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的市民王先生,最近感觉浑身有劲了,似乎告别了“亚健康”,原因就是小区周边开设了一些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可以和朋友们每天在晚饭后打打篮球了。充足的运动,让王先生有了充沛的体力,体重也减轻了不少。
王先生是青岛市加速“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体育更好地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笼式场地、健身场地等运动场所,在青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青岛的运动爱好者们越来越多.无形当中,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而就体育来说,又是青岛市关乎民生、惠及群众实事项目之一。每年1月,青岛市都会发布当年要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市办实事”,实施市办实事项目过程中,青岛市瞄准民生领域短板、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燃烧卡路里,演出更亲民
近日,2019青岛马拉松活动报名启动,再次点燃了青岛市民的健身热情。作为青岛市民家门口的一件体育盛事,很多市民不想错过,在2018年青岛马拉松活动中,万余青岛市民沿着美丽的海岸线,体验了一次爽快的长跑。今年,有关部门预计,青岛本地市民报名数有望再创新高。
“燃烧我的卡路里”,成为青岛市民新的生活方式。除了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的带动,更来源于市民身边逐渐增多的健身场所,给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据了解,2015年至2018年,由青岛市体育局主导,每年新改建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至少100处。前四年累计建成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455处,遍布市区和城乡市民聚居地,覆盖人群近200万人,为青岛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健身场所,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和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今年的市办实事中,为满足不同市民的健身需求,青岛市2019年计划建设健身场地100处,其中笼式足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80处、体育公园2处、儿童健身乐园18处。这是青岛市政府第五次将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运动场地建设列为市办实事项目。
近日,还有一个利好消息令市民高兴不已,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作为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主会场,于2018年投入使用,目前为山东省最大的体育场馆,并在省运会期间承办了篮球和田径两个单项比赛。这一健身场馆赛后将投入使用,目前,除训练馆由于能耗维护而有较低收费外,大部分场馆已经免费对市民开放。而交通方面,正在建设的地铁8号线通车后可直达场馆,后期如果有大型赛事,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由青岛北站乘地铁到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只需要10分钟。
文体不分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文化活动丰富心灵。对于家住市北区的市民高女士来说,身边有一张文化惠民卡,似乎使得心灵有了着落,手持惠民卡,每年只面充值100元,即可享受观看价值500元的文化演出,对于她来说,“实在是赚大了”。今年市办实事中提出,青岛将继续开展文化消费促进活动,首度投入运营青岛市文化消费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消费者参与文化惠民消费的流程。文化惠民消费所囊括的领域将在“看电影、看书、看演出、参与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同时计划引入图书电商平台、演出票务电商平台、电影电商平台以及产业聚集区平台等多个文化产业消费平台,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对于青岛千千万万的王先生、高女士们来说,今年的幸福指数更高。从出门求医到坐在家里看病
今年,青岛市李沧区刚满60岁的张先生去医院做了一个免费体检,而在以前,从50岁到60岁之间,他每年自己花钱去医院体检。而到了60岁后,他享受到了免费体检。据了解,继65周岁以上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免费体检后,李沧辖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也可享受这种福利了,而这种“60岁福利”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主城区的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等,胶州市等郊市也陆续实行了。
在就医方面,青岛市民也越来越方便,基本步行15分钟以内,就可以找到医疗点。以市北区为例,2018年全區新增医疗机构33家,辖区医疗机构达760余家,涵盖三级、二级、一级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等,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医疗服务体系,居民最多步行15分钟就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青岛还将依托现有医疗机构新建院前急救站20处,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以乡村、社区、学校、医院、养老院、商场等区域和楼宇物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为重点,完成“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2万人,提升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急救方面,青岛市不断提高效率。2017年第一版“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打造了市内脑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国”,这种专病管理方式成为了全国脑卒中管理的创新范例,最直接的效果是有超过1800例脑卒中患者在黄金4.5小时内得到救治。2018年全市溶栓病例好转/痊愈率达到80%,恶化/出血率为16%,死亡率降低至1.7%。