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命题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wang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是俗话,套用当下流行的术语,叫做“学业评价”。所谓“命题的有效性”,一是指过程有效,即具备正确、快速、高质量地命题的技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二是指结果有效,即命制的题目都是好题有效题,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业达成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改进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题为“如何提高命题的有效性”,论述的对象仅指向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且只谈及小说和散文。
  一、现状扫描:语文教师为何不会有效命题
  在大力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素质”作为教学的第一要素和核心内容,这无疑是正确的和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当下还真实地存在着。它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环节,不可或缺也不会或缺。考试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命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有效命题能力。而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因为对命题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命题意识淡薄,命题实践缺乏,又加上各种现成的资料满天飞,拿来主义盛行,最终造成命题能力低下,或者说不会有效命题——我们只会做题抄答案,于是命题成为一道横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跨不过去的“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面对高考和平时的各种测验,面对愈演愈烈的大学自主招生,我们还得指导学生应付这样那样的各种考试,所以必须得去钻研题目和命制试题。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光能上好课是不够的,还应会命好题。于每个教师而言,有效命题能力应该是一种基础而又必备的能力,其在整个教学能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后者的必需和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从高考的层面而言,有效命题能力甚至比课堂教学能力更为重要,更具现实功利价值。
  如果我们将目光用来扫描当前语文教师有效命题能力欠缺的尴尬现实,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1.错误认识作祟。有效命题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即所谓的“学业评价”),更是为了指导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优化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最终达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但很多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无视命题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忽视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意义和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課堂教学,着眼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对于有效命题的性质、意义、功能等却认识不清,以为考试无非是做做题目,算算分数而已,而题目反正手头现成的有的是,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冷落命题甚至排斥命题,导致命题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惰性心理使然。说语文教师天生不会命题,是毫无根据和没有道理的。语文教师有效命题能力的缺失,在于自身的惰性使然。一个学了四年大学语文的本科毕业生,应是具备了扎实的语文素养和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只是面对身边满天飞舞的各种现成试卷和教师用书,我们的老师渐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用剪刀和胶水对付考试。分析试卷则看着题目抄答案,依赖答案讲题目——“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们不肯积极主动地去钻研试题,命制题目,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生于安乐”,最终也慢慢地“死于安乐”。
  二、出路探究:提高有效命题能力的路在何方
  认真分析上述两个原因,我们清楚得出,一个是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一个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主客相加,既导致教师没有想命题的兴趣、动力甚至压力,也造成学校缺失良好的命题环境、条件与氛围。我们不否认外来入侵的试卷资料中不乏好的题目,但最好的题目,也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实际,盲目搬用,胡乱复制,是不切实际和没有针对性、评价性的。这样的做题与考试,缺少实际价值,也无评价意义。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进行有效命题呢?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命题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与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同仁。
  1.知流程领悟命题真谛:要识庐山真面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完整而有效的命题流程,应该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选择文本”、“命制题目”、“检验评价”。所谓“选择文本”,是指命题者挑选合适的文本供命题之用,标准是“文质兼美,适于命题”。它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挑选,二是删改;所谓“命制题目”,则是在选好文本的前提下,依据考点和学情进行命题和拟定参考答案,具体可分这样几块内容:“预设”(事先明确命题思路、目标、意图,设定试卷结构、难度、考点、题型、题数、分值等)、“命题”(具体的命题和拟定参考答案的过程)、“磨题”(对试题与答案的修改、审定,对整份试卷的调整修正等);所谓“检验评价”,则是将命制好的试题用于学生的实际考试,并通过对考情(包括得失分、典型错例、存在问题等)的统计、分析,从广度(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面)、深度(试题的难易度和能力层级)、效度(试题的正确性、科学性和评价性)三个维度来验证、评价学生的学业和整份试卷的优劣好差(即有效性),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改进今后的教与学(包括有效命题)。
  简要图示如下:
