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滋味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女儿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失败了,我允许她大声地哭一会。
  带女儿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我是小超人”竞技游戏比赛,要过六关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比赛过程中只要一犯规就会被淘汰出局。
  那是女儿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她在家玩游戏从来没输过,为什么?大家都能猜到,因为家里没有严格的规则。但是比赛场就不同了,我相信那是女儿第一次自己去面对“规则”这个概念。
  比赛环节并不容易,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更加难。第一关是打怪兽,在逆行的行走带上,小朋友要边跑边用大塑料锤去打击两边的假怪兽,过关了,才可以去挑战攀岩和过滑轮关。冲过滑轮关时,如果不慎,会掉进波波池里。女儿对此环节并没有信心,但她很希望可以通过,并且玩下一关的飞天滑轮,从高处顺着索道滑下到地面,再参加带足球那关,直到最后的大转盘。
  我鼓励她,如果你想继续下去,只能靠自己去解决过滑轮关的问题。但是说真的,我心里也没有底。
  比赛开始,轮到女儿时,我很紧张,比她还紧张。第一关打怪兽过了, 第二关,冲滑轮!她竟然也过了,而且还是非常敏捷的一次完成,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攀岩爬上了飞天滑轮的起点站,她勇敢地从高处滑下,可以参加带足球游戏了!
  可是,就在这里,因为用手触动了足球,她犯规了。
  裁判罚她出场,全场的观众都为她可惜,她可是参加比赛里最小的小朋友啊,还是一个女孩子。多少人为她冲上了滑轮关、攀岩关喝彩。大家都觉得很可惜,我也这么觉得。但我觉得她已经做得很棒了。
  女儿奔向我。从来没见过她哭得那么伤心,她是在哭自己太可惜,哭自己忘记了不能用手,我安慰着她,眼睛也湿润了。
  她哭了,可那一刻,我觉得她长大了。她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她知道了违反规则后,失败的滋味。
  其他的大姐姐都在安慰女儿,不要哭,你很棒啊。可对于女儿来说,现在这样的安慰已经一点用都没有了。
  我抱着她,任由她在我怀里流泪,我说:“哭吧,哭吧,哭出来就舒服了。我知道你是觉得很可惜,是吗?”她用力地点着头。“可是你知道吗?你真的做得很好了。首先,你是最小的小朋友,还是女孩子;其次,你一直觉得自己过不了波波池那关,可是你竟然过了,而且是因为你很勇敢,你的勇气战胜了你的恐惧感,还有那么高的飞天滑轮,你都冲下来了,那可是几米高的啊,这么难的关卡你都过了,都已经超出你的预想,你说你是不是很棒呢?”
  她在听,没有回话,我感到肩膀没有之前潮湿了。
  可是,我觉得很可惜。女儿说。
  是的,大家都觉得可惜,我也觉得,所以你哭是有道理的,你不哭就是太不正常。但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到了比赛,就有规定,规定是不能违反的,而且,在比赛的时候,就是很公正的,没有人会给你任何让步。
  女儿点头,她明白了。后来她告诉我说,她接受了。我听了觉得很好笑,你接受什么了?我接受了这次失败。No person is perfect(没有人是完美的)。哇,她竟然会和我说英文,她说是同学教的。
  说真的,让她参加这个游戏比赛,之前我只是想让她好好玩玩。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游戏能带她任何启发,一直在考虑的只是她的体能问题,但比赛后,我忽然感动于我的孩子,她是如此勇于面对困难,用自己的勇气克服了所有的恐惧。
  她失败了,但是她接受了。她知道了什么叫比赛,知道了淘汰的残酷。也许她内心受了挫败,但我相信,她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因为她告诉我,下次再有这样的比赛,我还要参加。
  回家的路上,她搂着我说:妈妈,我觉得应该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说一些东西。我说,说什么呢?