在现场考核中,全市脑卒中救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日前,“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2.0版本”发布,“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2.0版本”中有23家医院入围,“地图”还专门标出了溶栓单位和取栓单位。升级版“地图”中的23家医院将与“120”急救院前救治体系结合,继续在全市搭建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在统一的脑卒中信息共享平台上,医院的院前急救与卒中中心的信息实现共享联动,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去医院看病也越来越方便。自2015年7月在青岛市妇儿医院试点之后,“一卡通”在青岛逐步推广,该卡支持所有接入“一卡通”平台的医院使用,解决了不同医院之间就诊卡互不相通、信息互不相联的情况。而如今,“一卡通”再次“进化”到了小小的二维码,日前,电子健康卡在青岛市上线。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在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期间,改造医院各信息系统,在青岛市首发电子健康卡。居民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电子就诊卡,旨在解决看病就诊“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堵点问题。在就诊的过程中,从预约诊疗到签到、就诊、化验、缴费、查询结果,以及出院之后的健康服务等,整个流程的健康医疗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健康卡实现自助管理,真正做到居民健康“一卡通(一码通)”,极大简化了就诊流程,提升老百姓就医体验。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复杂和严密的身份认证、数据关联,使得电子健康卡成为通向未来医疗的二维码钥匙。 畅想未来,就医坐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已经不是梦想,青岛市部分患者开始“尝鲜”。日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为省内首批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3家医院之一,青大附院互联网医院手机图文问诊平台正式上线,形成手机图文问诊与视频问诊相结合的互联网诊疗模式。
据悉,该平台手机图文问诊服务项目包括为复诊患者提供病情咨询、检验检查预约、报告解读服务等,上线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20余个科室,患者在平台与医生文字、图片交流,医生给出诊疗建议,问诊完成。视频问诊服务项目包括为复诊患者提供视频问诊、检验检查预约及结果查询、在线处方、慢病随访、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
“一次办好”改革带来实惠
“怎么,复印免费?”日前,市民孙先生在去青岛市卫生行政审批大厅办理业务时,感受到了一种暖心服务。这项服务的背后,是青岛市卫生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再升级,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仅材料打印复印全免费,还提供免费快递服务。
具体来说,申请人提交申请时如需现场打印材料或需提供营业执照等复印件,由大厅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打印复印服务。申请材料、办事结果均可实现免费邮寄、送达,节省申请人办事成本。同时,申请人提交企业章程等材料时无需提前至主管部门备案,大厅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数据共享,在线查询比对即可进行验证。通过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实现了办理审批事项“零跑腿”。
而就全市来说,不仅是卫生行政审批,各个行业方方面面都在进行“一次办好”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2018年8月,青岛市印发《青岛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创新“一次办好”服务方式、完善“一次办好”网络體系、强化“一次办好”支撑条件、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实施精准协同放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法治保障服务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11个方面,制定28条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方案》旨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围绕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革理念和目标,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七大行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大批“小老板”
青岛市每年市办实事的第一件,就是“促进城乡就业创业”。今年这件实事中列明:一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带动就业增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技能提升3万人,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在带动就业促进创业方面,青岛市一直不遗余力。日前,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一名市民表示,自己因为二胎原因,已经两年半没有上班了,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并一直自行投保,还进行了灵活就业登记,像自己这种情况是否会有补贴?青岛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尚出于劳动年龄内的市民如果处于失业状态,进行了灵活就业登记,并以灵活就业身份按时缴纳了社保,则每月可以领取500元的补贴,领取3年。如果想自行创业,则可以申请领取一次性的创业补贴,而且政府也可以给予发放贷款,如果是从事个体户创业,最高可贷15万,如果是从事企业创业,最高可贷45万。
