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月:宝宝掉床了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个月的宝宝学会爬和翻身以后,很容易在妈妈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咣当”一声掉下了床!看到那柔弱的小小身体摔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妈妈心痛之余是75般的懊悔!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
  
  掉床有原因
  
  原因1:宝宝不会自我保护
  宝宝尚小,其大脑里还没有危险意识,对自身的运动控制得还不够全面,以至于在床上玩耍时很容易就掉下床。
  
  原因2:妈妈低估了宝宝的能力
  宝宝的各项能力每天都在成长,特别是宝宝比较爱好运动。只要宝宝具备了向一侧翻身的能力,就潜藏着掉床的危险。
  
  原因3:妈妈觉得掉床无所谓
  有些妈妈觉得宝宝掉床后只要身上没出血就问题不大。所以平时也就没做什么预防措施。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掉床后的摔伤并不严重。有时就在头上起个疱,过几天就好了。但妈妈还是要小心防范为好,以避免发生追悔莫及的事情。
  
  预防有招
  
  1 把宝宝放在有围栏的婴儿床上
  这是一个最好且最有效的方法哦!待在这样的婴儿床里,宝宝再怎么爬与翻身,都不太会容易掉到地上的!妈妈可以把一些宝宝比较喜爱的玩具也放在里面,随便他怎么玩都不用担心。不过等宝宝长得再大一点,学会了攀爬的本领,这样的婴儿床也就不那么安全,妈妈就要小心谨慎地看护了!
  特别提醒
  床的稳定性要好,结构比较牢靠,不要推推就会散架。最好是那种木质的,既结实又温和。床里面不能有任何突出物,要平平坦坦。床的表面与拐角要比较光滑,没有毛刺之类的,以免宝宝在里面玩耍时划伤皮肤。床栏一定要高于60cm。这样宝宝就不会有翻出围栏掉下床的危险。但也不能太高,要不然妈妈抱起或者放下宝宝都不方便。围栏中柱与柱之间的间隔应在9cm以下。间距太大,宝宝容易滑出;间距太小会影响宝宝观察床外的世界。
  
  2 妈妈可以自制一个“小围栏”
  把宝宝收在大床上睡与玩是有点不安全的,不过妈妈不用担心。妈妈可以自制一个“小围栏”,防止宝宝掉下床。妈妈可用被子和枕头把宝宝围在中间,被子要用叠起来厚厚的那种,把拉得开的那一面朝外,背对宝宝,防止他把被子拉开后盖住脸又挣不脱而发生窒息!这个“小围栏”不要靠宝宝太近,左右都给他留一个翻身的空间供其活动。这样,宝宝就不太容易会翻出去。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晚上是跟妈妈一起睡,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床里边,最好确保床头和床的一边都有墙或柜子靠。
  
  3 床周围设置安全地带
  为了防止宝宝掉下床摔伤,妈妈可以在床周围的地面上铺一些比较柔软的东西,比如海绵垫、泡沫垫、厚毛毯等。这样即使宝宝不小心掉下了床,也不会出现严重的损伤。另外,离床比较近的地方最好不要放置桌子、热水瓶等危险物品,以免宝宝掉下床,碰伤到宝宝。当然妈妈也可以把床上的席梦思拿到地上,让宝宝在席梦思上好好地爬来爬去!
  
  4 当妈妈需要离开时
  当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在照顾宝宝,而这时妈妈又有事需要离开一会儿,比如做饭、上卫生间等,暂时不能看护宝宝了,该怎么办呢?如果宝宝正在床上玩,妈妈最好把宝宝移到地面上或者小推车里,在妈妈看得到的范围内,给他准备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宝宝正在睡觉,妈妈担心他醒来后会掉床。妈妈可以拿几个婴儿摇铃或者那种碰一下就能响的小玩具放在宝宝的四周,小摇铃或玩具一响就能提醒妈妈宝宝已经醒了。当然妈妈也可以隔十分钟左右回来看一下宝宝,以确保他安全。
  特别提醒
  不能长时间地让宝宝一个人待在床上玩耍,很多宝宝从床上掉下来就是因为他害怕孤独,想要出去寻找爸爸妈妈。
  
