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呼啸山庄》的经典视角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于《呼啸山庄》这部经典的讨论几乎集中在欧肖、林敦和希克厉三家的纠葛上,但不论是情节、叙述,还是人物、主题等分析,都鲜少提到作为第一叙述者的管家耐莉·丁恩和老神棍约瑟夫。可是在艾米莉·勃朗特精心营造的这个封闭叙述环境和复杂的叙述结构里,耐莉和约瑟夫各自承担了不容忽视的角色作用,一方面是女管家的不可靠叙述视角,另一方面是看似完全抽离于山庄事务的伪教徒形象,二者在相互拉扯中,恰到好处地把关于“人性”的讨论通过不完全的经典视角叙述出来。
  围绕人性探讨的形象设置
  著名文学批评家伍尔芙在对比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时,给予了《呼啸山庄》这样的评价:“那不仅仅是‘我爱’,‘我恨’,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你们——永恒的力量’……”。但《呼啸山庄》与《简·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并没有比较的意义。不论是在当时不被看好的《呼啸山庄》,还是现在被认为艺术深刻性不如它的《简·爱》,“问题不在于给予多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深入理解”。与其纠结于爱情力量的高下之分、深刻与否、正邪对立,不如享受一种“强烈”。不论是“强烈的爱”,还是“强烈的恨”,都是为《呼啸山庄》关于人性力量的探讨服务的。
  呼啸山庄那些被压抑着树性的狂风下的瘦削的、歪歪斜斜的树木,从一开始就以局外人洛克乌先生的造访受挫揭示了此处的压抑与阴沉;而画眉田庄的恬静与舒适,又如同另一个极端,把这种张力往相反的一端极力拉去,终于如同一块上好的布,出现了丝丝裂痕。而这些裂痕,名为希克厉,或者卡瑟琳,抑或是林敦、欧肖。但在这些裂痕中间,还有两处耐人寻味的地方,一处是承担了全书叙述者的女管家耐莉·丁恩(Nelly Dean文中有时候也称为爱伦),另一处是伪教徒约瑟夫。作为一个封闭环境里的非主要人物,关于他们被设置的讨论同样离不开作者希望表达的“人性”大主题。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正是意图借助呼啸山庄这片试验田,在小心翼翼地构筑人性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张力与极限;即上文伍尔芙的评价,这是一种关于整个人类的永恒力量的探究。
  耐莉和约瑟夫在文中各自的角色作用
  一般分析《呼啸山庄》中的耐莉·丁恩,都是把她置于叙述视角中进行讨论的。主要的观点集中在她的不完全叙述中,外来者洛克乌先生(后者因为实际上并没有接触到呼啸山庄的历史和故事,被认为是可信的转述者)借助她恰到好处的全知视角了解到了这几十年的历史。所以,后3年(1801—1803年)由洛克乌和耐莉·丁恩共同经历的故事一般被认为是可信的。而这之前的年份,既不能指望日趋疯癫的希克厉先生,也不能指望一心只有自己的约瑟夫的证明与复述,那么便只剩下耐莉的叙述,可因此这便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偏向性。例如,“耐莉用自己的价值判断主导了希克厉和卡瑟琳的爱情别离”;她叙述往事时总带有对希克厉一贯的厌恶以及对小欧肖幼年的偏爱;她不可避免地在评判各色人物时带上了自诩的“仆人中读过东家很多藏书”的所谓好品质和道德标准。最具反差和矛盾的当是,在女管家离开呼啸山庄前,她对林敦先生的叙述使读者感觉到其酷似一位纨绔的富家子弟,待到她前往画眉田庄服侍他的时候,林敦先生又以一个好丈夫和慈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里门·凯南在《叙事性的虚构作品》中提出,不可靠的叙述者的标志是他对故事所做的描述和评论使读者有理由怀疑。针对不可靠叙述者的标准,她提出了三点:第一是叙述者的知识有限,第二是他亲身卷入了事件,第三是他的价值体系有问题。”
  回到书中,这位忠实的女管家无疑是符合前两点的,至于第三点可能无法立刻下论断。那么耐莉·丁恩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呢?结合那个时代和她的位置、书中的自我表述,不难得到,她的价值体系是以本家或者说所服侍的东家的价值体系为转嫁的,换言之,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不违背东家的利益和命令。因此,尽管有时候明知是错的,她还是只能默许甚至放任小卡瑟琳与小林敦的见面,这种仆人体系下的价值评判自然有“忠诚”的意味,但也剥夺了作为人的主体下的单一叙述者的客观性。所以,她的叙述就显得不那么“忠实”了。
  反观约瑟夫,似乎事事抽离其外的他可以用他的叙述视角来弥补这份不足。可关键在于,作者设置这个可有可无的仆人,并不是希望他能像耐莉一般成为叙述者,甚至说这个一生都在呼啸山庄的伪教徒,根本没有对故事的主题或叙述产生影响。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李勇全在探讨约瑟夫的形象时,就明确提出了他作为宗教缩影的象征意义。至少在这个维度,与约瑟夫的信仰描述是相符的。但关于叙述的分析,自然是离不开潜藏在角色背后的叙述者声音,或者说,作者的主题导向声音。这样看来,约瑟夫的宗教之声便同样能体现一些叙述上的意图。
  相互制约的不完全经典视角
  除了叙述上的需要,艾米莉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在互相矛盾的多个子主题之上统一设置了一对矛盾体,即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子主题不难理解,追求野性的卡瑟琳和追求安裕的林敦先生,追求野蛮爱的约瑟夫和追求文明爱的林敦等都是再明显不过的纠结点,但读者容易忽视的,恰恰是本文意图讨论的,耐莉和约瑟夫。