青岛市规定,对毕业5年内大中专毕业生,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以及在本市用人单位连续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创业实体后6个月内与原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2011年10月1日以后,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各类创业实体(含社会团体、事务所等),持有有效注册登记证明,符合条件的可申领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条件的人员创办的创业实体,以及法定劳动年龄内各类人员首次创办的小微企业,新招用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高级技工学校及技师学院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符合条件的,可申领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青岛市蔚然成风。《2018国家信息中心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显示,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青岛排名第12位。根据相关报告,重点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天津、武汉、南京、苏州、成都、合肥、青岛12座城市成为“双创”领跑型城市。从如厕到安居,大事小事总关情
推进“厕所革命”,市区新增、改造公厕120座,增设如厕专用临时停车位300个,具备条件的200座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进一步提高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品质。
在今年的十件市办实事中,再次提到“厕所革命”。
一个个卫生整洁,甚至装配了充电器、休息室的厕所,给出租车司机、游客等带来了便捷的体验。在2015年开展公厕革命以前,由于公厕数量较少,功能单一,在青岛前海一线等景区,时常出现如厕难题,女厕门口时常出现长龙排队现象。新一轮公厕革命中,如市南区,着眼满足居民游客“人性化、洁净化、便利化、实用化”如厕服务需求,在栈桥、八大关等前海一线景区新建改建多功能公厕12座,公厕总数由2015年的99座增至118座,在国内率先达到每平方公里3.5座公厕的标准。
另外,青岛市还将继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今年将启动棚户区改造2.8万套(户),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青岛市已启动棚户区改造22.5万套(户),2019年将启动2.8万套(户);2012年以来,青岛市已改造农村危房2.3万户,2019年,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农村困难群体改善基本住房条件,计划改造489户;青岛多年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8.4万套(户),今年计划完成住房保障6000套(户),帮助住房困难的家庭实现“住房梦”。
民以食为天,青岛市还将继续抓好食品安全监管,2019年青岛计划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6.5万批次,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食品安全危害,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增消费者信心;新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100所,逐步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目标,保障学生饮食质量和安全。
还有,出行安全、消防安全……青岛市办实事,与时俱进,守护生命安全的项目逐渐增多,市民的幸福感,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日俱增。
王先生是青岛市加速“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体育更好地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笼式场地、健身场地等运动场所,在青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青岛的运动爱好者们越来越多.无形当中,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而就体育来说,又是青岛市关乎民生、惠及群众实事项目之一。每年1月,青岛市都会发布当年要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市办实事”,实施市办实事项目过程中,青岛市瞄准民生领域短板、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燃烧卡路里,演出更亲民
近日,2019青岛马拉松活动报名启动,再次点燃了青岛市民的健身热情。作为青岛市民家门口的一件体育盛事,很多市民不想错过,在2018年青岛马拉松活动中,万余青岛市民沿着美丽的海岸线,体验了一次爽快的长跑。今年,有关部门预计,青岛本地市民报名数有望再创新高。
“燃烧我的卡路里”,成为青岛市民新的生活方式。除了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的带动,更来源于市民身边逐渐增多的健身场所,给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据了解,2015年至2018年,由青岛市体育局主导,每年新改建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至少100处。前四年累计建成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455处,遍布市区和城乡市民聚居地,覆盖人群近200万人,为青岛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健身场所,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和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今年的市办实事中,为满足不同市民的健身需求,青岛市2019年计划建设健身场地100处,其中笼式足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80处、体育公园2处、儿童健身乐园18处。这是青岛市政府第五次将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运动场地建设列为市办实事项目。
近日,还有一个利好消息令市民高兴不已,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作为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主会场,于2018年投入使用,目前为山东省最大的体育场馆,并在省运会期间承办了篮球和田径两个单项比赛。这一健身场馆赛后将投入使用,目前,除训练馆由于能耗维护而有较低收费外,大部分场馆已经免费对市民开放。而交通方面,正在建设的地铁8号线通车后可直达场馆,后期如果有大型赛事,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由青岛北站乘地铁到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只需要10分钟。
