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做客时的尴尬,你如何教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长假来临,平时工作繁忙的父母带孩子走亲访友的机会多了起来。但孩子到了亲友家,常会有令人尴尬的情况发生,令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此时,要不要严管孩子,怎样在照顾主人的自尊心的基础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争取孩子的配合,是每位父母特别关注的事。
  
  案例一:
  孩子乱翻主人家的东西
  小明妈妈带小明外出做客时,最怕他满屋乱窜,不经主人允许,乱翻人家屋里的东西。小明还是个电影迷,看到人家书柜里的小摆件,甚至会爬上凳子去取出来,激动得大叫:“这是我最喜欢的变形金刚,还有加勒比海盗船!”
  
  专家剖析:
  这些孩子没有建立“私人领域”和“共同领域”的概念,父母也从未对其进行过教育,在家中也是任由他乱翻看父母的东西,这样的孩子来到别人家,更会因好奇心的驱使,变成一个“翻箱倒柜”的“讨厌鬼”。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个坏毛病很简单,除了讲述道理外,只要父母在家扮演过“闯入者”和“讨厌鬼”的角色,硬要拿走孩子的心爱之物,孩子就会明白,“夺人之爱”是一件多么让人愤怒的事。
  
  案例二:
  孩子特别不愿和主人打招呼
  小琳性格内向,妈妈为了让她与人多交流,多次带她出门做客。而小琳来到主人家做客时,其他表现还好,文静、不吵闹,但就是喜欢自己呆在一边,不愿张口和主人打招呼。
  
  专家剖析:
  5~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意识,硬被要求按父母推算的辈分喊人,让他们感到窘迫和不自然。孩子需要一种更自然、平等的交往方式,父母可以尝试帮助他与主人家某一两个成员的对话作为入口,比如:“宝贝,叔叔家有很多漂亮的金鱼,你想不想跟他一起去喂鱼?”或者,“奶奶的绷绷绳玩得很好,你愿不愿意与她一起玩?”孩子很有兴趣地跟着叔叔或奶奶进入他们的“交流小圈子”,不出半小时,孩子就会自信地认下一个“忘年交”,开口喊人毫无障碍了。
  
  案例三:
  亲友送礼物,孩子全要贵的
  江江从小父母对他要求很严,很少乱花钱。但他每次作客亲戚家,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亲戚带他出去买冷饮,他都挑最贵的;亲戚送他礼物:溜冰鞋、滑板车,他都毫不客气地说:“价钱不是问题,(营业员)阿姨,你帮我拿最好的。”
  
  专家剖析:
  对于这类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在平时设置一些“奖励时刻”,来帮助孩子实现一些必要的消费欲望,不要让他的消费欲望全都压抑着;另一方面,要跟亲友有一个事先的沟通,讲清自己对孩子设定的一些消费底线,比如送孩子的礼物不要超过多少金额;带孩子外出就餐一般不超过多少金额……两家人尽可能取得一致,这样,孩子在消费方面的胃口就不会高到让主人尴尬的地步。
  
  案例四:
  身为“大孩子”的他,从不让着“小小孩”
  6岁的晶晶特别不愿意到舅舅家去,舅舅的孩子比晶晶小两岁。每次晶晶呆不了半天就吵着要回家。有一次从舅舅家出来,妈妈忍不住发火了,说晶晶一点都不知道让着表弟。晶晶大哭起来,说:“就因为我大两岁,我什么都要让着弟弟。我们一吵架,你就过来说我;买给他的玩具也比我的好……”原来,孩子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女儿这么大的不满。
  
