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何时迁入青藏高原?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因其低氧而被认为是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一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青藏高原3万年前
  就有人居住
  科学家在藏北高原色林错湖东南岸70米高的古湖滨阶地发现一批石器,被证实其年代可能为距今4万~3万年,这为藏族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征服高原的人类提供了考古证据。近日,科学家通过现代藏族人群的基因分析,从遗传学角度系统描绘了青藏高原现代人类史前定居与迁徙的历史,更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在3万年前就已迁入青藏高原。
  科学家们对西藏全区和青海省的41个藏族地理群体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进行了大样本的谱系地理学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藏族人群中绝大多数的Y-染色体和mtDNA类型为包括中国汉族在内的东亚人群特征性的单倍型类型,这说明现代藏族人群和东亚其他人群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研究还发现,藏族人群还具有一些独特的Y-染色体和mtDNA的单倍型类群——M16。这些单倍型类群根据分子钟估算的共祖时间最早的在3万年以上,说明人类早在旧石器晚期可能已经定居青藏高原。
  现代西藏人的祖先是谁?
  近年来,在张亚平院士带领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采集了覆盖藏族在中国所有主要聚居地的680份藏族人群样本,较全面地进行了现代藏族人母系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藏族人98%左右的母系遗传组分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迁入青藏高原的中国北方人群,即藏族的祖先是新石器时代从中国北方西迁的移民。
  人类曾第二次
  进入青藏高原
  科学家研究还表明,藏族也有一些和汉族共享的相对“年轻”的单倍型,共祖时间在1万~7千年前。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发生了第二次人群迁入青藏高原的事件。
  结合考古学的证据,科学家推测在新石器早期汉族的祖先群体——氐羌部落人群进入了青藏高原,并与旧石器时代的藏族人群混合从而形成现代藏族的人群格局和遗传背景。现有资料表明,青藏高原至少有过两期史前人类活动:一期距今约3万年;另一期距今7500年至3000年。第一期正值晚冰期中的暖期,一些大约来自华北黄土高原的人群到达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另一些人群可能在同一时间从喜玛拉雅山以南沿河谷到达藏南。第二期正值全新世气候最宜期。世界上以几条大河为中心的古代文明,如青藏高原邻近的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和恒河流域文明都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它们以发达的农业为标志,定居村落、石器(包括打制、磨制和细石器)、制陶、墓地等成为这个时期文化的重要成分。位于藏东澜沦江河谷的昌都卡若遗址是高原上这期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当时的人在河谷地带构筑村落,从事农耕、畜牧、采集和打猎,在青藏高原成功建立了粟和青稞等农作物种植以及牦牛畜牧业。
  【责任编辑】蒲 晖
其他文献
1966年4月14日,在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一座寺庙里,一个名叫“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后改名“慈济功德会”)的慈善组织成立了。  组织的发起人证严法师是一位在当地清修的比丘尼,与寻常出家人依附施舍的生活方式不同,证严法师一直坚持不受供养,而是靠自己种地、织毛衣、缝布鞋、做蜡烛等方式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贫苦,证严法师却从未放弃蒹济天下的理想,“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便是在这样一种信念中间世的。所谓“
偕老同穴是一种美丽的海绵动物。它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附近海域,西太平洋地区及印度洋一带。体长通常为30~60厘米,有的可达1米多。偕老同穴的外形为灯笼形的篮状结构,由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玻璃丝样的骨针纵、环交叉编织而成。  偕老同穴的“篮子”里常居住有一种小虾,它们从幼时就一雌一雄相伴进入偕老同穴中空的中央腔内“幽会”,把那里当成安全舒适的安乐窝。但是,随着它们身体逐渐长大,就无法从海绵体内钻出来了
从哈佛不招“神童”谈起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和“神童”。“神童”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几率有多高?英国米德尔克斯大学36年间跟踪调查210名“神童”,结果仅3%的人最终功成名就。与之相呼应的是一个极端个案。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在儿子塞达斯身上进行“培养试验”,孩子一出生就教他认识英文字母,用各类教科书取代玩具。“早教”在塞达斯6个月时就见效,他能读出26个英文字母,此后2岁看懂中学课
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里,是不是曾抱怨过房子买不起、车子开不快、孩子上学难?大城市的生活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美好。本期让我们一起聚焦城市病,细数城市快速成长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  百科知识: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如何?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哪些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城市病?  答:早在2010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比例是49.68%,已然将近50%。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到2
海豹共有大约19种,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地,在寒冷海域更为常见。海豹是一个在远古时代从陆地重新适应海洋生活的食肉动物类群,与海象、海狮等同隶属于鳍脚目。不过,海豹既没有海象那样的獠牙,也没有海狮那样的外耳壳,而且它也不像海狮那样主要靠较长的前肢的运动游泳,而是借后肢的运动在水中游动。它的两个后肢掌心相对,与鱼的垂直尾鳍的运动方式相同,靠左右摆动前进。  鳍脚目动物平时生活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柔美悠扬的旋律与上海滩“金嗓子”周璇的配唱,使人陶醉于十里洋场的繁华盛景之中。1937年底的法租界一片莺歌燕舞,而外围的华界却身处日军冰冷刺刀的统治下。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作为“国中之国”的上海“孤岛”,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孤岛时期的血雨腥风  1937年8月13日,日军扩大了在华的
日本暴力团(黑道)一向在人们心中充满神秘。据日本警视厅统计,日本目前共有3380个大大小小的暴力团,其中24家最大的暴力团都是身份公开的“合法团体”,“它们的总部都设在大城市黄金地段,下属成员也都在胸前挂着身份牌和公司徽章,就像大公司一样”。一些暴力团甚至开始模仿公司进行现代化管理,如山口组就有一套“奖学金”制度,成绩优秀的成员可以派到欧美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会被委以重任,享受高薪待遇。  “亚酷
最近几年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已知岛屿争端总数高达60余例。倘若以二战为时间节点,可以把这些岛争大致分为两类。二战前的岛争基本属于传统岛争,它们以现实利益为导火索,以司法仲裁、武力争夺、外交协商、共同开发为主要解决手段。二战之后的岛争比较特殊,数量仅占全部岛争案例的10%左右。虽然单一的、整合的、静态的传统岛争仍是主流,但岛争朝多元化、碎片化、动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特殊岛争因切合当下社会的行为模式
人类肥胖威胁粮食安全  英国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的数据后,对全球人口日益肥胖的现象发出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将对粮食安全构成“主要威胁”。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体重合计2.87亿吨,其中1500万吨出自体重超重。体重越重,需要的能量越多。多余体重对世界粮食能量需求的影响相当于新增10亿人口。全球十大“最重”国家依次是:美国、科威特、克罗地亚、卡塔尔、埃及、阿联酋、特立尼
旱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旱灾对经济和社会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其他各种自然灾害之总和。中国更是一个多旱灾国家,从远来说,秦汉至明清的2000多年间,大、小旱灾多达1022次;从近来说,2011年上半年一场大干旱席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北半球国家。通过重建全球古气候,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干旱气候的成因。那么,我国北方干旱气候究竟始于何时?今后的趋势又将如何呢?  中国北方干旱气候始于何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