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获得”到“素养发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数学思考;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63-2
  课前思考: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对于棱和面的特征认识,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长方体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与同学交流。很显然,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直观认识它们的特征,应该说这符合小学生认识特点,毕竟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实以前笔者也是这么处理的,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之后,组织学生展开测量活动,甚至把长方体相对面剪下来比较大小,从而认识到面和棱的特征,一节课,热热闹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今天再次备这节课,越思考越觉得有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认识是一无所知吗?研究长方体、正方体棱和面的特征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量一量、比一比,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吗?本节课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外,还要发展学生的哪些数学素养?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前测: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认识?结果显示,两个班一共103名学生,80%的学生知道长方體(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边;50%的学生知道长方体相对的边(基本不知道棱这个概念)长度是相等的,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基本上没有学生说相对面完全相同),但不能讲清道理;80%的学生知道正方体6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鉴于上述情况,再想到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并且平行,我不禁思考:能否借助平面图形的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实践:
  片段1: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和框架,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思考:它的棱和面各有什么特点?并和同学交流。友情提醒:除了量一量、比一比,还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来研究它的特征。
  学生活动、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分享一下研究成果,其余同学有不同想法可以随时补充,我们先来研究棱的特征。
  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棱的长度是相等的,我是用尺量的。(学生边说边在视频展台下展示)
  师:和他一样是通过测量得到结论举手示意一下。(大多数学生都举手了)
  师:是的,测量时一种有效、直接的方法。除了动手,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2:我不是量的,我是这样想的(带着模型走上讲台),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而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所以这个长方体上面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
  前面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下面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所以这四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生2举起长方体模型,如图)
  师:真会思考,真棒!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推导出长方体中这一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把这四条棱分别称为
  棱A、棱B、棱C、棱D(如图),哪位同学再来有条理的说一说它们的长度为什么相等?
  生3:棱A和棱B是上面长方形的一组对边,所以棱A的长度等于棱B的长度,棱B和棱C是前面长方形的一组对边,所以棱B的长度等于棱C的长度,由此可以等到棱A、棱B和棱C的长度是相等的,棱C和棱D是下面长方形的一组对边,所以棱C的长度等于棱D的长度,最后等到这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条理真清晰,很有逻辑。那其余两组相对棱长度关系你们也会这样推理吗?
  话音未落,有学生举手,师示意学生发言。
  生4:我认为这一组相对棱不仅长度相等,而且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师未做评价,转问其余学生:“你们认为了?”大部分同学点头同意,师请生4讲清理由。
  生4:长方形的对边不仅是相等的,而且是平行的,可以按照刚才生3的方法推出来。
  师:真了不起,都能举一反三了,把掌声送给他。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余两组棱的特征。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师:棱的特征研究好了,那面有什么特征了,哪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5:相对面的面积是一样的,我是通过测量、计算出来的。
  生6:根据相对棱长度相等,不计算也能得到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比如,这个长方体(生6举起长方体模型)的上面和下面的两个长方形长是相对的,宽也是相对的,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同理,其余两组相对面的面积也是相等的。
  师:真好,你们的掌声既是对生6的表扬,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你们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真棒!我特别欣赏生6说的“同理”一词,言简意赅,真美!其实长方体的对面不仅是面积相等,而且形状也是一样的,数学上通常说它们完全相同。
  ……
  片段2:
  师:同学们,如果把我们刚才研究的长方体画下来,一般是这样的。(课件出示长方体直观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到几个面?你看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还能看到几条棱?
  生1:我可以看到3个面,9条棱。
  生2:我看到的3个面中,有一个是长方形,其余两个面好像是平行四边形,我不太明白是为什么。
  师顺势指出: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我们画出来的长方体,因为透视的原因,要把2个面画成平行四边形,其实都是长方形。   师: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在图中我们只能看到9条,还有3条你能找到在哪里吗?
