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采取整群抽样的山西省中阳县某镇和山西省平陆县某乡的425名教师实测,对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证实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存在中度职业倦怠(M=1,SD=0.34),且各维度的倦怠状况不同。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师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9-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开始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的一种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及行为上的疲惫状态。这种状态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对教学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降低[1]。目前我国贫困地区教师存在着人际消耗与冲突,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时间模糊,工作任务量过重等一系列的问题[2]。本研究以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样,抽取中阳县某镇及平陆县某乡全部中小学教师作为被试,发放问卷534份,回收499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获得问卷425份,有效率85.17%。其中男性141人,女性284人;中学教师135人,小学教师290人。
1.2 工具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较好的反映个体社会支持水平。
1.3 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各维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是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整体分析 据表1,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M=2.11),倦怠的三个维度的平均分,情感衰竭最高为2.61;低成就感为1.55;去人性化为1.90。
2.2 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 经检验发现,男性教师的情感衰竭低于女性教师(t=-2.964,p=0.004),去人性化高于女性教师(t=2.013,p=0.047);文科教师的情感衰竭高于理科教师的情感衰竭(t=5.883,p<0.001);毕业班教师的去人性化比非毕业班高(t=-2.185,p=0.032)。
由表2得,仅低成就感(F=4.419,p=0.015)和职业倦怠均分(F=4.144,p=0.019)在不同的教龄分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11-20及20年教龄以上的低成就感与0-10年教龄的不同,11-20及20年教龄以上的职业倦怠总均分与0-10年教龄组不同。
2.3社会支持状况与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得,社会支持与情感衰竭(r=-0.283,p=0.009)、低成就感(r=-0.356,p=0.001)、职业倦怠总均分(r=-0.379,p<0.001)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社会支持状况与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
由表4得,低社会支持的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与高社会支持相比均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社会支持的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均比高社会支持的高。
3 讨论
目前来看,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问题。其中情感衰竭维度最为严重;性别方面,男性教师在情感衰竭状况低于女性教师,去人性化则高于女性教师。可视为贫困地区教师与其他区域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性别不视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文科教师在情感衰竭方面高于理科教师,可视为文理教师思维方式差异方面所导致;教龄方面,0-10年教龄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集中在两个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方面,说明0-10年教龄组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最为严重,且倦怠主要来源于低成就感。我国学者的研究亦显示,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处在最为严重的阶段[3];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总分及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皆成显著的负相关。这也与我国学者邵来成[4]等人的研究相类似。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重点关注0-10年教龄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团队建设,发挥领导作用,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对于缓解和预防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传军.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十年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1):39-42.
[2]甘怡群,王晓春,张轶文,张莹.工作特征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1):92-98.
[3]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4]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151-153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师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9-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开始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的一种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及行为上的疲惫状态。这种状态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对教学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降低[1]。目前我国贫困地区教师存在着人际消耗与冲突,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时间模糊,工作任务量过重等一系列的问题[2]。本研究以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样,抽取中阳县某镇及平陆县某乡全部中小学教师作为被试,发放问卷534份,回收499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获得问卷425份,有效率85.17%。其中男性141人,女性284人;中学教师135人,小学教师290人。
1.2 工具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较好的反映个体社会支持水平。
1.3 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各维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是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整体分析 据表1,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M=2.11),倦怠的三个维度的平均分,情感衰竭最高为2.61;低成就感为1.55;去人性化为1.90。
2.2 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 经检验发现,男性教师的情感衰竭低于女性教师(t=-2.964,p=0.004),去人性化高于女性教师(t=2.013,p=0.047);文科教师的情感衰竭高于理科教师的情感衰竭(t=5.883,p<0.001);毕业班教师的去人性化比非毕业班高(t=-2.185,p=0.032)。
由表2得,仅低成就感(F=4.419,p=0.015)和职业倦怠均分(F=4.144,p=0.019)在不同的教龄分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11-20及20年教龄以上的低成就感与0-10年教龄的不同,11-20及20年教龄以上的职业倦怠总均分与0-10年教龄组不同。
2.3社会支持状况与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得,社会支持与情感衰竭(r=-0.283,p=0.009)、低成就感(r=-0.356,p=0.001)、职业倦怠总均分(r=-0.379,p<0.001)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社会支持状况与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
由表4得,低社会支持的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与高社会支持相比均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社会支持的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均比高社会支持的高。
3 讨论
目前来看,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问题。其中情感衰竭维度最为严重;性别方面,男性教师在情感衰竭状况低于女性教师,去人性化则高于女性教师。可视为贫困地区教师与其他区域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但总体而言,性别不视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文科教师在情感衰竭方面高于理科教师,可视为文理教师思维方式差异方面所导致;教龄方面,0-10年教龄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集中在两个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方面,说明0-10年教龄组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最为严重,且倦怠主要来源于低成就感。我国学者的研究亦显示,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处在最为严重的阶段[3];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总分及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皆成显著的负相关。这也与我国学者邵来成[4]等人的研究相类似。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重点关注0-10年教龄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团队建设,发挥领导作用,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对于缓解和预防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传军.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十年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1):39-42.
[2]甘怡群,王晓春,张轶文,张莹.工作特征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1):92-98.
[3]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4]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