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获得嘎钦佛学学位庆祝仪式在扎什伦布寺举行

来源 :法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dly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扎什伦布寺顺利通过考核,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之一的“嘎钦”学位.2021年10月28日上午10时,庆祝班禅获得“嘎钦”佛学学位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多加大院举行,近千名僧尼、信教群众共庆盛事.
其他文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结合点上发力,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天津作为.华侨华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期刊
在中国的宗教和法律语境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宗教法:第一种是指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权法,如教会法、伊斯兰教法等,其法律在“政教合一”或拥有“国教”的国家,对全体民众均具有强制的约束力;第二种是宗教团体的自治法,属于民间法范畴,是宗教组织管理教团和信众,处理教内外关系的制度体系,如《摩奴法典》《百丈清规》等,其条文仅对本宗教的教职人员和信徒具有约束力;第三种是政府颁布的宗教法,属于世俗法范畴,是政府为了规范和管理本国的宗教事务和教职人员行为而实施的各种法律法规.如我国唐代的《道僧格》、南宋的《庆元条法
期刊
十法界一切凡圣,无论苦乐,皆有正报、依报,此即佛教所说的依正二报.正报,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的五蕴果报体.依报,指与正报相应的处所之果报.圣人亦同样如此,声闻、缘觉、菩萨、佛,因修出世间善而得出世间正报与依报.如《华严经行愿品疏钞》云:rn依者,凡圣所依之国土,若净若秽;正者,凡圣能依之身,谓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诸神、菩萨及佛.[1]
期刊
尤权指出,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同我们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
期刊
从1995年金瓶掣签和坐床典礼以来,我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精心培养.我从1996年开始正式学经,1997年开始学习文化知识,25年的学经过程中,先后在波米经师、米玛石达经师、噶钦次仁经师和金刚上师加羊加措经师的教诲下,在帕巴拉活佛、嘉木样活佛及已故生钦活佛和喇嘛次仁主任等高僧大德们的爱护下,在西藏扎什伦布寺和甘肃拉卜楞寺的10位经师助理的帮助下,研读五部大论,研习各种经要.今天,我在扎什伦布寺考取了“嘎钦”学位,这是历代班禅护国利民、弘扬佛法事业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体现了新时代藏传佛教代表
期刊
202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慈云寺位于重庆南岸区狮子山麓,始建于唐代,在清乾隆年间复建,其初名为观音庙.寺庙现有格局形成于1927年,系浙江天童寺僧人慈云和尚来渝弘法募资修建而成.在慈云和尚的经营下,该寺庙逐渐建设为佛教十方丛林,并接受外来僧人云游参学,后人为感恩慈云和尚的贡献,遂将修缮后的寺庙更名为“慈云寺”,并沿用至今.[1]
期刊
今天,在这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因缘殊胜、法喜充满的美好时节,我们怀着欢喜、感恩之心,庄严举行中国佛学院新校区落成启用仪式.这是中国佛学院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向出席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向各位同仁、老师们、法师们、同学们致以诚挚问候!
东晋名僧支遁、慧远为中国佛教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二人不仅在玄佛义理、诗歌创作上开风气之先,而且以高蹈出尘、不随流俗的名士风范显于当时、闻于后世,兼有名僧与名士的双重身份.正如孙昌武先生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中将支遁称作“披着袈裟的名士”,认为慧远的精神是“魏晋名士风流逸韵的尾闾”[1].随着支遁买山、放鹤养马,慧远结社、虎溪三笑等典故传说在唐宋之际流传定型,支遁、慧远在诗语中逐渐成为对僧人的敬称,与之相关的交游结社典故常用于类比士僧交往.在宋代的士僧交游、唱和诗,以及文人游寺诗、僧侣赠答诗中,支遁与慧远是
期刊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以下简称《观经》)是一部重要的汉译大乘佛教经典,经中叙述了佛陀为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佛子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进而成就佛道之言教.这部佛经一般被认为是“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但从现有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可知,该经的译者并非一人,而是由多名译者合作译出,其中还包括一位日本僧人灵仙法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