  (学生在屏幕上指一指,课件出示学生找对的棱,如图。)
  师:我们在画看不见的棱时,一般用虚线画,现在补上了3条棱,原来看不见的3个面现在能看到了吗?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见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再睁开眼睛比一比,你想的和它一样吗?
  师:如果我把画的这个长方体擦去1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如果再擦去2条棱,你还能想象的出来吗?请你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我们还能想象出它的样子?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最少要保留3条棱(同时用手比划了不同方向的三条棱)。
  师:这样的3条棱可以吗?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电脑出示相交于统一顶点的三条棱,如图)
  师:(电脑动画演示长方体的还原过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追问:仔细观察,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三条棱的方向不同。
  生2:这三条棱都是从一个点画出来的。
  生3:这三条棱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师:眼力真好,在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底面上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师:(电脑出示长方体图片),找一找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师:(电脑动画将长方体倒下来放)如果把长方体倒下来放,长、宽、高又各是多少厘米了?
  ……
  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思维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次飞跃,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片段1”中在学生通过学具直观感受了棱的特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对边的特点来研究长方体棱的特征。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从数量上和长度上加深了对棱的理解,同時也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水平由“直观水平引向“描述分析水平”,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有收获的是,学生还关注到了相对棱在位置上的关系,这为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长方体的“表象”提供了保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片段2”中让学生寻找看不见的棱和面的过程,形成平面图上三维立体图形,这是三维到二维的抽象过程,也是数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调用已建立的“表象”来确定平面图中棱的位置,从而将实物和抽象后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进一步丰富了“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思考“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则是让学生由二维向三维的思考过程,是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的想象、对比、反思、调整,最终确定要保留不同方向的三条棱。擦“棱”的过程,可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棱的认识,将学生从对棱的数量、长度、位置的认识拓展到了对方向的认识;“擦”棱的过程,也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上对于“长、宽、高”的定义,同时进一步认识到长、宽、高确定了,这个长方体也就确定了(体积一定),为后续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积累了经验。
  总之,在“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的小学英语常态课教学重形式,轻板块功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时只考虑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完成,却对单元整体欠把握。现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为例来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的一次实践。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教学板块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76-2  目前,有些教师对英语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总分,也制约着学生填报志愿和有一定要求的院校的录取。然而高中数学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系统、复杂的漫长过程,特别是一些偏难的知识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谈一谈在二轮复习中如何做好导数的复习。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中导数部分的一些复习备考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考数
摘 要:体育社团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形成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生自发组织。由于体育项目不同,社团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活动时间不定、形式自由、灵活多样等,体育社团可以吸引众多的参与者。其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上。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活动开展形式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一个较为宽松的团体,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有指导老师适当的指导、有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科学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教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3~6年级学生要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实践证明,借助竖笛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训练,不仅让学生的竖笛演奏技能、节奏感等音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气息运用、识谱、演唱、表现歌曲的能力,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审美力和团结协作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竖笛教学;合唱能力;提高  中图分
摘 要:由于新课标的颁发与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于应用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全新的学习平台、高效的教学模式等把传统教学课堂转变成一个趣味探寻的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下面该文章主要就微信平台跟翻转课堂自身具备的教学特殊性展开了简要叙述,并在与高中的物理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具体探究了把这两者一起应用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
摘 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会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教育契机又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心中的那份潜能。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契机;学生;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07-01  每位当老
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进而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其中,追求实用性也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首要要求。所以,在教育方面的培养中,教师们在追求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实用化和生活化。生活化教育对学生的益处很大,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学生做到从理论联系到实际,更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果。同时,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学生们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一个闪光的词汇,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养成的一种能力。解题思路的寻求和解题过程的书写离不开逻辑推理,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来寻求解题思路。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解题途径;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67-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应当包含数
摘 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当去了解、发扬和传承,因此,笔者认为,古诗教育应当从娃娃就开始抓起。本文以《游子吟》为例,从四个方面去论述幼儿园古诗教学的“四部曲”模式:图画呈现——故事讲述——动作表达——艺术延伸。  关键词:古诗;幼儿;图画;故事;动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33-2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