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将各种图片、动画和声音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给学生提供一根思维的“拐棍”,使学生更热爱数学,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重视感受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将各种图片、动画和声音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给学生提供一根思维的“拐棍”,使学生更热爱数学,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8%) 1.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和6个十分之一及33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摇 )。 2.截至2008年2月10日,保险业共付给雪灾赔款十亿四千万元人民币。横线上的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精确到亿位是()。 3.两个数的商是3,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扩大10倍,商是( )。 4.把被减数、减数、差相加得100,被减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算术基础理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到小学听课或带学生到小学开展实习指导工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材上或寒暑假作业经常看到最简单的幻方问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也在研究关于幻方的填数问题,但是他们都感到无从下手或者伤透脑筋。 如,由1、2、3、4、5、6、7、8、9 九个数组成的一个三行三列的三阶幻方(如下图所示),使其对角线、横行、纵向的三个数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常常会思考如何把这节课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教师往往容易将生活中的某些概念与数学中的概念混淆,导致教学时出现偏差。如生活中的“变”与数学中的“变”,前者更多的是指原本没有的事物突然出现了,而后者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转化的思想方法。“复式统计表”这节课的教学强调“变”,即将统计表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结合问题的条件产生复式统计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的优势已经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出来。多媒体可以将图画、声音、影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辅助教师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一改往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增添了鲜活的气息,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较为严谨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比较枯燥、烦闷,因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如今多媒体的教学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39~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与倍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据概念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师:你在他的哪边?他在你的哪边?(师指左右两生) 生1:
一、背景分析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再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从而认识重叠问题,初步体会集合思想。集合是比较系
学校数学研究小组选择苏教版教材“乘法分配律”一课参加全市数学青优课比赛。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是教学的难点。教材给出一组等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异同,让学生对这种变形过程有个感性的认识,并大胆猜想,再举例验证,通过不完全归纳逐步抽象规律、建立模型。备课组一致认为,认知固然重要,学生认知的方法更重要。基于这样的想法,有了第一次试教。 第一次教学: 一、分层建立
钻研教材是一个旧的话题,钻研教材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师不变的要求。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融合了众多编者的深度思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其中练习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是教师仅仅满足于练习表面呈现出来的信息,必不能准确把握教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一、固守,体现练习的深度价值 教材的体系是严密的,教材的编者既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也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练习的选择都是为了把趣味性
教学案例: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