  在故事叙述上,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耐莉是自诩具备经典视角的,可这在上文已被证明是不那么完全可靠的,但是在文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代替她;约瑟夫同样也以为自己拥有经典视角,但他的视角是向内的,即关于自己信奉的宗教上的上帝。可事实上,不论是呼啸山庄还是画眉田庄,都没有明显的宗教信仰的干涉,更多的是一种阶级和经济上的对立。这样便要从叙述上的叙述者角度转换到《呼啸山庄》的故事视野,反过来就牵扯到了二者的活动范围:耐莉一生辗转于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而约瑟夫自始至终不离开呼啸山庄,他的目光局限在发生于此地的故事。书中对此有一个相关联的隐喻,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山路”这个意象——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中间那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山路,往往是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的中转承载地,如小卡瑟琳和小林敦不被允许的相会,幼年的无忧无虑的卡瑟琳和希克厉游玩之处。如果说画眉田庄象征着一种文明限制下的温和的爱,那么呼啸山庄就是包裹着自然野性的人类本有的最大可能的爱。当然,“恨”也是如此。那么这段“山路”作为一个中间过渡地带,就刚好把这两种极端,不仅是人物,也包括背后的精神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了有限的小空间里。而这正好是不完全叙述者展开叙述的一个大条件,因为没有小空间外的人来质疑自己的叙述。
  而来到叙述与主题的结合,作者似乎有意把呼啸山庄的人设置成更健全的人:他们或许极端,但行为果敢;或許丑恶,但个性鲜明;或许孤僻,但力量非凡。比如,“希克厉”的原著英文为“Heathcliff”,也有译本译为希斯克利夫或希刺克利夫。“heath”是“荒原”,象征着遍布石楠丛的野外;而“cliff”是“悬崖”,意为呼啸山庄那陡峭的地势。从这个主人公的名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名深居家中的女子希望寄托的非凡的本源的精神力量。而呼啸山庄之外的人,少了那么一点灵性,总让人感觉到一种钝性。看似是“老好人”,最后却一败涂地,酿成悲剧。
  因此,耐莉和约瑟夫便是两个很好的例证:一个来回辗转于二者之间,既具备呼啸山庄那种独当一面的强势,又沾染上了画眉田庄那种优柔寡断,从而踯躅郁郁,自诩高明;一个对任何冲突都视若惘然,高高挂起,只在乎自己心中的“上帝”。虽然约瑟夫只能够证明在呼啸山庄发生过的历史的原貌,但是也刚好制约了耐莉的叙述;而耐莉对约瑟夫的直接评价,又更加凸显了呼啸山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漠然。
  “耐莉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忠实可靠,她的叙述和她在两个家庭中的地位同样让人怀疑。”约瑟夫也是如此,除却主题隐喻层面的意义,他更像是用无声的叙述告知读者,那些爱啊、恨啊、复仇啊,在他的眼里,都无非是上帝的安排。虽然这是伪教徒的自私自利的上帝,但是反过来又呼应了结尾的叙述:即通过小卡瑟琳和小欧肖的结合,象征着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此时,约瑟夫还是那个约瑟夫,呼啸山庄一切的恶与善的故事于他而言与其说是记忆,更像过眼云烟。可耐莉不同了,她亲历的事情全部变成了回忆,即使因着洛克乌先生的要求而不会尽数烂在肚子里,可“灯下黑”情状总归让结尾的她不再是开头的她。正如三大家族回归原点后,卡瑟琳不再是卡瑟琳,欧肖不再是欧肖了。
  可是,多一个管家,再多一个仆从,是故事现实需要还是作者叙述需要,我们无从得知。可也许,恰到好处地把耐莉的叙述视野限制在了约瑟夫的上帝中,真真切切地呈现了一部结构出奇的名作。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常在一些场合听人提出类似下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再也出不来像《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的科普科幻畅销书了?不时地,也能听到与之关联的一些议论,大意是科普不受待见、科普图书受到冷遇云云。  这些看法或说辞未必公允,也不见得贴合实情。我觉得,时代不同了,恰如我们的生活较之往前已变得多姿多彩一样,科普的途径和手段也日渐丰富起来,很难讲有什么“风向标”可以作为科普“景气”与否的参照。其
期刊
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大约在两千年前宗教兴起后就有了差别。西方最好的建筑是教堂,养活了大批牧师和传教士,传经布道,传承他们的文明。西方人从小孩起就要到教堂洗礼、净化心灵,长大了也要不断地到教堂,听圣经、唱圣歌、忏悔、认罪、祈祷、领悟上帝旨意。实质上就是传承西方的文化和文明,至今如此。而中国,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把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上帝、真主主宰的理想天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政策背景引导下,科普读物在近两年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苏科社)在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平台资源,与包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在内的多家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从服