  上述三大环节前后相连,逐层递进,互为制约,双向流动。其中“选择文本”是前提和基础,其目的在于增加命题的有效性;“命制题目”是主体和关键,其意义在于达成命题的有效性;“检验评价”是结果和目的,其意义在于达成学生的学业评价,验证、提升命题的有效性。简言之,有效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评价学业,指导教学”。
  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第二环节,轻视第一环节,忽略第三环节,更不识三个环节对于提高有效命题的作用与意义。殊不知,选择文本是个找材料的活儿,好材料才能做好东西,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米找得好,饭才能烧得香。而对于检验评价,很多教师的习惯做法是讲解题目,分析成绩,却无视对试题本身和考情的分析评价,反思总结。如: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难易度、得分率甚至包括试题本身的言语表述与答案拟定等有无差错,有无适合学生实际,有无区分度,有无将分析的结果作为改进今后命题的经验依据等等。这种“一头热两边冷”的现象,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真实地存在着,且大为流行很有市场。
  因此,我们要领悟有效命题的“庐山真面目”,熟悉有效命题的各个环节,熟习它对于提升有效命题和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牢记于心,烂熟于胸。须知:目无全牛才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方能驾轻就重。
  2.订细表指引命题方向:按图施工保质量
  一个命题能力强的老师,会认真研析“考试说明”、“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考试卷”等,研究考纲,把握考试的重难点和基本点;会根据考试性质和学生实际确定科学、合理的考试目标、内容和方法;会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考试的文本;会严格按照命题流程规范地命题等等。此外,他还应明白考试的目的,即通过本次考试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到哪个程度,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应试能力,根据考试结果今后将如何调整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成一份“有效命题细目表”,作为指引自己有效命题的大纲和依据。主要栏目包括:考点、题型、分值;能力层级、难易度、预设得分与实际得分、差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等。样表如下:
  注:(1)省“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有八个,即:①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②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③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④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⑤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⑦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⑧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能力层级”栏中,B为“理解”,C为“分析综合”,D为“鉴赏评价”,E为“表达应用”,F为“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这几个层级;(3)“得分”“差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是考所所填栏目;(4)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题数一般在4-6题间,总分值在18-20分间。
  我以为,事先设计好这份细目表,实际上是构建了一方有效命题的施工蓝图,它能正确指引、规范教师的命题,并在命题的过程中会自然考虑如下问题:我要命什么题?考查哪些知识点?如何将题目与考查目标结合得自然天成?并会设想:学生会如何答题?答题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命题老师的深入思考并付诸行动,因为它们是促成有效命题的核心内容。尽管制订细目表要花时花力,还会限制人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但不管怎么说,精细化总比粗放化好,有纲可循一定比漫无目的来得轻松容易,便于操作。
  3.借摹仿积累命题经验:从“合格”走向“破格”
  顾名思义,“摹仿”重在于实际的命题练习,即通过摹仿他人的优秀命题,学习借鉴他们好的方法与技巧,从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最终从“形似”走向“神似”。说实话,在应试教育还名亡实存的今天,“教什么考什么”只是美好的理想,“考什么教什么”才是真实的现实。所谓“一考定终身”,不光定了学生的终身,也定了教师的终身——为考试而教学。因此,我们平时的所有考试与练习,实质上都是在刻意摹仿高考。
  摹仿的对象是高考试题。首先,高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权威性,高考的大棒指挥着整个语文教学。我们提倡的有效命题,其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为了高分。其次,命题专家们殚精竭虑、惨淡经营出来的题目,毕竟比我们普通教师的要经典、规范得多,经得起全国人民的推敲和检验。即使偶尔出点小错误,那也只能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所谓“真作假时假也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也。
  摹仿的关键是依样画葫芦。就是依据高考试题,摹仿它的考点、题型、题数、赋分等。由形式而内容,由浅层则深层,在反复的摹仿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所以,研究高考,钻研试题,应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具体来说,就是要探寻命题规律,学习命题技巧,借鉴命题经验,摹仿命题形式。一句话,通过研究高考,来提升自己的有效命题能力。
  摹仿的过程是从“形似”走向“神似”。摹仿只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目的和结果,通过摹仿,重在于实际的命题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提高试题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摹仿的归宿是创新创造。摹仿的实质在于积累命题经验,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摹仿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其最终归宿是达成创新创造。即推陈出新,从“合格”走向“破格”,由仿制变成创制。(“合格”、“破格”是学书法的术语,指学书法的人首先要临摹名家名贴,追求形似,是谓“合格”;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突破,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与特色,自成一家,是谓“破格”。我觉得,学命题与学书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故以此喻之。)
  4.勤阅读提升命题能力:溺水三千一飘饮
