预测,创造最佳条件,满足马铃薯生理需求和生长发育要求,其最高理论产量可达16000kg/667m2。这个理论产量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9-0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杭州市萧山区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努力把萧山农水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最近局党委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的深化拓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明确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3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04年至2014年连续11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其中2007、2013、2014三个一号文件都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农业现代化摆在工业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