  她说,要告诉其他小朋友的妈妈,你们应该学我的妈妈那样,常常鼓励自己的孩子。
  那一刻,我眼泪失去控制地流下来了。
其他文献
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接连发生,探寻一下事件背后的细节,就会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这跟家庭教育有极大关系。  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会在孩子出门的那一天从天而降,需要从小培养。  其实,孩子天生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傻大胆的孩子,一般都是小时候家长包办太多了。  家长逐渐放手,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智慧才会蹭蹭长。
期刊
要不是因为工作关系,给我100块钱我也不看央视“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这样的晚会。我知道,我一定会流很多眼泪,但真的,我不是感动,是憋屈!  2014年评上的10位最美孝心少年,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也不过16岁(16岁的这个孩子,也是从5岁起就开始“尽孝”了)。如果孩子们的“最美”,是用父母的“失职”换来的,不评也罢!评选缺乏最起码的儿童权利的视角,缺少尊重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  主持人白岩松在晚会
期刊
孩子刚开始独立出行,家长先跟一跟  看刘同学说得那么热闹,我这当爹的得补充两句了。估计你们肯定把刘同学他爹给想象成一个脑门上顶着个“二”的人,或者铁石心肠到丧心病狂的家伙,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决定让刘同学自己从杭州回齐齐哈尔,我和他妈开始也担心,毕竟孩子才十二三岁。我们俩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他试试。但前提是,我们得跟一跟。当然不是我们跟在刘同学屁股后面,而是把这事托付给了在机场工作的朋友。  
期刊
过度保护,要么让孩子成为胆小鬼,要么成为傻大胆儿。  女儿杨杨很小的时候,我们在姥姥家住。客厅小,东西杂,孩子想下地玩,姥姥也是好心,也许怕碰着孩子,始终把孩子抱得紧紧的。杨杨到9个多月时,还不会爬。  怎么办?我果断决定,收拾出一间屋子,让孩子在里面尽情折腾。  我把刀子、剪子、螺丝刀等等尖锐的东西移出去,把玻璃杯、热水瓶等易碎的东西也移出去,让孩子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安全无害的。  不到一个星期,
期刊
小朋友进入一岁七个月之后,越来越爱说“不”——一个可以挑战权威、构建自我的美妙无比的字。  吃饭了!不想吃。玩好了回家吧!不呀!睡觉了!不!妈妈讲故事再睡!我要喝水、我要换尿布布、妈妈涂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家伙每天都要让我在她的肚子、手、脚、额头上蘸点唾沫才肯入睡。  后来,我无意中发现,利用孩子的“不”来解决难题格外有效。比如,对付挑食问题,除了变着花样给食物上色、化妆、变身,还有一个非
期刊
甭管俗雅,孩子快乐就行。  一位妈妈问:我是古典音乐盲,想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该从何入手听西方古典音乐?没等我回答,她解释说:看到一岁半的闺女天天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就扭屁股,真是痛心呀!我这才知道,原来她是想和孩子一起听。  如果是给孩子听的音乐,我推荐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彪西、施特劳斯这些音乐舒缓、明亮、快乐的。贝多芬就不推荐,情绪太激烈,当然,青春期孩子喜欢是另一回事,但是我觉得不适
期刊
我的微博偶像大V自称是“德国妈妈”,她当然不是德国人啦。这个称号来自一些关于德国人的笑话,比如,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拧螺丝,一定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拧三圈半,多半圈都不会拧,因为以拧紧为标准会加剧机器的磨损。而外国人嘲笑德国人,哪怕是在两间公用电话亭分别贴上男女标志,“女电话亭”空着,德国男人也会去旁边那个排队。  没错,“德国妈妈”非常严谨。她们上学时都特别认真上进,当了妈之后,出于对孩子的爱和责任,
期刊
对“症”下“药”。  孩子入园不适应,怎么办?得看孩子不适应在哪里,对症下药。  宋小涵入园前由姥姥照看,非常依恋姥姥,和姥姥形影不离,一看不见姥姥就哭闹不止。到三岁了,不能老是在家呆着啊,得上幼儿园了,得学会跟小朋友相处。  突然面对这么多陌生人,而且是单军作战,肯定不好适应。哪怕我们这些老师都扮成小兔子逗她,宋小涵还是哭成了小泪人。姥姥想出的办法是,在幼儿园陪着孩子,反正自己是退休工人,啥事没
期刊
你听说过物权么?孩子也有呢。  “小气”娃的声明  最近3岁的乐乐经常跟我交涉:妈妈,这是我的电子琴,你不可以弹。妈妈,这是我吃饭的椅子,你不可以坐。妈妈,这是我的芭比娃娃,你不能玩……  一开始,乐乐在这样严肃声明的时候,我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因为一直想当然地以为,作为妈妈,我可以动她的一些东西,再说,我弹弹你的电子琴,也弹不坏啊。也没有想到动她的东西需要向她请示。在外面,当乐乐护东西
期刊
荷包撅着屁股说:来呀,来拧我屁股呀!  我们三个经常散步的路上,有一户人家养了两只鹅,从毛茸茸的小东西,长成肉乎乎的两只大家伙。儿子荷包对它们很感兴趣,每次见了总要各种逗弄。七八岁狗也嫌就是这个意思,如今我们算是深有体会,眼见着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宝,变成了一个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表情极其夸张,动不动就欺猫逗狗的熊孩子。  我们吓唬他,鹅喜欢拧小孩儿的屁股——因为小时候大人就是这样吓唬我们的。不过鹅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