期刊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为给青少年阅读提供专业建议和参考,推荐和引导青少年阅读优质科普图书,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携手未来星空科学俱乐部,发起十位科普专家·十本科普好书——“科普专家带你读科普”青少年科普阅读活动,现摘发十本好书如下。  1.《万物不可思议的由来》荐读专家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导,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这本书参照小学科学课程大纲要求,专为3—8岁的孩
期刊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习近平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尤为重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一分力量也是出版企业应有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秉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出版理念,坚持“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依靠北京大学雄厚的教学科研力
期刊
大学语文是高校公共课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以及文字鉴赏能力。目前在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语文的授课模式较为枯燥,而学生对于公共课的学习又缺乏兴趣,使得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成果略有不足。通过研究体验式阅读在高校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深入了解文字内涵,从而在阅读中感悟文字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文字阅读能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期刊
《礼记·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要通过阅读逐步树立诚意正心、追求真理,有家国情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志向,又要通过读书、学习和实践,去接触、探究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改造世界的本领。因此,我提倡要加强科技图书的阅读,提高科学素养。而先阅读一些高质量的科普书籍,培养起兴趣阅读是首要的一步。  科技阅读需要科普的助力  如果你翻
期刊
“村里草地很少,几乎都是荒漠。封面设计要以克青孜的景色为背景。”  “好,编辑团队也是这个思路。顺利的话,本月就可以下印厂了。”  这是笔者与邵祥理就《行走克青孜:一位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驻村记录》一书封面设计进行的简短对话。两个从未见面、各持己见的人,最终在封面设计环节达成了一致。  邵祥理是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
期刊
要谈碎片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问题,我认为要从灵性的成长角度来看;而要谈灵性的成長问题,则要看看大多数世俗人生的状况。世俗人生多注重功利,呕心沥血,孜孜矻矻,苦苦索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无非是权势与地位。但是功名利禄的世界竞争太过激烈,也太过无常,过于消耗人的精力,令人往往心生倦意、不知所从,于是常人就一头扎进享乐里,美食、美色、美景等皆可为享乐的资源。等到在美食、美色、美景里稍稍舒缓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常
期刊
以托妮·莫里森、汤婷婷等作家为代表的美籍非裔和华裔女性作家叙写了少数族裔在屈辱和压迫下的身份认同问题,极大地改变了少数族裔文学的边缘化处境。而在《无声告白》这部作品中打破了第三世界妇女在理论话语中的一个盲区和误区。在很长的时间里,西方女性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白人女性,而后殖民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第三世界男性,第三世界妇女的独特身份和特征则被忽略了。华裔女性受到男权社会的挤压,又因族裔特质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