文体不分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文化活动丰富心灵。对于家住市北区的市民高女士来说,身边有一张文化惠民卡,似乎使得心灵有了着落,手持惠民卡,每年只面充值100元,即可享受观看价值500元的文化演出,对于她来说,“实在是赚大了”。今年市办实事中提出,青岛将继续开展文化消费促进活动,首度投入运营青岛市文化消费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消费者参与文化惠民消费的流程。文化惠民消费所囊括的领域将在“看电影、看书、看演出、参与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同时计划引入图书电商平台、演出票务电商平台、电影电商平台以及产业聚集区平台等多个文化产业消费平台,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对于青岛千千万万的王先生、高女士们来说,今年的幸福指数更高。从出门求医到坐在家里看病
今年,青岛市李沧区刚满60岁的张先生去医院做了一个免费体检,而在以前,从50岁到60岁之间,他每年自己花钱去医院体检。而到了60岁后,他享受到了免费体检。据了解,继65周岁以上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免费体检后,李沧辖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也可享受这种福利了,而这种“60岁福利”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主城区的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等,胶州市等郊市也陆续实行了。
在就医方面,青岛市民也越来越方便,基本步行15分钟以内,就可以找到医疗点。以市北区为例,2018年全區新增医疗机构33家,辖区医疗机构达760余家,涵盖三级、二级、一级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等,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医疗服务体系,居民最多步行15分钟就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青岛还将依托现有医疗机构新建院前急救站20处,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以乡村、社区、学校、医院、养老院、商场等区域和楼宇物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为重点,完成“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2万人,提升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急救方面,青岛市不断提高效率。2017年第一版“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打造了市内脑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国”,这种专病管理方式成为了全国脑卒中管理的创新范例,最直接的效果是有超过1800例脑卒中患者在黄金4.5小时内得到救治。2018年全市溶栓病例好转/痊愈率达到80%,恶化/出血率为16%,死亡率降低至1.7%。在现场考核中,全市脑卒中救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日前,“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2.0版本”发布,“青岛市脑卒中急救地图2.0版本”中有23家医院入围,“地图”还专门标出了溶栓单位和取栓单位。升级版“地图”中的23家医院将与“120”急救院前救治体系结合,继续在全市搭建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在统一的脑卒中信息共享平台上,医院的院前急救与卒中中心的信息实现共享联动,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去医院看病也越来越方便。自2015年7月在青岛市妇儿医院试点之后,“一卡通”在青岛逐步推广,该卡支持所有接入“一卡通”平台的医院使用,解决了不同医院之间就诊卡互不相通、信息互不相联的情况。而如今,“一卡通”再次“进化”到了小小的二维码,日前,电子健康卡在青岛市上线。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在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期间,改造医院各信息系统,在青岛市首发电子健康卡。居民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电子就诊卡,旨在解决看病就诊“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堵点问题。在就诊的过程中,从预约诊疗到签到、就诊、化验、缴费、查询结果,以及出院之后的健康服务等,整个流程的健康医疗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健康卡实现自助管理,真正做到居民健康“一卡通(一码通)”,极大简化了就诊流程,提升老百姓就医体验。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复杂和严密的身份认证、数据关联,使得电子健康卡成为通向未来医疗的二维码钥匙。 畅想未来,就医坐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已经不是梦想,青岛市部分患者开始“尝鲜”。日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为省内首批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3家医院之一,青大附院互联网医院手机图文问诊平台正式上线,形成手机图文问诊与视频问诊相结合的互联网诊疗模式。
据悉,该平台手机图文问诊服务项目包括为复诊患者提供病情咨询、检验检查预约、报告解读服务等,上线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20余个科室,患者在平台与医生文字、图片交流,医生给出诊疗建议,问诊完成。视频问诊服务项目包括为复诊患者提供视频问诊、检验检查预约及结果查询、在线处方、慢病随访、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
“一次办好”改革带来实惠
“怎么,复印免费?”日前,市民孙先生在去青岛市卫生行政审批大厅办理业务时,感受到了一种暖心服务。这项服务的背后,是青岛市卫生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再升级,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仅材料打印复印全免费,还提供免费快递服务。