  专家剖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难在作客的短时间内建立一套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规则,比如,大一点的孩子要负更多的责任,遇到纠纷要忍让。现在的孩子没有这个概念,他们更希望彼此之间以朋友的关系相处,也就是说,公平是首要的,不能因为孩子大一两岁,就忽略了他的情感需求。因此,在孩子之间产生纠纷时,父母们最好别插手。而一旦孩子们自己解决了纠纷,他们之间的友爱与凝聚力会更上层楼。
其他文献
“我们当然得保护孩子远离危险,这是整个社会必须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但当这种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实际上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败。”美国作家基弗尔·塔利这样说。  因此,他花了十年时间从数千案例中选择、筛选出50件事,完成作品《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每个孩子都可以按难易程度,在童年和青少年阶段一一完成。  这可不是为了好玩和冒险,而是让孩子掌握技能,学会面对那些需要谨慎应对的事情。安全=不可以?  
和宝宝去海边的时候,有没有拾回一些美丽的贝壳?别把这些贝壳锁进抽屉,和宝贝一起做一串贝壳风铃,既可装饰屋子,又能时时唤起蓝天、白云、大海、嬉闹等美好回忆。  如果没有去海边也没有关系,吃海鲜的时候,记得把贝壳存起,还很环保是不是?  学习了三年服装相关专业后,移民加拿大。女儿出生后开始学习摄影,热衷于DIY,并与孩子一起制作各种亲子小手工,作品被国内多家书籍和杂志刊登,深受读者肯定和喜爱。  材料
上周五幼儿园“庆六一”表演,接近尾声,小伙伴阳阳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儿子多多想凑近观看,可阳阳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甚至还跑到老师面前责怪多多。谁知多多被再三拒绝后,仍旧义无反顾地伸着脑袋要看阳阳玩游戏,哪怕老师出面阻止。  听老师事后的叙述,多多当时仿佛在用行动告诉阳阳和老师:“我就要看,你不给我看,我也要看。”  了解完整个事情经过,我心中犹如打翻五味瓶:首先有些诧异,多多为何如此执拗呢?此
1.“天气这么好,不如来拔河。”  2.弟弟用力一拽,糟——糕!  3.“一张纸巾不够结实,”姐姐说:“咱们两张一起来。”  4.哎呦!两张还是断,这可怎么办?  5.姐姐又想了个办法:像这样缠在一起,兩张变成一张——  6.“一二,一二!”“嘿呦,嘿呦!”  7.绳子没有断!弟弟赢了拔河,姐姐赢了实验——大家都很开心。  为什么平展的纸巾一拉就断,缠成绳子就会变得很结实?因为纸巾看起来是平的,里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的只是“保护”。  3关于专注力,大家有个共识,即一岁之内的孩子,注意力也就在5分钟左右,两岁的孩子注意力仅有10分钟。  但是据我亲身实践,这个数字说的仅仅是平均值。如果掌握方法,那么孩子单次注意力时长远远超过那个科学数值——毛豆六个月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集中20分钟;一岁多的时候,可以听我读半小时的书;两岁多玩玩具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三四十分钟。  很多家长
如果我们内心巴不得娃快点自己玩,娃是能感觉到的。这会让他们更焦虑。  经常有妈妈和我说,感觉生了娃以后,自我成長就停滞不前了:下班后分分钟被娃黏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分钟都没有。  陪娃之所以累,其实对很多人而言,在于连续不断高强度陪伴的累。如果陪娃1~2小时的中途,能停下来休息10~15分钟再继续,父母的情绪更放松,陪伴的质量也能大幅度提高。  这10~15分钟,其实就是孩子独处的时间。  回想
这是一本安静的书。  是吗?所有的书不都是要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的吗?  不,有的书一看封面,就知道要发生一个热闹的故事。那类书,就仿佛一个眼睛大大的孩子,一边急急忙忙地想跳进爱丽丝那个神秘离奇的兔子洞,一边还回头使劲招手,说:“快来,快来!”让人心跳加速。  有些则仅仅看封面,就知道要很安静、很放松地翻开它,仿佛有一个头发闪亮的小孩子,轻轻地拉住我的手,让我坐下来把这本书读给他听,要小声,要轻轻地读
金猪宝之娘:  反反复复的感冒中,儿子有了抗体  儿子是32个月的时候入园的,一开始先上半天。刚入园那个学期,即便天气不冷,即便只是上半天,顶多一个星期,儿子肯定感冒,轻则流鼻涕,重则发烧。  我们知道,孩子刚入园,对环境不熟悉,免疫力也会降低,再加上交叉感染,生病不奇怪。生病了我们就带他看医生,然后在家里吃药休息,一般一周就能痊愈,然后接着上幼儿园。因为在家待了一周,儿子这时多会哭闹着不想上幼儿
一张旧报纸,在外婆手里变成小猫小狗;外婆煮饭,锅碗瓢盆任我敲得乒乒乓乓;外婆扫地,给我一个扫帚当马骑。  和许多跟着外婆、奶奶长大的八零后一样,我小时候最亲近的人是外婆。  外婆在川西平原农村长大,只有小学文化,三个孙女却分别进入了浙江大学、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燃烧着小火焰。  外婆家是平房,青瓦白墙,有个四四方方的小院,院子里一棵石榴树,一台石磨,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