  语文的源头是生活,命题的源头在阅读。语文教师不应只是教书者,更应是读书者。都说命题难,命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更难。这是事实。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不同于其它命题,难就难在它首先需要教师能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意,然后才能有效命题。说白了,就是成败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不管是语句分析题、内容理解题、形象鉴赏题还是开放探究题,都需要教师对词句文意的正确深入理解。很多时候,阅读理解能力等同于命题能力。如果老师连文章的基本内容都看不懂,那么命题只是一句空话,能有效命题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有效命题应从提升教师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入手,从强化阅读起步。阅读对命题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积累素材,规范表达,提升能力。
  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再赘述。
  以上谈的是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有效命题的一些做法,只是一家之言,且多为宏观阐述。除此之外,有效命题还应建立在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上。所谓“备课要备教材和学生”,同样道理,命题也应“命文本和学生”,任何脱离文本和学生的命题,都是无效的。另外,我们还得时时关注课程改革和高考动向,留意它们的风吹草动给命题带来的变化;還得多研习“考纲”和“考试说明”,了解“考纲”与试题的内在联系与对应关系等。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无法逃避命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去拥抱命题,在命题中感受快乐,收获成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爱是教育最伟大的力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关爱学生就是给学生指明方向,帮助他们照亮人生。本文以班主任工作为突破口,围绕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几个德育案例,书写出教师与学生的融洽相处中美好回忆,展示出班主任工作的技艺与魅力。  【关键词】关爱 班主任工作 教育技巧  年轻的我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感觉最大乐趣就是和我那帮更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他们成了我时时的牵挂。十余年里我
多年来一直让初中语文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学生面对老师写作辅导布置的题目不是文思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
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有关安徽卷作文的评议仍在继续。先是被网友冠以“最坑爹”、“最离谱”、“最雷人”的头衔,现在又被网友以笑话的形式来调侃,可见人们对安徽卷作文颇有争议。争议归争议,事情已成定局,我认为与其怨夭尤人,不如退而思之。作为一篇材料作文,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考试中写好材料作文。  一、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
班级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它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繁荣,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做好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班主任是首当其冲的实践者。班主任必须深入班级中去,用心去观察、去体会班级中每个同学学习和生活细节,关注每个同学的思想动向,从学生身上找到班级常规管理的突破口,来具体开展工作。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首先,你必须与所带的班级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感情,要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负有责任感
读房龙的《〈宽容〉序言》,让笔者最感惊异的是,文中的“无知山谷”与鲁迅《〈呐喊〉自序》中描写的“铁屋子”是何其相似。作为一个荷裔美国学者,讲的似乎都是我们民族的过去。因此,将两篇文章对比阅读,我们会发现不同民族的思想发展也有着相同的历史轨迹。  一、《宽容》与《呐喊》的写作背景与主题  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著作《宽容》,在这部书里,他以西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
【内容提要】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通过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这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本文着重阐述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评价发展 实践探究  新课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有新理念,新教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政治试卷的讲评,在评讲时,要体现有较高的质量,并且学生要有好的收获,应坚持“八”原则。  一、坚持评价性原则  即对本次考试的基本情况,要作全面深入分析、评价和小结。例如,对考试的目的,知识在教材分布,题型所占的比重,难度系数,分数价值;学生个体、班级、年级成绩概况都作恰当分析
鲁迅曾经称赞前苏联作家陀思妥夫斯基说:“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而且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陀思妥夫斯基的事》)鲁迅先生的创作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灵魂,在《孔乙己》中,作者用短短两千多字塑造出了一个性格复杂而又饱满的“多余人”形象,如一面镜子般照出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站在人性的角度,重读《孔乙己》,透过孔乙己那“又
【内容摘要】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这一媒介,高超的提问技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切入点 曲问 梯度 评价  教无定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提问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一种途径。它既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更是一门充满技巧的艺术,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语文课堂的提问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教师正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发展。作为中学历史教学,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呢?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第一,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