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绿色发展将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作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承诺,而美国的退出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应量力而行,承担起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在7月举行的2017(第八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钢铁工业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举足轻重,理应率先垂范。
李新创认为,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等,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往的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不会再有了,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绿色发展将是钢铁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绿色发展
近几年,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火电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黄标车、居民煤改电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环境保护部消息,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3%。除去不可控的天气原因外,散煤、工业、机动车是公认的雾霾三大主要源头。“煤改电”“淘汰黄标车”等关于散煤和机动车治理的举措层出不穷,而在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治理方面,大气污染物必须大幅减少钢铁行业排放,要达到减排的目的,李新创认为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严格环保约束,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彻底化解钢铁产能。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材消费量一直呈直线型快速上涨态势,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7.02亿吨。从历年的环境统计年报可以看出,2005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行业的7.2%和11.6%。而2014年,这一比例大幅上升,分别为12.4%和29.3%。但2015年中国钢材消费量突降至6.64亿吨,同比下降5.4%,自1996年以来首次下降。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汽车、基建和房地产的拉动下,钢材消费量略微回暖,但在钢铁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先于其他国家的钢铁同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行动压减炼钢产能,超额完成了全年压减4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在减量发展阶段,绿色化是钢铁行业需要突破的第一关。近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作为主要工业排放源之一的钢铁行业,整体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整个能源体系仍维持高碳发展特征,要得到根本转变还需要时间。李新创指出,中国钢铁业节能降耗工作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如排放不时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环保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固废实际利用率尚有待提升,低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李新创指出:“目前的现状是,尽管有宝钢、太钢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杆企业,但中国钢铁工业中环保两极分化现象亟待解决。中国钢铁企业中重点统计企业之间的环保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先进企业环保设施吨钢运行成本约180元,而中国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平均吨钢运行成本约80元,落后企业吨钢排放量是先进企业的10倍。假设全行业的吨钢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全部提升到宝钢的水平,全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下降一半以上。在统计之外的小企业吨钢排放量则更高,小企业大量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更恶劣。这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拉低了整个钢铁行业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6年京津冀各地都对钢铁企业下达了采暖季停限产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停限产措施,部分地区的停限产比例甚至高达50%,但京津冀及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粗钢产量不降反升。在钢材价格飞涨的2016年下半年,政府的“限产令”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李新创介绍说,真正按照政府要求实施了停限产的正是那些單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低的企业,而一些环保水平较差的企业产量反而大幅增加。他说,以2016年11月产量统计为例,首钢、唐钢、邯钢钢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64%、13.99%、7.23%,而部分企业同比增加20%以上。“这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李新创说。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下降了6.77%,但2016年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出现大幅反弹,与“十三五”节能目标值有较大差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面临巨大挑战。
另外,钢铁企业外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也不可忽视。由于钢铁工业是大进大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企业每生产一吨钢,各种原辅燃料、产品、副产品等外部运输量将高达5吨。钢铁企业外部物流方式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皮带运输等。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方便,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公路运输产生的扬尘、重载货运卡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其粗钢产量1.2亿吨,外部运输量则为6亿吨。参照运输扬尘计算公式,重型载货柴油汽车每年会产生道路扬尘37.4万吨,产生排放颗粒物4000吨、氮氧化物3.2万吨以及数量可观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其它污染物。因此,要解决钢铁企业的减排问题,只关注企业内部的污染治理是不够的,外部物流运输所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严格环保约束
当前,冶金行业需要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重考核,进一步收严排放标准,钢铁企业需要朝技术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结构清洁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和实施标准化的方向前进,必须以强化环境约束、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为关键抓手,最终大幅减少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区域大气质量改善。
说到严格环保约束,李新创认为,必须以最优秀企业为标杆,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排放量,“宝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说起宝钢,很多钢铁企业总是来一句‘宝钢我们没法比’。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企业间可以有差距,但在环境保护方面,既然宝钢能够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实现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做到吨钢200元以上的环保成本、实现最小的污染物排放,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我们没有理由不以最先进的环保要求来约束钢铁企业,最大限度减少钢铁企业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
李新创指出,在中央的大力督促下,行政命令可以很好地完成去产能任务。同样,通过强化环保约束,在京津冀地区以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为依托,制定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执行最高的环保税征收税率,将所有钢铁企业统一到同样的环保水平、同样的环保成本上,倒逼装备水平低、环保治理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保欠账多的企业退出京津冀地区,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排。去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制定了采暖季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工业企业停产限方案,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一刀切”问题。无论环保水平高低,所有企业都执行同样的政策,这样实际取得的减排效果并不理想,也打击了环保先进企业实施环保改造的积极性。
他认为,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企业环保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分级,根据环保水平高低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级别。在采暖季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不同级别的企业执行不同的停限产要求。通过这项工作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水平,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重污染天气期间的钢铁产量,压缩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产能有序退出。要真正实现强化环境硬约束来推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建立重污染产能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有效机制,特别是要对长期超排放的企业、无治理能力、无治理意愿的企业以及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淘汰,彻底严格环保能耗要求,促进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发展。
目前,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即将建立,2017年底中国将完成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届时,新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替代包括环境统计、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环境指标等多项环保功能及制度。
在李新创看来,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最终路径可以总结为:坚持“一个中心”(可持续发展),实施“三项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立足“五个支撑点”(技术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结构清洁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实施标准化)。
