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问”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学会不问,也是一种学问,一种修养。不要打着关心的旗号,去多问煎熬中的人。
  每当放榜的日子来临,高考季就会进入开花结果的巅峰时刻。于是,许多热心人会特别关注关心那些高考生,电话问,微信问,当面问,问得不亦乐乎。四面八方狂轰滥炸地问,弄得那些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特别难为情,有时候怕被问而闷在自己的屋里,不敢出门,闷闷不乐。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考试结束后,他从来不问。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他怕他的问是一把锥子,把孩子的心扎出了血。成绩出来以后,孩子主动告诉自己,那时候,朋友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孩子的成绩还不错,只是对比那些更好的邻家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可是,这又有什么呢?有一次聊天,孩子告诉他,他的不问,让孩子的心里感到温暖。那一刻,他很庆幸,他能做到不问。
  前天下楼,见到小区门口好热闹,就多站了一会。我发现,一个男孩子坐在轮椅上,边上一个母亲模样的人在伺候他。有好几个人站在男孩的周围,好奇地问他怎么回事。我发现男孩低着头,很不愿意地半天吐一个字。我远远地看了一眼,就走开了。
  残疾,本身就会让人自卑、痛苦。问了,只会让痛苦更加痛苦,像在撕开的血肉上面撒了一把又一把的盐。
  有痛苦的人,最讨厌那些考问。那是长长的针,在刺着已经痛苦的自尊。
  生活中,总有许多时候许多场合,对于许多人,是不能问的。那时候,我工作勤恳敬业,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是,跟我同时进单位的同事,虽然天天没有什么成绩,只是应付差事,却得到了提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比我们早一年进单位的一个年轻同事,也没有得到提拔,激愤之下,把门上的玻璃砸坏。那一年,我最害怕长辈和家乡的人见面问我:提拔没有?到别的单位了没?谈到这个话题,就英雄气短,脸上火辣辣地痛。
  对于痛苦的人来说,不问,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安慰,一種理解。有的单身男女,身在异地工作,想家却又最怕回家。为何?怕被问也。年节之际,有的年轻人干脆就选择了不回家。
  想起读过的巴金和刘白羽的一件事。刘白羽的儿子心脏病晚期,去上海住院,希望能发生奇迹。巴金和夫人多次去医院探望,但从来不问他儿子的病情,每次去,都是紧紧地握住刘白羽的手。巴金先生知道,刘白羽儿子的病,是刘白羽心头最深的痛,无论谁提起,都会引起一阵悲伤。巴金的不问,体贴入微,带着温暖,令人感动。
  在某种场合,问,是揭开伤疤来看的残忍;问,一点也不好玩。
  不问,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不问,是最好的克制。作为替人着想的人,有时候,需要克制想问的冲动,克制住八卦的心。不要打着关心的旗号,去多问煎熬中的人。
  问,有时候并不是关心,而是带着讥笑,带着隐形的刀。
  不问,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爱护,一种关心,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尊重。
  不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见到人,就想问,是一种很难遏制的冲动。所以,在生活中,学会不问,也是一种学问,一种修养。即使要问,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问得体的问题,那才是最善良的问。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自命为“写书人”并没有夸耀的意思。跻身于大学校园中谋取衣食,借现代排版印刷技术之便,积十余年之功,归在我名下的方块铅字印刷符号算起来大约也有数百万个左右了。以“写书人”的名义说话也许并不为过。  “曾经沧海难为水”。由于混迹于写书的行列,便多少窥破了一些写书的堂奥,坦白说出来,也许有益于同学们。  写书人其实经常出错  在学生时代,把书看得很神圣,对著书人也很敬重。记得在中学的课堂上,面对一道解不
期刊
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迷失在了茂密的山林里,更不幸的是,她遭到了一只恶龙的突然袭击,即使她竭尽全力地拼命挣扎,也无法逃离魔爪。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一位名叫乔治的勇士及时赶到,经过激烈的较量,最终他战胜恶龙,成功把公主解救了出来。为了答谢乔治的救命之恩,公主将自己身边最贵重的物品——书籍送给了这位英雄。随着乔治挽救公主的传说逐渐传开,书籍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
期刊
为推进“书香湘西”建设,重点提升农村全民阅读比重,湖南湘西自治州突出重点农家书屋,借助新华书店等单位和社会力量,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为党建书屋,提高了农家书屋实用性,提升了农家书屋整体形象。  其中凤凰县菖蒲塘村和花垣县十八洞村农家书屋通过提质改造、加強管理和运行,农家书屋整体形象大为改观、实用性大大提高,成为当地学习党史、传承非遗、乡村教育的重要阵地。  农家书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堂  201
期刊
“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7月书单发布  “书映百年伟业”好书推荐由中宣部出版局主持发布。7月推荐书目为《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百年大党:走向最强大政党》《建党1921》《1937,延安对话》《靠山》《虎犊》《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  “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
期刊
韶山,是一片山峦绵亘的山冲,四周峰峦耸峙,林木葱茏,风景秀丽,相传舜南巡至此而奏“韶乐”以得名。毛泽东的故居就坐落在韶山落脉处的韶山嘴对面。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韶山是毛泽东早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地方,是当时中国农民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瞿秋白曾称毛泽东和彭湃一样是“农民运动的王”。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又组织人民协会。1927年1月
期刊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我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随着载人飞船登上天和号核心舱进行长期驻留实验。这也是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而随着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地球的空间轨道将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在外太空运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大步,也代表着我们追随美俄的航天步伐走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人向往太空的历史也许是从万户开始的。据说,万户是一个明代的官员,他为了
期刊
排朗读剧、上写作课、跟着唐诗宋词神州游……疫情期间有这样一群老年人,在花式阅读中安心度日。陪伴他们阅读的是银龄书院的创始人薛晓萍,尽管做了十几年的公益阅读推广,但在线上和老人们共读,对她来说还是头一遭。180多场线上阅读活动,让老人们找回了青春,也让她自己越活越有劲儿。  92岁奶奶读书会里当学生  “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银龄书院暑期创意写作班的学习,第一讲是《诗词扩展编故事》,字数限50字以内。
期刊
暖暖的春日、炎炎的夏日、瑟瑟的秋日、凛凛的冬日,没有“吃鸡”,没有“王者”,古人们如何度过漫漫长日?答案自然是——就算没有今天的高科技,古人们也绝不会让自己闲着。  推枣磨  “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乾隆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秋日的图景——静美的秋庭,凉风袭来,落红满地,意趣甚浓。  可这诗中的意象又是“枣”,又是“儿童”的,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它究竟在说什么?其实,这
期刊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倚床夜读,翻开一卷浸润着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诗意动人的蛙鸣穿过清词丽句翩跹而来,如诉如歌,如擂如鼓,似近若远,此起彼落,让我恍若置身于故乡的荷塘之畔,蓦然中有一种“青草池塘独听蛙”的禅意。  蛙声是一阙纯净的乡音,清越空灵,任你千百遍倾听,都不会生厌。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盆池五首之一》中写道:“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曰:“青塘无店亦
期刊
8月14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即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穿针节”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除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形式多样的“乞巧”民俗外,自然也会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  有关史籍显示,每到七夕之时,各地一般都要吃“巧食”,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各朝代另有不同的食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