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活动为依托 促进学生主体性体验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曾经通过访谈了解了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感受,综合起来有这样四种情况:
  1.觉得数学学习有趣,喜欢学数学。
  2.虽然不觉得数学学习有趣,但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感到愉快和满足。
  3.对数学课和测验有焦虑感。
  4.厌倦数学,感到枯燥乏味。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消极情感体验多于积极情感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学知识本身高度抽象化、符号化。
  2.以往的教学偏重于认知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两种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和制约认知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获得情意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课题组作了一些尝试,以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为依托,激发学生主体性体验,实现知情意的协调发展。
  一、初涉活动情境,激情导向,唤起学生主体性体验
  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十分喜爱活动,然而枯燥乏味的活动总不如生动奇妙的活动能引起人的兴趣。我们的实践证明,创设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并进行数学活动,可以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他们探索未知的活动兴趣,激活他们积极情感的导向功能,唤起学生主体性体验,为以下开展活动定下良好的感情基调。我们在教学课标实验教材(苏教版)第二册“认图形”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蓝猫和加里带小朋友来到有趣的几何形体王国,在几何形体王国里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堆成的数学城堡、机器人、宫殿等。这一情境的创设顺应了好奇的心理特点,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充分感受着几何形体世界的奇妙。这时学生的积极情感已经在情境的渲染下流露出来,教师把握契机以激发学生搭积木的强烈愿望,满怀激情地说:“多么奇妙的数学王国啊!你们想不想也來表现一下?”在情境的渲染下,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师提供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形状的积木开心地搭起来。这时可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他们合作的成果,触摸每块积木,说说感受。有的学生说摸到平平的面(平面),有的学生说摸到弯曲的面(曲面),有的说看到好几个平平的面,有的说只看到一个面……由于情境的创设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唤起了他们的主体性体验。在情境中学生的知觉、感觉、表象通过主体性体验由外而内能动的反馈出来。
  二、经历活动过程,感性积累,体验探索乐趣
  活动是儿童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了条件,亲历活动过程能使学生从两个纬度主体参与学习:主体接受性参与和主体体验性参与。主体接受性参与使学生接纳教师为之提供的情境及材料,展开探索活动,这一参与指向逻辑认知层面,生成人的知识;主体体验性参与使学生心灵介入活动,是主体知、情、意、行的亲历,是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过程,这一参与指向情感态度层面,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人格的发展。由于主体体验的融通性,主体接受性参与所得大都以主体体验的形式反馈。还以“认图形”为例,上一环节学生初涉活动情境搭积木、观察、触摸,均有所体验,这些体验表明他们已初步具有平面的意识只是还未明朗。教师进而提出挑战性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留下来吗?”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办法,教师根据课前的估计提供了一些活动材料(教室的一角铺上沙土,给每组准备了印泥、水彩笔、彩色墨水、纸,讲桌上还预备了两台数码相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展开活动,他们有的用印泥印,有的印在沙土里,有的摁在纸上画,有的用相机拍……经历活动过程活动就是行为的体验过程,这一体验过程借助具体的实践载体展开,学生内心的知情意与表层的行为同时发生,二者互为表里,双向推动。活动后,学生兴高采烈地把留下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面展示在大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反思:大家留下了哪几种形状的面呢?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学生很快分类整理好了,并从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三类图形中概括出每类图形的本质属性:正方形、长方形、圆。在尝试性的活动中学生积累着新的感性经验,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快乐,建构着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平平的面,对平面图形有着感性深刻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的一个面。纵观学生经历的整个活动过程,自始至终是一个主体体验性参与的过程,有以往生活体验的再现,有新的数学体验的积累,有感性和理性的提升。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体验着什么呢?他们既体验着建构数学知识的快乐,也体验着自身的力量、才智和价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着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在活动中提升着自己的人格。
  三、欣赏活动成果,情感对流,体验自我价值
  低年级儿童在活动中大多注意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对活动结果缺乏认知性的价值体验,因而对情意的发展一般不会产生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他们欣赏活动成果,体验内在价值,促进自我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活动成果时可以适当交流,使师生、生生情感对流,彼此心理相容,能促进学生体验自我价值,获得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如教学“认图形”时,课尾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平面图形拼组活动,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并请他们一一展示介绍创作的成果,引导他们互相欣赏。学生有的小组合作,有的独立创作,不一会儿,黑板上呈现了丰富多样、主题鲜明的作品,有“小小动物园”“春天”“交通工具”“机器人”“军事武器”“未来宇宙”“金字塔”等。拼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实现了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最近发展区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互相交流作品时,教师亲切的眼神和恰到好处的鼓励、同伴真诚的帮助和热情的赞扬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增强学生对活动成果认知性、情感性的价值体验,他们人人感受着活动成功的愉悦,体验着潜能实现后的自我价值。这种自主性的、形象性的、情感性的主体体验能使学生生发更为积极的学习情感,对自身产生主动的调节作用,促进自己知识、能力、情感、人格向更高水平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创设活动情境,以主体性体验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欣赏活动成果,较好地实现了认知、行为、情意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清初内廷与皇家林苑内均未设中和堂,皇家林苑中和堂的设置要晚至嘉庆朝,故无法以此证实康熙“中和堂”款瓷器就是官窑器。文献上有关中和堂的记载亦与康熙官窑器没有关联。相
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山东的史前考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目前省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李文化。该文化的提出源于临淄后李遗址的发掘①,首次在北辛文化层下识
在有效质量近似和球形方形势模型下,计算了开放型球状纳米系统电子散射截面及电子按能量的概率分布,探讨了线度、势垒宽度对电子散射截面和共振能量以及共振宽度的影响.结果
考古学家在确认玉器出土时代之后,从器物形制、色泽、制法、用途等方面进行研究,当然是科学的方法。地质学家用科学鉴定手段分析玉石的矿物组成和推断产地,使玉器研究方法更
近年,围绕探索二里头遗址~([1])宫殿区的结构布局这一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宫殿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钻探和发掘,发现宫殿区外围存在有纵横交错的大道,早
A 30 vol.% ZrCp/W composite has been deformed in compress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200-1600℃.Dislocation nucleation mechanism in ZrC particles is discus
一、关于古蓟城前、后分期的疑问,是怎样提出来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关于古蓟城承续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统一的、一致的。即它从春秋战国起一直到辽南京,都是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抑制剂临床治疗AMD具有一定疗效,可显著改善AMD患者视力。本文综述VEGF靶向治疗
1987年,在长安县郭杜镇岔道口村北鱼池,出土了一方北朝宇文璀墓志。北周宣政元年(578)四月二十四日刊石。志盖呈覆斗形,顶边长、宽各48厘米,底边长、宽各57厘米,顶面减底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