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在汉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学习要求学习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由于缺乏自然而生动的听、说环境,他们接触汉语最多的途径就只能是阅读,所以汉语阅读对南北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培养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主题,阐述了提高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力图对培养学生汉语阅读理解能力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它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及语用技能、培养汉语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对阅读课程中需要采用的阅读形式与方法,和其他课程所采用的阅读形式与方法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采用较为适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首先,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求知和阅读的兴趣。教师自己的汉语水平、教学水平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做“示范”。凡在汉语教学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知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凭借这些厚重的知识底蕴,教师才能把阅读教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对汉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才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才会有阅读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应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他们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对创设汉语课堂教学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十分有益。教师还要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其训练
教师在培养学生强化阅读能力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训练中允许差异的存在,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每位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有效的阅读技能。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计划,注意逐步培养,因为技能不像知识,教师教了学生就掌握了,技能需要大量的实践,逐步地形成。所以,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但要有计划,还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有一个掌握阅读技能、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教学除了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等。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使学生阅读时能够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其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必须从质疑开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能力极好地训练。
四、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
读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的交际行为,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和吸收。不良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阅读效率,如手指着单词读、频繁地查字典等。这些阅读行为,容易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不透彻、文章把握不准确。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平时重视生词的记忆和储存。2.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泛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速度,其次是扩充学生的生词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3.经常复述阅读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五、培养学生课内精读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地阅读;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有步骤地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阅读是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方法的指导,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秀芝:《试论新疆双语教育的紧迫性》[J],民族教育研究,1997.04
2.闰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
3.魏秀兰: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M]
(作者单位:835300新疆察布查尔县托布中心校)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它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及语用技能、培养汉语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对阅读课程中需要采用的阅读形式与方法,和其他课程所采用的阅读形式与方法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采用较为适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首先,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求知和阅读的兴趣。教师自己的汉语水平、教学水平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做“示范”。凡在汉语教学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知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凭借这些厚重的知识底蕴,教师才能把阅读教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对汉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才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才会有阅读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应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他们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对创设汉语课堂教学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十分有益。教师还要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其训练
教师在培养学生强化阅读能力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训练中允许差异的存在,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每位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有效的阅读技能。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计划,注意逐步培养,因为技能不像知识,教师教了学生就掌握了,技能需要大量的实践,逐步地形成。所以,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但要有计划,还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有一个掌握阅读技能、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教学除了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等。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使学生阅读时能够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其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必须从质疑开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能力极好地训练。
四、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
读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的交际行为,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和吸收。不良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阅读效率,如手指着单词读、频繁地查字典等。这些阅读行为,容易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不透彻、文章把握不准确。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平时重视生词的记忆和储存。2.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泛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速度,其次是扩充学生的生词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3.经常复述阅读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五、培养学生课内精读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地阅读;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有步骤地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阅读是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方法的指导,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秀芝:《试论新疆双语教育的紧迫性》[J],民族教育研究,1997.04
2.闰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
3.魏秀兰: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M]
(作者单位:835300新疆察布查尔县托布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