  招数失灵,妈妈别慌
  
  即便妈妈已经很小心很注意了,可有时宝宝还是会从床上摔下来。一旦宝宝掉床了,妈妈该怎么办呢?
  1 立即抱起宝宝,检查有无外伤:头部有无肿块、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果无异常,也可以让宝宝玩玩具来活动肢体。
  2 别忘了给宝宝以心理安慰,用手安抚宝宝的身体,温柔地跟宝宝说话,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避免其长大后产生心理问题。
  3 如果宝宝的皮肤摔破了,妈妈应该先看看擦伤的地方是否干净,尽快在家中自行消毒或请医生处理。
  4 如果确定宝宝是头部着地,尤其是后脑勺先着地时,妈妈需特别重视。发现宝宝出现高声哭叫、四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眼斜视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送宝宝去医院。当宝宝出现四肢活动不对称、触及肢体或关节时有哭闹或痛苦表情时,也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5 如果宝宝是在睡梦中摔在地上的,而且掉到地上后依然在睡,那么这个时候宝宝就有点儿不正常了。妈妈在1小时内一定要把宝宝弄醒,以确保他的大脑未受到伤害。
  特别提醒
  1 宝宝掉床后至少观察24小时,在此期间宝宝如果没有异常表现,方可安心。
  2 在宝宝发生掉床时妈妈千万不要惊慌,更不要心急火燎地将宝宝从地上抱起,因为有时动作过猛也有可能导致其他不必要的伤害。妈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也应认识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宝宝也不例外。
其他文献
天热了,让闷在鞋子里的小脚丫出来透透气吧。宝宝经常光脚丫走路或玩耍,不仅能让小脚肌肤更干爽清凉,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光脚好处多    现在,很多国外的学校都流行起了“光脚热”,日本甚至有一家幼儿园把教室里的地板都撬掉,换上了沙土,让宝宝们在沙地上尽情玩耍。究竟是什么让宝宝光脚丫成了大众推崇的举措呢?    提升智力水平  让宝宝经常光脚最大的好处是,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提升宝宝的智力
期刊
天气炎热,太阳猛烈,准妈妈都知道要比平时更留意做好防晒工作。只不过,当你成功完成防晒任务的时候,是否同时也做好了晒后修复呢?    别忘了给皮肤撑把“伞”    防晒别马虎  准妈妈的新陈代谢加快,比平时更容易出汗,皮肤相对比较湿润,这个时候的肌肤非常脆弱,而夏季猛烈的紫外线会令肌肤的色素沉着加重,出现明显的色斑、雀斑、妊娠斑。所以,准妈妈的防晒工作千万不能马虎。    防晒有讲究  中午阳光最猛
期刊
教育的手段不仅仅只有奖赏,还应该有批评、惩罚。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惩罚同样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不仅要学会夸孩子,也要学会合理运用惩罚。  犯错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绝佳时间,他们内心的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适时地进行惩罚可以让他们感受过失行为带来的后果,而这比父母的言语更有说服力,此时他们学习到的道理可能会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常见的惩罚方式    自然惩
期刊
又到了宝宝画画的时间了。“妈妈,今天我要画只苹果。”“好的,宝贝。”妈妈顺手将一只苹果拿过来,放在宝宝面前,“你看,苹果是红色的,它基本成圆形……”这就是你们的绘画方式吗?NO!太枯燥了。让我们对宝宝的绘画来场“创意革命”吧。画画这事儿,其实可以变得更有趣。    不一样的画面    边唱边画——旋律的感染  宝宝的绘画不比成人的绘画带有一定的目的,他们的绘画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更倾向于无主题的涂鸦
期刊
宝宝诞生了!每个新手妈妈都希望他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可有时就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可恶的疾病还是会悄悄爬上宝宝的身体。这让新手妈妈手足无措!生病就需要吃药,可给这么小的宝宝喂药的确是一个大难题。    喂药有优势    此时的宝宝比较小,其味觉发育还不太完善,对各种味道(包括苦味在内)并不敏感,对药物的反应比较轻微,当然也还不知道反抗。相对来说,给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喂药有一定的优势。    喂药有劣势
期刊
如果说经济危机对我们而言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意外,那么管好钱袋让1元钱发挥N元的功效是我们可以掌控的生存之道。当钱包开始缩水,守住工作就是胜利;开源无望的时候,不如我们一起来节流,生活要实惠,优质却不能打折。    省钱达人经验分享    节俭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稳妥,是有今天也有明天,有打算有希望的日子,豪迈未必是一种罪过,一掷千金却不值得骄傲。如果你能将1元钱用出10元钱的效果,亲爱的,让我们为你鼓
期刊
细心观察,宝宝便便的次数、颜色和质地常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密码,它能反映出宝宝的消化功能状况,亮起健康异常的红灯,为诊断宝宝的身体健康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便便“次数”信号灯    健康信号灯  有消化系统强健的宝宝,也有新陈代谢慢一拍的宝宝,这都属于健康范畴内的个体差异现象。日常生活里,宝宝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内排便1—2次,宝宝排便时没有痛苦、哭闹等情绪,一
期刊
童童刚刚4个月,都是童童妈一个人在家里带着,很少出门。前两天,童童妈带他到社区广场玩一会。刚开始见到那些可爱的小宝宝们,童童还是挺兴奋的。可过一会,一位社区的奶奶抱他时,他竟然哇哇大哭,还一直朝妈妈那看。童童妈感到很诧异!宝宝这么小,不会就是认生吧?该怎么办呢?    认生,不奇怪    几乎每个宝宝在一段时期都会经历这个所谓的“认生期”。德国的教育学专家Christiane博士曾经说过:“宝宝的
期刊
宝宝呱呱坠地,肚脐是妈妈留给宝宝的一道伤口,同时也是一种恩赐。这小小的部位很容易会因护理不当而感染发炎,该如何好好精心地护理呢?    肚脐多久“痊愈”    肚脐的前身是脐带,它是宝宝和妈妈连接的纽带。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用止血钳把脐带剪断,然后扭曲并用纱布覆盖且包裹。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留端在1—2天内会自然干瘪,3—4天后开始脱落,形成一个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肚脐。大多数宝宝的肚脐在半
期刊
宝宝不吃奶、也不吃辅食,如此“刁食”,营养不平衡,日渐消瘦,这可怎么办好呀?妈妈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宝宝不吃。原为何故?攻克“不吃”难题,迫在眉睫。    不会吃辅食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大多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但因为辅食的味道、形状与妈妈的母乳截然不同,于是,就有宝宝“抗议”,出现了“拒食”一族。奇奇怪怪的泥糊状和母乳、配方奶的液体不一样,似乎没有那么好吸吮。宝宝还没有掌握好吃辅食的方法,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