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介视域下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e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冲击下,传播媒介呈多元发展趋势。校报、广播、电视、网络成为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媒介多元化的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避免媒介文化的消极影响,探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校园也打破了过去校报、广播一统天下的传播格局,形成了以校报、广播、电视、网络为主体的传播系统。特别是网络新闻媒介技术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学师生获取媒介文化信息的第一载体或主要载体之一,对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大学校园媒介多元化及文化传播特点
  目前,高校主要存在以学报、校报为核心的印刷媒介系统,以电视、广播、电影为核心的电子声像媒介系统和以校园网为核心的新媒介系统。校报作为学校的内部刊物,保持着一套较完整的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和发行制度,通过版式设计、标题创新、读者参与等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新闻深度,追求新闻价值。广播以其简便迅捷、雅俗共赏、灵活多变的特色,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各类信息、科学知识等。电视因其画面的直观性、传播的及时性而深受大众的青睐。他们一直在高校信息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其平等性、及时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凸显出来,并迅速向世界各国发展,开始以特有的方式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广泛渗透,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休闲、通讯、交际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截止到2009年9月3日,我国有3.5亿网民,占世界网民总数的7%。在上网的群体中,高校师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据北京大学调查,学生上网率高达88.1%。因此,作为“第四媒介”的互联网在高校传播媒介中已成为了当仁不让的“老大”,成为校园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其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传播手段,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文化的转变将像古登堡的印刷术极大地影响中世纪文化一样,极大地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互联网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吸引力战胜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播主要媒介之一。
  纵观大学校园的传播媒介,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现代高等学校校园传播媒介的主体,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紧密,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发挥校园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服务教育和娱乐休闲以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广泛推行社会价值规范与建构社会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与娱乐,而且建构着人们几乎所有的常识,大学师生不断借助传播媒介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增值。
  文化融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彼此认同、借鉴、吸收并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媒介传播已经成为高校内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大学师生在学习国际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深受西方的思想、行为方式、语言模式和风情习俗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先进的、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对落后的、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作用,并由此实现文化的融合。
  文化增值是指在文化融合和同化的过程中,新的文化融合进来,使原有的文化产生出新的价值或意义。媒介传播带来的文化增值,实际上是传播媒介信息符号的放大作用,其表现为量的增加和质的扩充。大学校园网的发展把校园与世界连为一体,使得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意义。媒介传递的文化价值,以及对这些价值在不同时期的解释和侧重,都使原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产生增值现象。近年,校园媒介通过对社会现象、新闻事件、典型事例的讨论与报道来引导当代大学生调整价值取向。
  在校园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在实现融合增值的同时也出现了分层和变迁的特点。
  大学生由于家庭文化背景、地域文化、学校特色和专业差别等因素形成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圈”。一些来自富裕家庭、大城市、沿海地区的学生由于接触的媒介广泛,接受的信息量大,知识、信息更新快,思想活跃,容易成为意见领袖;同样,文科学校相对于理工科学校的师生,涉外学校师生相对于其他学校师生,对于媒介传播的外来文化更为敏感和认同。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加速了社会文化变迁;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手段。这些将不断促使文化传播载体的划时代变革,为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崭新的生成基础和机制,提高思维的敏感性,增加思维中的科技成分,促进多种思维共生并进,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跃迁,使媒介传播在更广和更深的范围内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
  传播媒介多元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等。媒介因自身的传播特点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双重的角色。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学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大文化的母体而独立存在。高科技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穿过校园围墙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高校媒介隶属于学校党委,其宣传工作多由校党委宣传部或共青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管理,他们对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进行规范和把关,这一管理体制体现了高校媒体运作中的政治把关性。在媒介被体制化的情况下,媒介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目标一致性,规范着校园文化观念的发展变化。例如以一定的标准或通用规则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规定媒介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只允许在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内展开媒介活动,并设置评价机制对校园文化作出价值评价,使校园传播媒介在校园文化传播中起着导向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其次,因为大众传播网络中存在大量“把关人”,他们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不应该传播,并提供具有内在倾向性的信息。因此,即使是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大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与校园外的事物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少,大多只能从大众传媒中了解。日积月累,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就在大学生头脑中构造出外部世界的影像,这些影像尽管是间接的,但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生长的基本土壤。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滨州4042(原系谱号为804042)是惠民地区农科所以本所选育的矮秆、抗锈材料76205为母本,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72543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耐盐、抗病、早熟、丰产,
路邊的蘑菇别乱采
期刊
非智力因素对播音主持活动起着导向、激发、调节、强化以及制约等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应注重从激发动机、培养意志品质、
在冲击振动测试中,人们常常忽略测试系统理论和测试技术问题。该文就目前测试技术中存在的附加地电干扰信号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目前的测试系统采用接地方式:传感器接
该文给出了分段线性函数族的定义,利用分段线性函数族的积分运算性质求解线性振动系统的积分形式的运动方程,推导出数值计算系统响应的递推公式。该文算法计算简便,较之文[1]的方块
本文主要用艺术的社会功能理论来分析河北农民频道优秀栏目《村里这点事》。以往的论文大多是从新闻传播学、受众理论或者实践层面来分析本栏目,而本文用艺术学的理论知识来