“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作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承诺,而美国的退出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应量力而行,承担起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在7月举行的2017(第八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钢铁工业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举足轻重,理应率先垂范。
李新创认为,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等,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往的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不会再有了,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绿色发展将是钢铁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绿色发展
近几年,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火电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黄标车、居民煤改电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环境保护部消息,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3%。除去不可控的天气原因外,散煤、工业、机动车是公认的雾霾三大主要源头。“煤改电”“淘汰黄标车”等关于散煤和机动车治理的举措层出不穷,而在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治理方面,大气污染物必须大幅减少钢铁行业排放,要达到减排的目的,李新创认为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严格环保约束,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彻底化解钢铁产能。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材消费量一直呈直线型快速上涨态势,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7.02亿吨。从历年的环境统计年报可以看出,2005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行业的7.2%和11.6%。而2014年,这一比例大幅上升,分别为12.4%和29.3%。但2015年中国钢材消费量突降至6.64亿吨,同比下降5.4%,自1996年以来首次下降。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汽车、基建和房地产的拉动下,钢材消费量略微回暖,但在钢铁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先于其他国家的钢铁同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行动压减炼钢产能,超额完成了全年压减4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在减量发展阶段,绿色化是钢铁行业需要突破的第一关。近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作为主要工业排放源之一的钢铁行业,整体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整个能源体系仍维持高碳发展特征,要得到根本转变还需要时间。李新创指出,中国钢铁业节能降耗工作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如排放不时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环保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固废实际利用率尚有待提升,低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李新创指出:“目前的现状是,尽管有宝钢、太钢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杆企业,但中国钢铁工业中环保两极分化现象亟待解决。中国钢铁企业中重点统计企业之间的环保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先进企业环保设施吨钢运行成本约180元,而中国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平均吨钢运行成本约80元,落后企业吨钢排放量是先进企业的10倍。假设全行业的吨钢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全部提升到宝钢的水平,全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下降一半以上。在统计之外的小企业吨钢排放量则更高,小企业大量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更恶劣。这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拉低了整个钢铁行业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6年京津冀各地都对钢铁企业下达了采暖季停限产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停限产措施,部分地区的停限产比例甚至高达50%,但京津冀及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粗钢产量不降反升。在钢材价格飞涨的2016年下半年,政府的“限产令”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李新创介绍说,真正按照政府要求实施了停限产的正是那些單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低的企业,而一些环保水平较差的企业产量反而大幅增加。他说,以2016年11月产量统计为例,首钢、唐钢、邯钢钢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64%、13.99%、7.23%,而部分企业同比增加20%以上。“这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李新创说。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下降了6.77%,但2016年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出现大幅反弹,与“十三五”节能目标值有较大差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面临巨大挑战。
另外,钢铁企业外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也不可忽视。由于钢铁工业是大进大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企业每生产一吨钢,各种原辅燃料、产品、副产品等外部运输量将高达5吨。钢铁企业外部物流方式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皮带运输等。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方便,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公路运输产生的扬尘、重载货运卡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其粗钢产量1.2亿吨,外部运输量则为6亿吨。参照运输扬尘计算公式,重型载货柴油汽车每年会产生道路扬尘37.4万吨,产生排放颗粒物4000吨、氮氧化物3.2万吨以及数量可观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其它污染物。因此,要解决钢铁企业的减排问题,只关注企业内部的污染治理是不够的,外部物流运输所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严格环保约束
当前,冶金行业需要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重考核,进一步收严排放标准,钢铁企业需要朝技术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结构清洁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和实施标准化的方向前进,必须以强化环境约束、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为关键抓手,最终大幅减少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区域大气质量改善。
说到严格环保约束,李新创认为,必须以最优秀企业为标杆,最大限度减少单位产品排放量,“宝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说起宝钢,很多钢铁企业总是来一句‘宝钢我们没法比’。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企业间可以有差距,但在环境保护方面,既然宝钢能够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实现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做到吨钢200元以上的环保成本、实现最小的污染物排放,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我们没有理由不以最先进的环保要求来约束钢铁企业,最大限度减少钢铁企业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
李新创指出,在中央的大力督促下,行政命令可以很好地完成去产能任务。同样,通过强化环保约束,在京津冀地区以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为依托,制定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执行最高的环保税征收税率,将所有钢铁企业统一到同样的环保水平、同样的环保成本上,倒逼装备水平低、环保治理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保欠账多的企业退出京津冀地区,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排。去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制定了采暖季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工业企业停产限方案,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一刀切”问题。无论环保水平高低,所有企业都执行同样的政策,这样实际取得的减排效果并不理想,也打击了环保先进企业实施环保改造的积极性。
他认为,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企业环保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分级,根据环保水平高低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级别。在采暖季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不同级别的企业执行不同的停限产要求。通过这项工作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水平,减少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重污染天气期间的钢铁产量,压缩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产能有序退出。要真正实现强化环境硬约束来推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建立重污染产能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有效机制,特别是要对长期超排放的企业、无治理能力、无治理意愿的企业以及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淘汰,彻底严格环保能耗要求,促进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发展。
目前,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即将建立,2017年底中国将完成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届时,新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替代包括环境统计、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环境指标等多项环保功能及制度。
在李新创看来,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最终路径可以总结为:坚持“一个中心”(可持续发展),实施“三项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立足“五个支撑点”(技术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结构清洁低碳化、资源循环化、实施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