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广大语文教师极为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教学、提高阅读效果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理由,文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宽松氛围等方法,试图探索出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期望这些实践经验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关键词】个性阅读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1-02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同样,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我感触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我又采用了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而,朗读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赞美,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天底下谁都喜欢表扬。当孩子经过努力,终于把一个长句子读得准确而流畅时,他们多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啊!如果孩子能把课文读正确了,我们可以说“不简单!你能读准这么长的句子。”孩子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学习劲头就更大了。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好了,我们可以说:“读得这么好,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就不信只有××读得好,还有其他小朋友一定读得更好。”如果学生确实无表扬肯定之处,我们也可以把批评“包装”一下,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如果……那就更好了。”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个性阅读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1-02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同样,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我感触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我又采用了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而,朗读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赞美,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天底下谁都喜欢表扬。当孩子经过努力,终于把一个长句子读得准确而流畅时,他们多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啊!如果孩子能把课文读正确了,我们可以说“不简单!你能读准这么长的句子。”孩子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学习劲头就更大了。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好了,我们可以说:“读得这么好,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就不信只有××读得好,还有其他小朋友一定读得更好。”如果学生确实无表扬肯定之处,我们也可以把批评“包装”一下,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如果……那就更好了。”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