具体来说,申请人提交申请时如需现场打印材料或需提供营业执照等复印件,由大厅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打印复印服务。申请材料、办事结果均可实现免费邮寄、送达,节省申请人办事成本。同时,申请人提交企业章程等材料时无需提前至主管部门备案,大厅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数据共享,在线查询比对即可进行验证。通过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实现了办理审批事项“零跑腿”。
而就全市来说,不仅是卫生行政审批,各个行业方方面面都在进行“一次办好”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2018年8月,青岛市印发《青岛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创新“一次办好”服务方式、完善“一次办好”网络體系、强化“一次办好”支撑条件、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实施精准协同放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法治保障服务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11个方面,制定28条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方案》旨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围绕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革理念和目标,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七大行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大批“小老板”
青岛市每年市办实事的第一件,就是“促进城乡就业创业”。今年这件实事中列明:一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带动就业增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技能提升3万人,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在带动就业促进创业方面,青岛市一直不遗余力。日前,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一名市民表示,自己因为二胎原因,已经两年半没有上班了,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并一直自行投保,还进行了灵活就业登记,像自己这种情况是否会有补贴?青岛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尚出于劳动年龄内的市民如果处于失业状态,进行了灵活就业登记,并以灵活就业身份按时缴纳了社保,则每月可以领取500元的补贴,领取3年。如果想自行创业,则可以申请领取一次性的创业补贴,而且政府也可以给予发放贷款,如果是从事个体户创业,最高可贷15万,如果是从事企业创业,最高可贷45万。
青岛市规定,对毕业5年内大中专毕业生,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以及在本市用人单位连续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创业实体后6个月内与原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2011年10月1日以后,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各类创业实体(含社会团体、事务所等),持有有效注册登记证明,符合条件的可申领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条件的人员创办的创业实体,以及法定劳动年龄内各类人员首次创办的小微企业,新招用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高级技工学校及技师学院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符合条件的,可申领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青岛市蔚然成风。《2018国家信息中心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显示,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青岛排名第12位。根据相关报告,重点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天津、武汉、南京、苏州、成都、合肥、青岛12座城市成为“双创”领跑型城市。从如厕到安居,大事小事总关情
推进“厕所革命”,市区新增、改造公厕120座,增设如厕专用临时停车位300个,具备条件的200座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进一步提高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品质。
在今年的十件市办实事中,再次提到“厕所革命”。
一个个卫生整洁,甚至装配了充电器、休息室的厕所,给出租车司机、游客等带来了便捷的体验。在2015年开展公厕革命以前,由于公厕数量较少,功能单一,在青岛前海一线等景区,时常出现如厕难题,女厕门口时常出现长龙排队现象。新一轮公厕革命中,如市南区,着眼满足居民游客“人性化、洁净化、便利化、实用化”如厕服务需求,在栈桥、八大关等前海一线景区新建改建多功能公厕12座,公厕总数由2015年的99座增至118座,在国内率先达到每平方公里3.5座公厕的标准。
另外,青岛市还将继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今年将启动棚户区改造2.8万套(户),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青岛市已启动棚户区改造22.5万套(户),2019年将启动2.8万套(户);2012年以来,青岛市已改造农村危房2.3万户,2019年,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农村困难群体改善基本住房条件,计划改造489户;青岛多年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8.4万套(户),今年计划完成住房保障6000套(户),帮助住房困难的家庭实现“住房梦”。
民以食为天,青岛市还将继续抓好食品安全监管,2019年青岛计划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6.5万批次,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食品安全危害,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增消费者信心;新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100所,逐步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目标,保障学生饮食质量和安全。
还有,出行安全、消防安全……青岛市办实事,与时俱进,守护生命安全的项目逐渐增多,市民的幸福感,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